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市清水鋪鎮李家坪村和平小學于2003年修建,次年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但是,該小學從2008年起出現屋頂漏水、橫梁開裂等現象,到了今年,每間教室都發現了這樣的現象。
今年9月開學后,經有關部門同意,291名師生不得不租村民的房屋作教室。
村民臥室變教室
9月26日中午,記者來到李家坪村孟性文家。
在他家10平方米左右的堂屋里,是二年級的教室,33名學生在狹小的空間里做作業。
據了解,學校一共租用了4間民房作教室,一、三年級分別在孟性太家的兩間臥室,四年級是孟太勇家的客廳,學前班和六年級則是在村委會提供的兩間會議室。因為五年級的學生較多,還在原來的學校里上課。
“在村民家上課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學校的教學樓已經被鑒定為危險等級C級,要采取措施加固后才能用。”和平小學的臨時負責人胡大祥老師說。在他的帶領下,記者來到相隔幾十米距離的和平小學。
在學校里,記者見到不少同學在玩耍。
胡老師介紹,因為五年級班額太大,在當地租不了房子,只好在學校里相對“安全”的教室上課。
教室的橫梁開裂
和平小學是一棟兩層磚混建筑,有7間教室,2間辦公室。胡老師說,當初只修了教學樓和廁所,因此學校沒有其他附屬設施。
在教學樓前的水泥地上,記者看到,有幾處地板已經斷裂錯位。
上到二樓的四年級教室,胡老師指著教室中間橫梁開裂的地方說,“這就是造成學校變成危房的原因。”
記者看到,這間教室的橫梁有3處開裂。胡老師說,像這樣的開裂情況,每間教室的橫梁都有兩三處,有的橫梁開裂處還能插進成年人的食指。
“樓頂還漏水。”胡老師指著四年級教室左邊的墻角說,上面已經長了青苔。由于四年級教室漏水處理不好,一樓的三年級教室也同樣遭殃,校方在樓頂上抹上一層水泥都無濟于事。
教學樓使用了4年
在一樓一年級的教室,胡老師指著教室中間的橫梁說,這是最開始發現開裂的地方。
“這是2008年發現的,當時橫梁開裂后,學校擔心出事,就用鋼管來支撐。”胡老師說,次年又發現其他教室也出現類似問題,到今年又發現每間教室都有問題。于是就向清水鋪鎮中心學校和當地政府作了匯報,中心學校在開學后,便采取租用村民住房的辦法來解決學生上課的問題。
胡老師說,教學樓是2003年7月投資14萬元修建,次年3月經過有關部門驗收后投入使用的。
胡老師說,雖然這幾年都沒有發生過安全事故,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排在全鎮的中等偏上,但仍然有部分村民把學生轉到其他學校就讀。
“原來學校在校生有300多名,家長擔心出事,今年轉學走了近30人。”胡老師說。
專家:大梁有危險
就此,記者采訪了清水鋪鎮中心學校和鎮黨委的有關負責人。
中心學校校長張昌倫分析,這所小學修建得早,早年間由于這種村小屬于“小工程”賺不了多少錢,較大的公司不愿意施工。
后來,便通過其他形式找到包工隊來施工,由于工程小,加之地方偏遠,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方的利潤薄,可能存在“偷工減料”的現象。
對于當年是如何驗收合格的,“至今也沒有找到相關的驗收報告。”張昌倫說,他去年才調來,并不知情。
清水鋪鎮政法委書記徐田說,黨委政府今年5月接到學校的報告后,請市住建局房屋安全鑒定辦公室的專家進行了鑒定。
鑒定結果表明,該房屋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室內大梁大部分存在危險點,構成局部危房,綜合評定為C級。要請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出具加固方案。未加固前,建議不要使用。
根據鑒定的結果,為保證師生的安全,今年開學后,黨委政府安排中心學校先在村民家中租用教室暫時過渡,并將有關情況向市教育局和市政府匯報,現在等待上級部門的處理意見。(貴州都市報 記者 張仕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