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檢測:90%以上的轎車內,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氣體嚴重超過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最高者竟超標10倍以上,遠遠超過37%的家庭裝修污染比例。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3月1日開始實施,意味著判定車內空氣污染有標可依。
新房子裝修時要認真挑選裝修材料,以免日后持續釋放出諸如甲醛等多種有害物質。實際上,在汽車車廂這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同樣存在著大量有害氣體。且由于車廂內的密閉性,內飾原料散發出的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影響更大。
新車有異味
龍年春節前,老家在東北的劉先生為了今后老婆孩子不用再擠火車,購買了一輛新車。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一件未曾預料到的事情卻讓劉先生一家三口既苦惱又無奈——新車內的氣味熏得他們一家三口頭疼、眼睛酸。
“剛買車的時候光顧高興了,還真沒注意,一走遠路才發現味兒這么大!”
劉先生頗為不解地說。但行駛在高速上,打開車窗怕孩子著涼,實在沒辦法,劉先生一家只得開一段就下車透透氣,原本5個小時的路程,最后卻用了8個多小時。而到家后,劉先生一家還是感冒了,春節也沒過好。
無獨有偶,與劉先生有相同經歷的不止一人。2011年10月,家在四川成都的王先生花了7萬多元買了一輛經濟型轎車,剛開到家就發現異味嚴重,而且特別熏眼睛,想想身邊多數朋友都有這樣的反應,所以就沒有太多過問,只是買來活性炭包和車內香水來處理。
沒想到這個味道半年后都沒有消除,而且一坐進車內就頭暈。想到妻子已經有了身孕,擔心車內空氣質量對母子的健康造成影響,王先生買來室內甲醛試紙一測,發現污染度直逼上限。后來,他請來做室內裝修的朋友按裝修的方式進行了基本檢測,發現車內苯、二甲苯等都超標1~5倍。
現在,即使是冬天,王先生都是開著窗跑,他準備等孩子出生以后,找一輛沒有異味的二手車替換。
車內空氣污染嚴重
其實,車內空氣污染,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多年以前,在美國車內空氣污染就已被列為“人類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在中國,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僅僅開始于2004年。近年來,因為質疑車內空氣質量而產生的消費投訴越來越多,其中“某車苯超標引發死亡賠償糾紛案”、“某自主品牌車疑致兒童白血病案”、“某進口車甲醛超標3倍”和“某國產車使用六年后甲醛仍超標4.4倍”等事件,讓眾多車主對車內空氣質量愈加關注。但由于當時國內沒有任何具有法律效應的“車內空氣污染參照標準”,絕大部分案件只能不了了之。
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向記者透露:“一直以來,我國車內空氣質量問題處于無法規、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眾多車主對于新車刺鼻的異味只能忍耐。”
車內常見的有害物質
據了解,車內空氣污染主要來源有三個,第一個是新車的車內各種配件,如座椅、座墊、座椅套和座椅面料等;第二個污染源是車內飾,如車內地板、門內護板、車頂棚襯里、窗簾等;第三個污染源是生產中使用的油漆、稀釋劑和黏合用的膠水油漆等。這些物件所散發出來的有毒氣體,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損害。
宋廣生告訴記者,目前一輛家庭轎車使用的黏合劑用量達5公斤以上,最高的可達27公斤。與室內環境相比,車內空間更狹窄、更密閉,尤其在夏天,車內材料在驕陽下封閉暴曬后,有害物質大量揮發,濃度可能會增加數倍。
而車內比較常見的有害物質,主要有以下5種:
1.甲醛。吸入高濃度甲醛后,會出現呼吸道的嚴重刺激和眼刺痛、頭痛以及支氣管哮喘等癥狀。
2.苯。高濃度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會引起急性中毒;長期接觸苯對造血系統有損害。
3.甲苯。甲苯與苯相似,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甲苯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明顯的刺激癥狀、眼結膜及咽部充血、頭暈、惡心、步態蹣跚、意識模糊。
4.二甲苯。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甲苯或二甲苯,會出現中樞神經麻醉的癥狀。
5.TVOC。TVOC是空氣中三種有機污染物中影響較為嚴重的一種。能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功能,嚴重時可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出現變態反應。#p#副標題#e#
九成新車存在污染問題
相關統計表明,大約有65%的駕駛員在駕車時由于車內空氣污染曾經出現過壓抑、煩躁和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現象。
