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正規的“燃氣檢修”
正面蓋著顯眼的大紅公章,背面還有安全提示和工作人員上崗須知,這樣看起來挺正規的燃氣維修通知單,竟然會是騙人的小廣告,不少市民就曾被這種小廣告所騙。
記者日前看到了一張所謂的“通知”,只見其正面寫著:“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因我市近期頻繁發生燃氣用具事故,造成人員財產傷害,經燃氣集團公司領導研究決定,對全市燃氣用具展開免費檢查服務周活動。(經調查發現全市70%的燃氣熱水器和灶具存在隱患),即日起對各小區的熱水器和燃氣灶具用戶進行全面安全免費檢修,請廣大用戶速與我維修部聯系,逾期我們將不給優惠檢修,特此通知。” 署名為“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呼家樓維修服務站”。
“通知”的背面這樣寫道:“由于本地區天然氣置換完畢,而您家庭使用的還是原人工燃氣閥門,因人工燃氣與天然氣壓力不同,很多用戶出現漏氣現象,為了您的安全,見此通知后速與天然氣置換辦公室聯系,給您置換天然氣專業閥門,本公司維修各種品牌熱水器煤氣灶,清洗抽油煙機。”署名為“燃氣集團天然氣置換辦公室”。
記者撥通了通知所留的電話,接電話的男子漫不經心地稱更換軟管需要交60元,包括服務費和成本費,還可以幫助更換燃具、熱水器等,比市場價要低100多元。詢問中,他不斷要求記者留下電話地址,以便上門服務。但當記者問到他們公司所在地時,他卻變得支支吾吾。
燃氣“通知”此中有詐
市民頻頻遭遇維修陷阱
日前,北京市民李先生就差點上了這個“通知”的當。他家里來了兩位自稱是市煤氣公司的“安檢員”,身上還戴著工號牌,寫著“北京市煤氣公司安檢部技術員”。他們進入李先生家里草草檢查后,稱灶具有故障不能使用,需交納2500元購買新灶具,幸好李先生及時識破騙局,才沒有上“李鬼”的當。
家住東直門的蘇女士則沒那么幸運,她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的場景:“兩名自稱燃氣集團員工的男子敲響了我家的大門。這兩名男子身穿灰色的工作服,領子是藍色的,上門時手中還拿著一本大大的記錄本,給人感覺他們確實是燃氣集團的正式員工。”兩人檢查完后稱膠管需要更換了,向蘇女士收取了50多元現金。
“從程序上來說,幾乎挑不出什么毛病。”蘇女士介紹說,他們敲門的時候說眼看著快過年了,公司統一給客戶進行安全檢查。蘇女士提出,前不久剛有人上門安檢過,這兩名男子彬彬有禮地說,公司規定要增加一次檢查以確保用氣安全。進門后,兩人一邊檢查一邊在本子上做記錄。其中一人突然問道:“你的膠管用了多久了?”蘇女士回答說:“一年。”“用了一年就得換了,否則不安全。”雖然,家里煤氣灶上的膠管看上去還不錯,但他們堅定的語氣讓蘇女士覺得這膠管非換不可了。
見蘇女士點頭同意,兩名男子提出讓她支付現金。蘇女士沒多想,就給了55元錢。他們隨即拿出2米長的紅色膠管,替換了舊管線。“我當時覺得有點奇怪,因為新膠管的顏色和原來的不一樣,但他們說這種可以防火,比以前的更好。”于是,蘇女士放下心來。中午,蘇女士愛人回到家,聽說此事后疑上心頭,當即撥通了北京市燃氣公司的電話。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上門檢查后稱,更換的膠管壓根不是燃氣集團的專用膠管,那兩名男子是騙子,蘇女士這時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切勿相信檢修小廣告
為了弄清楚所謂的“北京市燃氣集團維修安裝中心”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么藥,記者撥通了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96777燃氣報修服務熱線,工作人員稱“北京市燃氣集團維修安裝中心”這個單位根本就不存在,燃氣公司也從未發過此類通知,一般只要涉及燃氣改造維修工程等問題,北京市燃氣集團都要在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發布信息,并通過小區所屬物業公司傳達,在被改造地區張貼統一樣式的通知,而絕不會以張貼小廣告的形式告知市民。
“燃氣公司從不開展主動上門檢查服務,只接受市民報修和咨詢。96777是燃氣公司唯一的報修電話,其他電話都不是正規報修電話。至于更換軟管只需要20元,這是燃氣公司統一定價。”工作人員還說道,“打著‘燃氣公司’旗號騙人的把戲已經耍了好幾年了,那是騙人的。住戶對主動上門服務的人一定要留心。如果對方有什么收費行為,應該立刻與燃氣公司聯系,核實事實,以免上當受騙。
北京市燃氣公司的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們收到了多宗客戶舉報假冒該公司工作人員上門招搖撞騙的事件,且對象多為獨居老人,其使用招數也各不相同。騙子大多是三五一群,租一個固定電話或手機作為辦公電話,然后通過向居民樓散發小廣告做宣傳,在上門維修時胡亂檢查一番,謊稱這個壞了那個存在安全隱患,提出更換配件,從中牟利。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更換的燃氣配件本身就存在不少質量問題,因此反而埋下了安全隱患。面對燃氣“李鬼”這種直接損害用戶利益的非法行為,北京市燃氣公司正開展深入調查,將聯合執法部門,嚴加打擊,以杜絕這種侵害用戶利益和損害企業形象行為的蔓延,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記者咨詢相關律師后了解到,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一是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查處、打擊不力;二是被冒牌的正規公司對自身的品牌保護不夠;三是有些公司可能確有經營執照,卻采取了違法的宣傳手段。無論是采取什么樣的手法,根據《公司法》規定,冒用有限責任公司名義的屬違法行為,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
燃氣部門希望通過本刊提醒廣大居民,不要輕信小廣告上的內容,遇到上門維修燃氣設備的人員,要先查看他們的職業資格證。首先,入戶安檢時工作人員須著統一服裝,攜帶證件入戶。公司上門安檢是免費的,如果要更換零件,費用一般從客戶托收賬號中收取;其次,工作人員攜帶專業檢測工具;第三,即使發現異常情況,工作人員也不會向居民推銷器具。如果居民無法判斷入戶檢查人員的真偽,可以立即打電話給燃氣部門進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