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19日,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當天,這場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盛會吸引了大量國內文化產業參展商,會場隨處可見身穿紅色服裝的大學生志愿者,以及洋溢著興奮表情的采購人員,一時間,“青春、開放、包容”等多重深圳精神在這里凝聚。
走進7號新聞出版館,一抹悅動的藍色立即吸引了記者的視線。在這里,中國質檢出版社以“建設一流專業出版社爭當質量強國生力軍”為主題,為質量文化點亮了一束光。
以數為媒
在企業定位中,有一句“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專利,一流企業賣標準”的俗語。質檢出版社的一項核心業務就是出版國家及行業標準,目前95%以上的國家標準都在該出版社出版。相應的,如何讓標準更容易為企業、公眾說了解也成了該出版社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
“中標分類F04,標準號GB/T1028—2000,中文名稱工業余熱術語、分類、等級及余熱資源量計算方法”在展示現場大屏幕上,一條條類似于這樣的標準信息清晰地登記在該出版社推出的“中國標準在線服務網”上。這樣的“電子數據”讓企業、消費者與標準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記者通過展示資料了解到,該出版社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確定的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通過推進數字出版轉型升級項目,大力開發標準數據庫等數字產品,已搭建了“標準資源云出版平臺”、覆蓋全國的“標準資源遠程投送系統”及多個專業標準數據庫產品,使企業和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通過互聯網、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快速獲取標準、查詢標準數據。
有容乃大
“這個‘地理標志產品’大典的應用,我們在1個月內就會推出在蘋果的APP上,到時候您通過手機就可以下載使用了。”現場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
在展區臺上,擺放著一排平板電腦,其中一臺正在展示的就是“地理標志產品大典”的應用。記者點開應用中“浙江卷——杭州絲綢”,立即看到杭州地理、絲綢起源、歷史發展、絲綢之路、東方韻味等目錄,每個目錄下又配有詳細的圖文介紹。天山腳下,關中平原,齊魯大地,彩云之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孕一方文明。地理標志產品是五千年華夏自然稟賦和人文智慧的結晶,質檢出版社的電子應用及《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大典》系列叢書正是為這一璀璨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載體。
近年來,除標準、計量及各類質檢領域出版物外,質檢出版社的刊物覆蓋面還在不斷擴充。在展示臺上,由該出版社出版、全國70余位平均年齡70多歲的文史學者耗時20余年完成編撰譯注的《前四史全注全譯》,以及“熊貓墨墨”、“愛咔部落”、“睡前十分鐘”系列兒童圖書同樣吸引了不少參觀者。
攜手共進
對于質檢出版社來說,本次盛會不僅是展示與交流的平臺,更是合作與拓展的平臺。
現場照片
5月17日,在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梅克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深圳市副市長陳彪的見證下,質檢出版社與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就打造質檢文化共享平臺、助推深圳質量建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并贈送了4000冊質檢圖書;向上海、山東、河北、四川、深圳、武漢等6省市標準化研究院授予“標準數字產品發行示范單位”銅牌;與北京市標準化研究院、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等10家單位簽署了標準資源遠程投送平臺建設合作協議;與美國IHS全球公司就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加強標準版權保護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梅克保充分肯定了出版社近年來在數字出版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要求,中國質檢出版社要更加積極主動順應出版行業發展趨勢,在數字出版轉型升級方面創新求實,進一步加快數字出版、網絡出版等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加大數字出版核心產品的開發力度,加速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高整體核心競爭力。要發揮出版社的專業特色和綜合優勢,出版更多的文化精品和質檢專著,推動質檢文化建設繁榮發展,為增強中國標準的世界影響力、提升質檢專業話語權貢獻更大的力量。
現場照片
孫壽山對中國質檢出版社作為全國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在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方面創新扎實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希望質檢出版社進一步發揮示范單位的帶動作用,以更加堅實的步伐在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道路上率先發展,不斷開創數字出版工作新局面。

“文博會期間,我們還與香港CISS公司、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簽署了標準合作協議。未來出版社將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通過多元化、全方位發展,向‘建設一流專業出版社、爭當質量強國生力軍’的目標更進一步。”質檢出版社李迎豐社長的一席話,道出了質檢出版社闊步前行的決心。
走出深圳市會展中心,一句“SEEYOUIN2015”的標語懸掛在出口的橫梁之上,帶給人無限回味與展望。期待2015年,也期待2015年質檢文化事業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