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換老師了嗎?”這成了最近一些琴童家長見面時最常用的問候語。年度鋼琴考級過后,琴童中間普遍會出現擇師“洗牌”現象,優秀教師應接不暇。近日,記者從一些家長那里聽到換老師所遭遇的種種艱辛,其中頗有一些缺乏師德的私教,以種種手段“套住”學生。
一些家長反映,原來只為孩子多一種愛好而開始學琴,但今年春節剛過,鋼琴家教就主動提出讓孩子參加考級,理由讓人無法推擋:“考試是檢驗孩子水平的唯一途徑。”家長在老師的建議下報了四級。盡管小孩明顯沒到那個水準,但隨之而來的“半小時延長為三刻鐘”、“學費加收50%”,他們明白了家教的“用心”。
一些原本并無考級目的的琴童的學琴生涯徹底改變。原先每周更換不同曲目,現在兩三個月光練三個考級曲目。個別拔級別過度的孩子,則在老師的提議下,提前半年開始死攻三大應試曲。但考級前后過程一般從每年5月延續到8月中下旬,剛好過了跟老師“口頭續約”的半年線。
某些打著“音樂學院畢業生”“在讀研究生”旗號的私教,收費向上音附中、附小鋼琴專業教師“看齊”,但他們并沒有鋼琴教育的準備和經驗,甚至連起碼的針對兒童的授課語言都不會。還有一些私教給學齡前琴童加課到45分鐘,但孩子注意力只有半小時,剩下的15分鐘就與家長“開聊”,家長背后嘀咕:每聊一分鐘,都是在“燒”我們的錢。
目前,樂器私教范圍不小于注冊藝校、琴校的市場,社會監管很無力,稅收制約缺席,光靠“口口相傳”,對剛踏進學琴世界的琴童與家長們的提醒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