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佛山訊 在各種各樣選秀節目在電視上受到熱捧的同時,選秀風也刮進了校園。記者昨日獲悉,南海有小學在舉行校園歌手大賽的時候,也引入了選秀節目的比賽方式。對此,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擔憂,認為選秀節目形式太浮躁,這種成人化的元素對學生,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成長不一定有利。
比賽:
安排海選還錄制視頻拉票
近日,南海某小學一張校園歌手比賽的現場圖片在網上引發了關注。圖片中,現場的小學生們手舉各式各樣彩色紙板,上面寫著“某某某,我們愛你!某某某,你好棒哦!”等鼓勵的話語,孩子們一臉興奮地為各自的“偶像”加油。
記者從該校音樂科組老師處得到證實,該圖片確實是學校日前剛舉行的校園歌手比賽現場。該校音樂科組肖老師告訴記者,比賽安排了“海選”環節,讓24名經過海選的小學生專門錄制了自我介紹的視頻,面向全校播放。比賽將評選出“最佳人氣獎”。而在總決賽環節,學校安排了專業評委和大眾評委,專業評委由來自桂城各校的8名音樂老師組成,而大眾評委則由學校的部分老師和21名學生組成。“在12進10的pk中,我們先選出了8名優勝者,剩下的4名孩子就要通過才藝展示pk,吸引評委投票給自己,選出2名學生進入‘十大歌手’。”
家長:
拉票環節過于成人化
校方老師表示,比賽引入評委打分和場外人氣投票機制是與時俱進,更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給予孩子們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
不過,有家長和教育界人士卻有不同的看法。“選秀節目的這種模式是否不大適合孩子們?特別是小學的孩子,像錄制視頻拉票、場外人氣投票,感覺太成人化了,適合成人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孩子們。”
教育界:
選秀模式不宜照搬進校園
記者了解到,選秀風進校園實際已非首例,此前順德一小學遴選少先隊大隊委14個職位引入選秀模式設20秒拉票環節。
禪城一知名學校校長表示,這種孩子成人化的表現或表演形式過于浮躁,對孩子們的成長不一定有利。“我們老師或者學校,更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一個人的成功還要有真材實料,掌握真正的本領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