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捐贈數額論英雄。但還是不免對出了10元錢的家長有點腹誹:物價飛漲的今天,10塊錢連一斤肉都買不了,你居然要我用10塊錢去買書?簡直是對書籍的褻瀆。”這是興化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日前發給學生家長的信。原來,新學期該班主任為在班上建一個圖書角,發動學生捐款買書,當時44名學生有27人捐了款,數額10到100元不等。捐10元就是對“書籍的褻瀆”?這種說法受到了家長的質疑。
昨天下午,興化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兒子是本學期進入該小學的,目前就讀一年級6班,開學沒多長時間,他就連續收到了班主任許老師通過兒子帶給他的信件,信中許老師提出了在班級成立圖書角的想法,并請家長能積極捐款買書。由于家庭并不富裕,張先生給了兒子10元錢作為捐款。誰知,16日晚,他從兒子書包里發現了老師帶給他們家長的第四封信。
在這封信中,許老師表揚了包括其自己孩子在內、每人捐了100元的三名學生的家長,同時稱捐10元錢的家長是對書籍的褻瀆。張先生稱,當時他看到這句話心里非常難受。他說,老師要學生捐款買課外書,本無可厚非,但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不一樣,經濟好一點多捐點,經濟不好的少捐點,甚至不捐,都不應該被指責。目前,物價盡管漲得很厲害,但據他所知,到圖書批發市場花10元錢買一兩本孩子看的課外書應該不難,他怎么就成了“褻瀆了書籍”的家長呢。張先生還稱,既然說明是捐款,那就應該本著自愿原則,關鍵在于捐款人的心意,捐10元和捐100元應該一樣“偉大”。
信件原文
“用10塊錢買書?簡直是對書籍的褻瀆”
記者看到,許老師的“第四封信”打印在一張粉紅色紙上,信很長。許老師還談到她準備通過家長捐款成立圖書角之初,曾被朋友警告過,朋友稱其很可能吃力不討好。因為提到錢,家長都敏感得很,但是她想了想決定要這么做。信的開頭,許老師疑問為什么其他家長對她的話置若罔聞。
在信的后半部分,許老師說“現在圖書角的資金已經到位了,我要特別感謝小凡的爸爸、東東的媽媽,也要感謝我家冉冉的老爸,他們給我寫了很長的信,還慷慨地拿出了百元大鈔。”許老師接下來話鋒一轉:“不以捐贈數額論英雄。但還是不免對出了10元錢的家長有點腹誹。物價飛漲的今天,10塊錢連一斤肉都買不了,你居然要我用10塊錢去買書?簡直是對書籍的褻瀆。”信末尾落款是許老師自己的名字,時間2011年9月14日。張先生告訴記者,信中所提到的“冉冉”就是許老師的女兒,就在她自己所帶的班級,三名家長每人捐了一張百元大鈔,許老師丈夫是其中一名。
教師回應
自己“太率性”確實言語不當
昨天下午,記者輾轉聯系上了許老師。她告訴記者,她在班級成立圖書角,目的是要拓寬孩子的眼界,但由于沒有錢買書便想出請家長捐款的主意。為讓家長了解她的良苦用心,她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家長互動。在寫第四封信前,全班44名學生有27名捐了款,收到捐款1040元。第四封信發出后,其余家長也捐了款,目前共收到書款1600多元。小許老師承認,她當時寫第四封信時,情緒有點不好,感覺部分家長不理解自己,而對部分家長說出“捐10元錢……褻瀆了書籍”的不當語言,也是自己太率性所致。
許老師還告訴記者,為方便班級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她還組織家長成立了“家委會”。1600多元捐款由“家委會”中的一名家長保管,她在網上選擇好有關書籍后,由該家長通過郵政匯款的方式購書。采訪過程中,記者感受到了小許老師對教育的滿腔熱情。前一天,她發現班上有名孩子由于基礎較差,被教了很多遍的“aoe”都不會念。于是,放學后她把該生留了下來,由于屢教不會,最后她自己都急得要哭。提到不被部分家長理解,小許老師也多次哽咽。(文中出現人物均為化名)(通訊員 王慶友 記者 王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