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消費熱情釋放 新興業態涌現成為新風潮
2023-12-11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文化娛樂內容消費已經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剛需。尤其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新興業態不斷涌現,內容消費升級漲幅迅猛,有些新玩法逐漸成為新的風潮。
演出數量翻倍 頑疾仍然待解
今年以來,隨著線下實體消費場景的恢復,文娛消費的熱情得到釋放。從演出市場來看,2023年的消費熱度比去年有了顯著提升。
演出市場的火爆,讓“黃牛”再次成為話題,實名制的規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黃牛”的氣焰,但仍有代拍、招代理、售賣“邀請函”、提供“帶進場”等服務。
“今年我去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看了4場演唱會,把前3年沒看的都補回來了。其中有兩場演唱會,我酒店都訂好了,但搶不到票,最后只能找‘黃牛’。”安寧(化名)說。
2023年,演唱會“報復性”重啟,樂迷熱情高漲帶動了演唱會票房的倍增,整個演出市場呈現出了井噴的態勢。從薛之謙“特種兵”式演出霸屏熱搜,到伍佰演出化身“指揮員”上演“全國巡檢”,“演唱會”成為人們的話題中心,帶動了文娛消費市場的發展。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信息采集平臺數據監測,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達34.24萬場。
然而,“搶不到票”成了今年演唱會市場最火的關鍵詞,周杰倫演出一票難求,陳奕迅、五月天的演唱會門票幾秒之內就會售罄,不少歌迷不得不求助于“黃牛”或者“代搶”。
今年,周杰倫上海演唱會堅持實名制,許多“黃牛”只好將手中大量無法轉贈的門票退掉。根據退票規則,正式開票日起至活動售票通道關閉前48小時,此間退票將收取門票價格20%的手續費,造成了“黃牛”們的損失。然而,即使在實名制的規則下,也有人可以提供代拍、招代理、售賣“邀請函”、提供“帶進場”等服務。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孫佳山認為,2024年演出市場的繁榮程度可能會在2023年的基礎之上略有提升。一方面是因為整個市場在進一步回暖,這個趨勢是很清楚的。另外,隨著疫情之后,文化娛樂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維護和更新,演出市場的水平會進一步提升,譬如一些合同糾紛問題在接下來會得到一部分地解決。最后,由于在全國消費市場復蘇的過程當中,文化娛樂消費是領頭羊,自然也會受到資本市場的更多關注。
電影市場回暖 提振行業信心
疫情后隨著市場環境放開,各行各業已然穩定復工。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分外火熱。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11月13日,2023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累計票房已破500億元(含服務費,僅包含商業院線數據,不含農村放映等票房),票房同比提升78%;總觀影人次11.78億,同比提升76%,總放映場次1.14億,同比提升24%,創造歷史同期放映場次新高;有票房收入的影院數12439家,營業銀幕數75469塊,仍持續增長。據業內人士推測,今年票房有望突破550億元。
其中,春節檔、暑期檔等熱門檔期表現搶眼,為全年市場全面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春節檔票房67.66億元,是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高,暑期檔票房更是突破200億元達到了206.21億元,大幅刷新中國影史暑期檔票房紀錄。
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表示:“春節檔和暑期檔兩大檔期合計273.87億元票房,占據了目前全年一半以上的票房,在這兩個熱門檔期中‘叫好又叫座’的爆款影片頻出,4部影片《滿江紅》《流浪地球2》《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單片票房超過35億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排名票房前十的影片全部為國產片,國產片票房占83.4%,為近10年最高。”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表示,暑期檔大家集體走出“先抑后揚”的票房曲線,這是真正的“市場不會埋沒好內容”,也是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今年,大量影片的討論熱點源于映后觀眾的“自發酵”,呈現了高娛樂性、高話題性、與本體內容高關聯性的特征。當有足夠優質的內容源源不斷涌入市場,市場的活力就會回來,大盤也會迎來爆發。
歷經幾年的低迷徘徊后,中國電影市場終于站在了復蘇的新起點上。如何提振消費信心,暑期檔已成功打了樣,那就是——遵照市場規律,供給優質產品,給予充分選擇,而結果就是“你不放棄,我不拋棄。”同時,暑期檔的強勢反彈也極大地振奮了行業信心。今年,體現了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成果,電影強國建設值得期待。
微短劇正盛行 脫口秀漸生變
在文娛消費領域,有些新玩法有幸成為新的風口并瘋狂收割流量,但也有些業態逐漸在人們的視野中淡去。
2023年,微短劇市場呈現出火爆態勢,各類型題材的短劇爆發式增長,逐漸在文娛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些微短劇,雖然每集只有幾分鐘,但因跌宕起伏的劇情,讓人看得欲罷不能,要想繼續觀看就得付費充值。
