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宣傳 市場卻難尋蹤跡
本報訊 (記者 竇媛媛) 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一路大跌,二線空調品牌最近頻頻發力,以低價商品爭奪市場份額;“千元空調”的宣傳詞吸引了無數消費者關注期待。但記者發現,所謂“千元空調”目前在市場蹤跡難尋;在很多被“忽悠”的消費者看來,這就是商家制造的炒作噱頭。
空調價格降至999元
一周前,某二線品牌空調宣布率先降價,并在市場高調宣傳:1匹掛機市場售價999元,2匹柜機售價也下調至2990元。“作為空調原材料的銅價,從年初3月最高的近7萬元/噸跌到現在只有2.7萬元/噸,1匹空調的成本可降低約150至200元,2匹柜機的成本可降低約350至400元。”該品牌負責人表示,鑒于此決定對其空調產品全線大幅降價。
“千元空調”市場難尋
雖然廠家方面高調表示空調價格跌破千元,但記者日前走訪市場發現,所謂的“千元空調”在家電賣場中依然是蹤跡難尋。“999元的空調是限量銷售的。”昨日,國美電器北太平莊店促銷員表示,該種特價機上周只進了不到10臺,如今已無貨。在大中電器中央電視塔店,促銷員則表示,該品牌特價空調現在尚未到店。
“有價無貨”令不少消費者心生惱火。“一邊打出宣傳來說跌破千元,一方面又限量銷售,這純屬忽悠我們啊。”針對“千元空調市場難見”的現象,有消費者在某家電論壇中對廠家做法提出質疑。
空調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空調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大幅降價,但空調整機的價格還包括營業稅、增值稅及營銷費用等附加成本,所以分攤到每臺空調的零售價上,降價空間也就在一成左右。“千元空調很大程度是商家想出來的噱頭,降價是可以,但不能不顧成本亂打價格戰。”業內專家表示。
業內分析認為,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面前,對中國空調企業是嚴峻的考驗;一些產品質量不過關、管理粗放、資金周轉緩慢和庫存壓力大的企業將面臨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