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排隊等著進場。宋嶠 攝
由江蘇省教育廳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12屆畢業生供需洽談會昨天在南京博覽中心舉行,作為一年一度江蘇規模最大的“人才大集”,昨天共有5萬名本科生進場找工作,而這其中女生占了大半。2012年,江蘇有52.6萬畢業生,比2011年少了3000人,女生占到49%左右,但招聘“天平”卻多偏向男生。
全程追蹤兩女生求職
月薪3500以上的僅一家
姓名:袁文燁
學校專業:南師大外院經貿英語專業
昨天1500個單位招聘提供了崗位6萬個,比去年多了2萬個崗位,明顯回暖,不過很多單位的崗位是為男生準備的。記者在現場“全程跟蹤”兩名女生的求職過程。
英語專業四級優秀、國際領導力證書、優秀學生干部、獲得校二等獎學金……袁文燁是不折不扣的好學生。“這場招聘,我只找月薪3500元以上的單位。”不過在同學眼中,袁文燁“喊”3500元也有點低,畢竟她太優秀了。
袁文燁提前一天就在網上搜索了當天招聘單位的情況。在一張便簽紙上,標注了她中意的單位名稱和展位。她帶來了兩疊簡歷。一疊中文,一疊英文。可到了現場,她發現符合條件的單位實在太少了。在一個展位前,袁文燁只停留了一秒就迅速“撤離”,原因是這家單位提供的薪資待遇為“不低于2000元”。袁文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在南京工作,租房子、水電費每個月就要一千塊錢左右,吃飯、生活用品這些差不多也要一千,如果工資只有2000元的話,很難維持,更別說存點錢了。”
在一家涉外單位的招聘臺前,簡單交談后,袁文燁又得到了一份面試通知。這家單位提供的月薪逾萬元,但員工必須要到非洲國家工作至少兩年。
11家心儀企業5家沒設攤
姓名:戚文娟
學校專業:曉莊學院生物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戚文娟家在揚州,大學期間成績優秀,每年都獲得獎學金,還曾擔任院學生會主席。此外特長也很有優勢:國家古箏九級,擅長舞蹈與播音主持,通曉俄、日、韓三國語言。
剛到招聘會現場,戚文娟來到恩波文化培訓機構的展臺前,應聘市場部區域主管。“之前參加過同類型的社會實踐嗎?對這個職位有什么認識?”招聘人員細細翻閱著她的簡歷。“我從小到大都是學生干部,組織、統籌能力很強。我相信自己可以勝任在今后的工作。”戚文娟說。招聘人員滿意地點點頭,但突然話鋒一轉,“可是這個崗位很少有女生做,工作太辛苦了,你能承擔這個工作嗎?”聽到這句話,戚文娟有點氣餒了,但她馬上表示自己自我調節能力強,能夠承受高強度的工作。“好的,有消息我們會通知你的。”
記者注意到,她手里始終攥著一張紙條。原來,戚文娟事先做足了功課,制作了一份清單,詳細列出了11家心儀企業的名稱、職位與展位。然而,結果卻讓她大失所望,有5家沒設攤。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相對應的企業幾乎都沒到場:這些企業的展位上列出了企業名稱,但展位中卻不見招聘人員的蹤影。“我最想報的企業是易圖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辦事處。這家公司主打電子地圖制作,而這正是我大學四年所學的。”
隨后,戚文娟只能尋找一些“不限專業”的職位投遞簡歷。但在這類企業的面試中,招聘人員大多只收集簡歷,并通知“回去等待電話聯系”,并不與應聘者進行更深的交流。12點多,戚文娟悻悻地離開博覽中心,4個小時里,她投了7份簡歷,其中無一與專業直接對口。
女生求職心態調查
心態一:“穩”字當頭
記者在現場調查發現,很多女生求職的前提條件要“穩定”。被冠以“穩定”頭銜的銀行、知名教育培訓機構、百貨類企業、醫藥公司成了眾多女孩追逐的目標。在一家銀行展位前,求職者把門前的過道擠得水泄不通,記者粗略數了數有四五十號人,不過兩排隊伍中女生占了90%以上。河海大學英語專業的夏同學應聘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英語老師,她告訴記者:“如果說愿意去中小型企業,工作并不難找,但心儀的大公司太難進了。”
心態二:聽爸媽的話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在現場采訪女生時,記者不由想起周杰倫一首名曲《聽媽媽的話》。在一家百貨類企業的招聘臺前,南京林業大學一名女生正在應聘。“之前嘗試找過工作嗎?”招聘主管和女孩聊了起來。“有過,而且北京的一家知名公司表示要和我簽約,但媽媽說太遠了,丹陽的一家企業也表示要我,可我媽說還是留在南京或者蘇州這樣的大城市。”主管表示,南京地區競爭太激烈,建議女孩考慮一下蘇中地區的分公司,她猶豫了幾秒后勉強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