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報班只能自己放羊
為規(guī)避禁令,不少幼兒園取消“興趣班”、“特長班”稱呼,冠名以“活動班”、“課后班”,不少還將興趣班融進日常課程,實為“園中班”,并外包給培訓機構(gòu),變相收費。
郭女士家住豐臺方莊橋南,夫妻倆在京打工,月收入數(shù)千。兒子在北京育強體育才藝幼兒園就近上學,雖說每月1500元的托費對她而言是筆不小的開銷,但相比有些幼兒園每月數(shù)千的托費,這個還能承受得起。
誰知除“明碼標價”的費用外,園內(nèi)還有些“隱性”收費。近日,兒子放學總帶回一塊橡皮泥,郭女士詢問得知,班內(nèi)設(shè)了自愿、自費參加的軟陶課,不繳費的孩子只能在一旁自己打發(fā)時間。“孩子哪能閑得住,一拿起來玩,就不得不交錢”,為此每月又需多付80元。
興趣班教師均為外聘
據(jù)一位在培訓機構(gòu)工作的教師介紹,一些公立幼兒園入托費相對便宜,但日常課程包含不少類似興趣班,均需再收費,這些費用都不在公示之列,如全部相加,費用并不低;私立園托費較貴,課程中已包含一些特色課,如鋼琴、英語等,但同時設(shè)有額外收費的課程。
21世紀實驗幼兒園為民辦園,記者以家長身份致電其下屬的東恒園和曙光園。東恒園一位老師介紹,每月托費約3800元,含部分才藝課,如中班每周2次芭蕾課、3次鋼琴課等,但若報名圍棋、舞蹈、科學、繪畫、軟陶、數(shù)學思維等課程,每項還需收費400至600元不等,教師均外聘,放學后上課。
■家長反應(yīng)
不想讓孩子 “被興趣”
9月2日一早,記者在西壩河東里幼兒園隨機采訪十多位家長,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年齡尚小,對興趣班是否真能培養(yǎng)興趣存疑。
“興趣班學了沒什么用”,外地來京的李先生說,之前大女兒花錢上了幾年舞蹈班,到現(xiàn)在還是什么都不會,于是他只給小女兒報了一門珠心算,“這個實際點,花里胡哨的就算了。”
薛先生堅持不讓自己的孩子“被興趣”,因為“孩子的童年很可貴”。在他眼中,興趣班就像填鴨一樣,提前灌輸“小學化”教育,“孩子那么小,很難接受,別提前倒了孩子的胃口,‘厭學’可就麻煩了”。
不希望老師成“導購”
有家長表示,幼兒園在教學時間內(nèi)設(shè)興趣班,沒報班的孩子只能靠邊坐,自己看書、玩玩具,或由老師帶著玩。怕孩子被“放羊”、遭“落單”,家長也不得不報班。有家長質(zhì)疑,如此一來,易導致孩子從小產(chǎn)生攀比等心理。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園中班”五花八門,就連拼音、閱讀也成了興趣班,令家長不解。“幼兒園學個拼音、認個漢字還得另交錢,我把孩子送來干什么?”有家長質(zhì)疑,“如果幼兒園教的內(nèi)容需要外聘教師,要么說明教師不稱職,要么說明幼兒園教了本不該讓幼兒學習的東西”。
有家長提出,不希望看到幼兒園老師成為“導購”,家長不“購物”就給孩子冷遇,“從錢出發(fā)的教育,本身就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