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在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心理(智力)檢測室樓層,發現有學校老師帶小學生進行心理智力測試。據稱是為了“因材施教”,但實則希望能拿著醫院的“低智”測試證明申請“隨班就讀”,以達到學生考試成績不拖學校后腿的目的。
申請“隨班就讀”是目的
據了解,這些學生都來自廣州白云區一所公立小學。測試結果是,6名學生IQ在80分以上,屬正常,但也有7名學生IQ在80分以下。“我自己只是學習成績不好,但我絕對沒有智力問題。”一名男生在檢測時態度很抗拒。帶隊老師表示:“我們這樣做絕不是歧視低分生,而是在經過智力測試后,便于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然而當測試結果出來后,拿著IQ測試低于80分的七名學生的報告單,該老師錯把記者當成醫生,反復追問“他們可不可以申請隨班就讀”?
她向記者解釋,“隨班就讀”是專門針對一些智力有問題的學生,學生可占學校的學位,但不占學校平均成績。但過去要申請“隨班就讀”,需要有殘聯出示的“智殘”證明。但他們了解到,前先白云區有中學也帶低分生來醫院做過心理智力測試,最后IQ測試低于80分的同學都申請到了“隨班就讀”。他們是效仿該中學才想出此招的。對于一名IQ測試達到91分的男孩,該老師稱想不通:“他的成績門門只有十幾分啊。”
心理測試專家有贊有彈
世界動力精神病協會委員、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首席專家郭沈昌教授介紹,過去曾有家長自己帶孩子來測試,今天學校組織測試體現了校方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高度重視,而這還不普遍,應該大力提倡。
他介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有調查顯示,有30%的小學生有心理疾病,其中也包括智力問題。鑒于此,郭教授建議最好在小學生入學的時候都做一次心理檢測。一旦發現問題,及早進行心理干預或藥物治療,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郭教授呼吁教師和家長要多關心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如發現小孩有持續噩夢、哭鬧、虐待動物等異常行為時,要及時就診。
同時,郭教授也特別強調,心理檢測中的智商檢測分數高低并不與學習成績好壞成正比。智商問題與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內向,要區別對待。
也有專家直言,此類測試如果僅僅是為了給低分生申請“隨班就讀”,以達到不拖學校后腿目的,就應堅決抵制與及時糾正,“一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不利,二是有失教育公平”。(記者張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