據宋廣生介紹,過去幾年,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空氣監測中心為了印證車內污染的存在,分別對少則50輛,多則上千輛新車的車內空氣質量進行過檢測,每一個數據出來都觸目驚心:90%以上的轎車內,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氣體嚴重超過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最高者竟超標10倍以上,遠遠超過37%的家庭裝修污染比例。美國檢測結果也顯示:車內有害物含量是家居和辦公室中的5~10倍。
記者調查發現,盡管當前有各種所謂的改善車內空氣質量的方法,但并沒有驗證表明這些方法可以徹底解決苯、甲醛等污染物對人體的傷害,比如用香水掩蓋車內異味的方法,同樣也是對人體有害的。有專家指出,空氣污染對外的釋放,是一個緩慢甚至是長達數十年的過程。“不論高檔車還是中低檔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車內污染問題。”宋廣生提醒道。
汽車車內空氣污染將有標可依
3月1日,國家環保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開始實施。這個推薦性標準的實施,將讓判定車內空氣污染有標可依,無論是新汽車,還是使用中的車輛均可參照該《指南》進行車內空氣污染程度的評測。
而此前,我國一直沒有針對乘用車內空氣質量的控制標準,《指南》一出,引發廠商和消費者的關注。有關人士表示,《指南》的出臺對汽車生產廠家在車內環境的控制上制定了標準,也為消費者購車提供了參考,同時讓深受車內空氣污染之害的消費者有了投訴依據。
據介紹,《指南》明確規定了車內空氣中有關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種常見的車內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的限值,填補了我國車內空氣質量標準的空白,使得車內空氣檢測終于有標可依。
對于苯、甲醛等公眾心中敏感的字眼,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實驗室楊嘉偉博士表示:“甲醛和苯系物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強致癌物質,它們會損傷人體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呼吸系統,影響人體健康。”
“車輛在生產時,因為塑料件、橡膠件、織物、涂料、粘合劑、皮革的大量使用,造成車內空氣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等污染物超標。現在,房屋室內的裝修污染逐漸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車輛由于內部空間窄小,相對裝飾材料使用量更高,所以污染問題更加嚴重。”
楊嘉偉說,車內空氣質量更應該得到車主重視。仔細分析《指南》,我們發現,車內空氣質量的檢測方法等很大程度上參照了《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但就指標的限量要求來說,除了甲醛和苯保持與室內標準一致外,其他的則要寬松很多。這也是為什么測試結果多是甲醛和苯超標的根本原因。
“如果按照《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去看車內空氣質量,可以說,基本不過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
“但是車內空氣質量容易改善,因為通風更容易。另外,空氣質量標準的提高應該有個過程。”該專家舉例說,例如2002年開始實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2006年進行修訂,2010年再次進行修訂,要求一次比一次嚴格。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布的評價指南的標準編號為“GB/T27630-2011”,而“GB/T”打頭的標準均為推薦性國家標準,而不是強制性國家標準。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此次出臺的《指南》對于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環保、低碳發展,以及在維護消費者的相關合法權益方面當然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可惜它還不是一個強制性標準,強制性標準才更具法律效力。”
但宋廣生表示,雖然目前《指南》是一個推薦性的國家標準,但是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推薦性標準一經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納入經濟合同中或者在法律法規中引用,就成為各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在經濟合同中引用的推薦性標準,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必須執行。我國第一例室內環境甲醛污染案例就是采用的推薦性標準。
那么,如何減少車內污染對人們的影響?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實驗室副主任聶薇建議:消費者在購車時除了考慮價格、性能、外觀款式、駕乘舒適性之外,還應該注意車內裝飾的環保問題。每天在進入車輛前,不妨先打開車門車窗,將長時間密閉在里面的污染物釋放出來;車輛行駛時盡量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專家提醒車主一定要重視車內污染給你帶來的危害,盡量避免過度裝飾,注意選擇使用無污染或有害物質含量低的裝飾品,以有效避免污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