曾經執導長劇而現在轉到微短劇賽道的導演張路權表示,微短劇回款周期短,賠賺清晰可見,是很多專業人士進場的原因。“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微短劇的收益來得要比長劇快。可能一部長劇需要六個月到一兩年的時間才能獲取收益,而且一投資就是幾千萬,甚至有的項目過億。而微短劇從制作到回收成本的時間很短,一部微短劇拍攝時間通常在十幾天左右,然后可能45天就可以收到高于成本數倍的利潤。”
2023年11月22日,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第三季度中國網絡微短劇發行量達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總和的兩倍。
目前,微短劇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風口”,很多網友發現,他們的父母被微短劇誘導消費,成了新的“困在算法里”的群體。從很多網友反映的情況看,這些微短劇在設置付費方式時,常常默認為自動續費,并且續費的提示不明顯。還有些微短劇付費方式復雜,需要不斷充值才能繼續觀看。現在很多老年人雖然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但卻未必熟悉網絡。對于微短劇設置的“默認開啟自動解鎖下一集”等收費選項,老年人常常難以真正明白這個收費的含義。
付費購買產品,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但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同樣包括交易雙方信息對稱、規則明確,平等進行交易。不知不覺就自動扣費、續費,這不是合理的收費之道。從長遠來看,微短劇的發展,要靠優質內容來吸引觀眾,這樣才能從“爆紅”變“長紅”。
相比之下,脫口秀行業就沒有這么順利了。脫口秀作為一種舶來品,剛在中國影響力初現,行業或許還未觸到天花板,卻因為一場輿論風波變得沉寂。
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通報,脫口秀演員李昊石在2023年5月13日下午、晚上連續兩場“笑果脫口秀”演出中,肆意篡改演出申報內容,造成惡劣社會影響。5月17日,上海市文娛領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文旅局約談、嚴厲訓誡“笑果文化”負責人,責令其從即日起暫停在滬全部演出,立即開展內部管理整頓,配合做好立案后續處理。
樂合喜劇脫口秀創始人張爍表示,在5月份的行業風波之后,他感受到脫口秀市場正在回落。“行業‘領頭羊’的節目停了,導致整個脫口秀行業的宣發受到影響,大家對脫口秀最主要的認知渠道就沒有了,也導致市場萎縮。以前市場好的時候,單單脫口秀這一個類目就足夠支持我們運作,但現在也得做別的類目來開源節流。”
張爍認為,我國脫口秀的行業在這幾年已經逐步發展到了飽和狀態,行業在逐漸洗牌,而5月份的行業風波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現在我們行業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分層,比較好的演員的收入持續走高,而且熱度也在不斷往上走。另外一些知名度不高或者表演水平受限的一些人,他們的錢就越掙越少了。”
數字娛樂發展 未來前景較好
近年來,數字娛樂產業在新媒體時代成了蓬勃發展的一個產業類別,無論產業規模還是產值都在膨脹式地發展。
數字娛樂產業的幾大領域包括網絡游戲、移動游戲、視頻網站、線上音樂和線上閱讀。每個領域都有著其獨特的特點和魅力,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娛樂選擇。
網絡游戲,是數字娛樂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隨著網絡游戲的不斷發展,其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從最早的《傳奇》《石器時代》到現在的《英雄聯盟》《和平精英》,每個網絡游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玩法和游戲體驗,為玩家提供了一個虛擬的游戲世界。網絡游戲的受眾群體主要是年輕一代,其通過社交網絡將游戲推廣給朋友,使其受眾范圍更廣。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游戲已經成為數字娛樂產業的又一個亮點。與傳統的網絡游戲不同,移動游戲更加便攜,用戶可以在地鐵、公交等場所輕松玩游戲。同時移動游戲也更注重精簡和便利,包括一些小型游戲如《紅色坦克》《開心消消樂》等都非常受眾。
除游戲領域外,視頻網站也是數字娛樂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優酷、愛奇藝為代表的視頻網站為用戶提供了海量的視頻內容,包括電視劇、電影、綜藝等,豐富了用戶的娛樂選擇。
線上音樂也是數字娛樂產業中頗具特色的一部分。現在,許多音樂服務商通過數字娛樂平臺向用戶提供各種搶先試聽、專輯購買、線上音樂會等服務推廣著各種音樂。同時,數字音樂的市場逐漸開放,知名的主流音樂平臺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網易云音樂等更是把數字音樂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線上閱讀在數字娛樂產業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書籍及在線閱讀服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這些閱讀服務可以容納幾百本甚至幾千本電子書,并可隨時查找和借閱。在線閱讀平臺也使得網民指尖觸達全球的書海,擁有更便捷高效的閱讀體驗。
現如今,文娛產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商業行業,更是我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經濟、文化、社會、人類生活等多個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