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外代購悄然興起,除了去境外網店直接淘貨,越老越多的人開始托親拜友、托代購商家從境外買東西,從海外買東西似乎成了一種時尚。據《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76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58.8%。究其海外代購的原因,一般來說有兩點:一是消費者對國內的產品質量有所擔憂,二是因為價格上海外代購更優惠。價格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稅收上,中國的商品大多都是貴在稅上,特別是海外代購中最火爆的的化妝品,它的稅也是最多的。
只要點開朋友圈輕松一刷,你都會發現,總有那么幾位友人在賣力地做著代購生意,小到高仿假鞋與莫名其妙的化妝品,大到奢侈品包袋,讓你屏蔽不能。除此之外,現在很多購物網站也搞起代購生意,海外代購作為一種特殊的銷售模式,被暫時無法出國的消費者所青睞,“正品與低價”的標簽正是其成功要素,而這一切,又給了那些造假者以可趁之機。
造假:真瓶子灌入假產品
前不久,一個自稱銷售代理的微信賬號找到了從事海外代購數年的淘寶及微信賣家小薇(化名)。這位代理號稱“專門從事加工”,暗示以低價提供熱門品牌護膚品的仿品。
小薇告訴對方,自己的代購生意全是海外直郵。對方勸說:“做直郵沒有優勢,我們可以先發樣品給您看看,您覺得有問題再拒絕。”這位代理說,仿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高仿,色澤、味道、濃度一比一調配;第二種是罐裝,用回收的正品包裝再次裝瓶,“如果不是特別懂行,絕對分辨不出來。”
仿品利潤有多高?以某熱門品牌氣墊BB霜為例,專柜正品價格為358元,而批發1000個仿品的話,每個只要25元,“淘寶可以賣到每個160元”。
這位代理再三強調,“淘寶上這個產品80%賣家都和我們有合作,1000個人最多兩三個看出差別,很多人沒用過真的怎么分得出假的?”
“沒人會做虧本生意,不做假貨,怎么可能做低價?”這名代理一語道破假海外代購的玄機。
不僅用在臉上的東西造假,吃進肚里的也造假。很多標榜海外奶粉代購的商家都在一些網絡批發市場低價“進貨”。海外代購賣家小池(化名)說,曾經有此類商家不止一次找其洽談,表示愿意“高價回購國外品牌奶粉罐”,一個空奶粉罐能賣10元,“這些罐子拿回去裝假貨的可能性極高。”
偽造小票哪家強
真瓶裝假貨,如何博取消費者信任?最常見的手段是偽造海外代購小票。而且小票造假技術含量最低,只需要買個票據打印機就好。
淘寶網某銷售票據打印機的店主稱,網上有許多制作購物小票模板的免費軟件,“只要能用軟件造出來,機子就可以打出來。”
為了節省時間,小票賣家會根據市場上最火熱的產品來制作模版。韓國的護膚品小票與美國的大牌箱包小票,都很暢銷。根據這些模版,小票上的產品編號可以與產品保持一致。只要你能提供包上的編號,小票上就能打印同樣的編號,而且購物小票在過關時不受影響。
洗白:山寨出國成大牌
造假之后,第二個環節是發貨,在這個環節,大量國內制造的假貨經出國“鍍金”,再回流“洗白”。
“先在國內大批量造假,再一批批運出去,然后從國外郵回來,就有了海外發貨憑證和入境證明。反正假貨成本低,郵費均攤,洗白很簡單,利潤很可觀。”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家透露。
王靜是一名在韓國的留學生,兼職海外專柜代購。她表示國內有商家找到她,希望合作,以低價給她國內現貨,通過高價從韓國賣出。她的身邊很多留學生都在這些網站跨國進貨。
淘寶海外奶粉賣家劉女士說,很多商家為了標榜海外貨源可信,在國外超市里舉著寫有自己店鋪名稱的標牌拍照。“這是最拙劣的伎倆。隨便在國外找個人就可以拍這樣的照片。”
經營奢侈品代購的新妮也表示,在奢侈品行業有很多高仿品都是用這個方法“洗白”。新妮說,奢侈品單個進價動輒上萬,不少小賣家沒有足夠的資金囤貨,就在客戶下單后從別家低價購入仿品,寄到國外后再直郵客戶。
山寨大牌再賣回國內
如何讓消費者對產品低于尋常的價格不疑心?許多海外假代購會打出“廠家拿貨”的招牌。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這樣的招牌絕不可信。
“所有在韓國有專柜和品牌的護膚品,都不可能以廠家名義給任何個人、私企供貨。因為他們要保護自己的專柜定價和產品信譽,也因為這些暢銷產品經常斷貨,根本不需要直銷。”王靜說。
