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坐上安全校車,究竟有多難?
18日早晨,4歲的姜鴻宇沒有像以前那樣在位于渝中區東和灣小區門口等候校車。
7時許,他的母親李莎選擇自己開車送他上學,“看了甘肅的事故,我對孩子的安全不放心,學校用金杯車接送孩子,雖從未超載,但畢竟不是標準校車”。
今年7月1日,國家發布《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
然而,校車此后卻總以悲劇事故的面孔“撞”進人們視線,而幾乎所有出事校車都沒有達到國家技術標準。目前,在重慶已有的2100輛校車中,近九成不合格。
不合格校車什么時候能夠合格?什么時候才能讓孩子都坐上安全校車?
買車誰掏錢?
18日下午3時許,北碚區朝陽小學附屬幼兒園放學了。
此時,被學生們稱為“裝甲車”的專用校車已在教室旁等候,這輛價值40萬元的校車是重慶目前最高檔、安全系數最高的專用校車,全市僅3輛。
園長李曉林說:“購車費用由區政府支付,運行和維護費用則由學校承擔。”為了支持車輛運行,學校每月向每位學生收取60元的乘車費用。
現場,前來接學生的家長說:“用60元錢換孩子的安全,這錢我們愿意出。”
然而,在重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這樣的安全。
市教委安全穩定辦公室負責人蔣運春透露,我市現有校車中,大部分都是租用社會車輛。
18日,記者在渝中區棉花街一幼兒園看到,該校使用的是灰色中型商務車接送學生;巴南區木洞鎮港灣幼兒園則使用的是“金杯”中型面包車接送學生……
為什么學校不愿配備專用標準校車?
李曉林說:“買車、養車要花一大筆錢,公辦幼兒園支持起來都不輕松,更別說民營幼兒園。”目前,北碚區該型校車每月的運行費為1萬元左右,一年則需要10萬元。
“10萬?”聽到這一數字,我市一民營幼兒園負責人笑著搖頭,“沒這么多錢買車、養車,公立幼兒園或許還有補助,我們想都別想。”
調查顯示,近年來,因為資金不足,我市停止校車使用的幼兒園有近10所。
選擇放棄
買不起,養不起,還要承擔風險,這事沒人愿意干!
19日,記者曾試圖聯系多家幼兒園采訪,但對方均以“敏感時期,不方便談”婉拒。
其中,部分幼兒園都是曾設置校車,但都因費用不足和運行安全問題取消。
南岸區教委一位負責人私下向記者透露——
“說實話,好多學校都不愿意弄校車,不僅經濟上的壓力難以承受,一天到晚還要為安全提心吊膽。”
去年,該區發生的一起校車事故就讓一所幼兒園選擇了暫停校車使用。
選擇放棄的并非只有這一家。
北碚區一家民營幼兒園也因為類似原因,停止了原有的4輛校車運行。而在此次甘肅校車事故發生后,又有一些有校車的幼兒園萌生了停止校車運行的想法。
同時,我市一區縣教委負責人也表示,又不給予學校經費支持,又讓學校承擔責任,“選擇放棄盡管欠妥,但站在學校立場,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模式之爭
如何配置和使用校車,北碚和南川近年來已開始探索。
北碚采用“政府撥款購車+學校負責運行”的模式,即車輛購置費用由財政支持,而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則由車輛使用學校自行承擔。
以朝陽小學附屬幼兒園為例,該校得到配車后,就自行承擔車輛維護費用、油費和駕駛員工資。目前,其校車的油費每月約為7000元,維護費1000元左右,駕駛員工資1700元。
實踐證明,這一模式的優點在于:為學校解決了車輛的購置費用;缺點在于,每天兩次的使用效率,導致運行成本過高。
與之相比,南川的探索則有所不同。
該區教委負責人介紹,南川的校車改革從2009年開始。其主要內容是,由區政府掏錢,為部分學校購買10臺總價為200余萬元的標準校車。
同時,每年再由財政提供總共70萬至80萬元的校車使用補貼,幫助學校解決校車運行費用。
“這只是一種探索,至于其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該區教委負責人如此表示。
出路在哪里?
面對困難,有了部分區縣做出的探索,重慶校車安全運行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對此,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龍就表示:重慶正在討論相關方案,有望很快出臺。
他透露,重慶校車改革的核心很可能是采用“公交車+校車”的運行方式。
黎德龍說,如果配置單一功能的校車,勢必增加學校經濟負擔,降低使用效率。“一臺車,每天只用兩次,其余時間無事可做,這也不夠科學”。
“之所以傾向于這種方式,一方面是為了規范校車使用,提高安全系數”,黎德龍解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給學生增加更多的負擔,減輕家長壓力。”
但是,他同時表示,這一方式也存在問題,即在區縣不那么容易做到。“因此,重慶校車改革究竟該如何進行,目前還在討論過程中,未有定論”。(記者 楊帆 實習生 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