除了護膚品,奶粉大量從廠家拿貨更是天方夜譚。“一些號稱批發拿貨的小賣家月成交量上千罐,但是奶粉在海外許多地區都是限購的。反復輾轉超市、商城,每次也只能買幾罐,路費就花掉幾十歐元。”小池說。
王靜介紹,所謂“廠家拿貨”其實是假貨批發商直接找“下線”以低價分銷的伎倆。“以現在賣得很火的可萊斯面膜為例,有分銷商想發展我做‘下線’。原價3萬韓元的面膜,按箱拿貨可以低到2折。”
有賣家透露,真正在海外從事代購的人并不多,而這類二手轉包的“下線”賣家數量巨大。“基本上微信圈大部分代購都是這樣一級級拿貨。這種分銷模式占90%以上,養活了不少人。”
好玩的是,“絕對正品,支持國內專柜驗貨。”幾乎成了每一個二手轉包賣家的口頭禪,只是消費者并不知道,這也是專業代購“上崗培訓”的必修課程。比如如果消費者詢問“為何和自己國內買的不一樣?”,可以回答“因為國內和國外產地不一樣,原材料可能不同。”如果客戶再堅持,就可以說“接受專柜驗貨”,其實真正會去專柜驗貨的不到10%。
灰色地帶,亟待新規規范代購業
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對于海外代購行為,是按照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有關規定來處理,并沒有特別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定義和約束。一些人將其進口的應稅“貨物”拆分成多票、偽報為個人“物品”,通過郵遞、快件渠道進境,已經超出了“合理、自用”的范圍,實質是利用個人物品免稅額優惠,偷逃關稅、牟取暴利。
然而實際操作中,很難清晰地界定過關物品是否屬于“合理、自用”的范圍。實際監管難題讓海外代購業成為灰色地帶,這使得各種海外代購造假的產業鏈也迅速生成,商品質量和安全問題隨之而來。由于取證難,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買家自身分不出商品的真假,又不可能去商場專柜驗貨,賣家自然有恃無恐。”某消費者坦言,海外代購買賣雙方關系全憑誠信,給消費者維權制造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8月1日,海關總署發布《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從事跨境電商業務和行為的企業及個人的法規,預示著相關部門開始重視并著手規范飽受詬病的海外代購業。
按照新規,海外代購被納入到稅收體系,個人代購行為需采取“清單核放”方式辦理電子商務進出境物品報關手續,并向海關提交訂單、支付、物流等信息,以方便監控,消費者維權將有據可查。手續不全的海外代購行為,涉嫌走私、逃稅,將受到海關處罰。新規疏堵結合,允許海外代購行為存在,但嚴格監管。
此外最令人關注的,山寨貨“出國一日游”行不通了,真貨要繳很多稅,成本會大大提高;但若不按新規辦理手續,有可能被訴走私。深圳海關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在監管上,工商、海關、財稅、質檢、銀行等眾多部門目前還處在單兵作戰階段,亟須政府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
海外代購建議:盡量不要找陌生人代購
據一些代購老手介紹,許多消費者都會依據發票、刷卡單等購物憑證,來判斷海外代購產品的真假。一般正規門店的銷售發票上蓋的應該是水印章,即手蓋章,而不是印刷章。消費者可以撥打購物發票上的電話驗證真偽,并查詢購物地址是否屬實,購物憑證上顯示的店鋪地址,應該與掃描二維碼時顯示的一致。
另外,購買到假商品的消費者很快就會被商家拉黑,無法索賠,因此,消費者有海外代購需求時,應尋求朋友的幫助或通過該商品官網購買,不要貪圖便宜,更不要輕易相信微博、微信上的陌生代購商家,避免發生糾紛后無法追責。
除了海外代購之外,一些網站也開通了海淘業務,相比較個人主體的代購行為,國際電商網站開通的海淘業務也能解決部分海外購物的需求,隨著海外購物政策的逐漸明朗和監管新規的落實,相信很快將會有更多的國際電商會開通針對中國的海淘業務。
最新消息,10月14日,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正式入駐天貓國際,這意味著從天貓網站上消費者既可以買到放心低價的海外產品。據了解,天貓國際已入駐來自全球十幾個國家的5000多個海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