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獲得資質,就必須購買采樣機器人。而這種產品只有人人康一家獲準生產。”
人人康公司與疾控中心環境所合作研發中央空調清洗定量采樣機器人,此項目專利權所有人之一正是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金銀龍。
“金總的老大就是環境所所長。我們的關系從上面到下面,一條線到底。”
駁回、補充,再駁回、再補充……在歷經四年毫無希望的申報工作后,邵立華開始懷疑審批背后另有秘密。
“我們所有指標都已通過檢測并拿到合格證,但環境所卻至今不發評估證書。”邵立華說。邵是杭州盈都機電有限公司(下稱盈都公司)副總經理,該公司主要負責研發、生產中央空調清洗定量采樣機器人。
“所有人為設置的障礙,都是為了確保他們在行業的壟斷地位。”盈都公司在給南方周末的舉報函中說。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產品安全所(下稱疾控中心環境所)和全國空管清洗、定量采樣機器人的壟斷供貨商“北京人人康空氣凈化有限公司(下稱人人康公司)”,恰是利益共同體。
合作壟斷?
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經歷2003年“SARS”之痛,中國開始重視室內空氣污染的治理。身為“建筑物之肺”,維系著室內空氣正常新陳代謝的中央空調通風系統成為規范重點。2006年衛生部開始實施《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及配套規范,中央空調清洗從此成為新興行業。除了清洗機器人,檢測空氣質量的定量采樣機器人開始成為各地省市縣疾控中心必購設備。
這顯然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人人康公司總經理雷學軍曾坦承,中國已有超過500萬臺各類中央空調使用單位,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大部分空調從未清洗過,有的已運行二十多年未清洗。“中國每年將開拓出3000億元的風管清洗消毒市場。”
而疾控中心環境所正是這一市場的國家級檢驗機構。它經衛生部認定,負責健康相關產品審批前的技術審核和衛生質量檢驗、鑒定和仲裁,恰是中央空調清洗、采樣機器人合格資質的唯一評審單位。
正是在疾控中心環境所的管理下,4年來,北京人人康公司一直維持著定量采樣機器人評估證書唯一企業的地位,事實上壟斷了采樣機器人的生產和銷售。
這家產品提供商和市場裁判者關系非同一般。人人康公司的宣傳廣告曾稱,由于中央空調的清洗、檢測是得到以中國疾控中心為主體的網絡式推廣項目,前景廣闊,預計年銷售額將達到5億元,年純利潤將近3億元。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2005年開始,人人康公司與疾控中心環境所合作研發中央空調清洗定量采樣機器人,此項目專利權所有人之一正是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金銀龍,而在清洗機器人的專利所有權人中,金亦位列其中。
2006年11月,人人康公司便獲得中國首家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專用設備技術評估合格證書,2007年6月成為全國首家獲得公共場所中央空調清洗甲級資質的企業,2008年更成為北京奧運會公共場所中央空調指定清洗單位。
“這是環境所的一個科技成果,科技部的合作項目,我們完成合作項目,把它推向市場,委托人人康公司進行生產。”2011年7月11日,金銀龍向南方周末記者承認,人人康公司確實與疾控中心環境所存在合作,但他以對具體協議不知情為由,拒絕透露合作內容和分成方式。隨后南方周末記者數次要求對盈都公司反映情況進行核實,直至截稿日,疾控中心環境所都沒有回復。
人人康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市場競爭優勢。“按照要求,省市縣三級疾控中心若想對空調清洗企業的業務進行評價,就須獲得中央空調衛生學評價資質。要想獲得資質,就必須購買采樣機器人。而這樣的機器人,目前只有人人康一家獲準生產,別無選擇。”其商業前景因此不言而喻。
“采樣機器人正常銷售價格16萬到18萬元之間就可以。但人人康公司就是賣25萬,一口價。”知情者說。
這只是采樣機器人。邵立華說,雖然清洗機器人銷售市場略為寬松,但人人康公司同樣具有無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大部分企業購買清洗機器人,都是想獲得能在全國承攬業務的甲級資質或省里的乙級資質。”邵立華說,而購買人人康公司的清洗機器人,正是業內公認獲取甲級清洗資質的訣竅和捷徑。
在甲級資質評審中,金銀龍身兼甲級資質評審的主要專家、清洗設備和檢測設備的法規制定成員、設備評審專家組的主要成員、衛生部科技獎評委等數重身份,其影響力不言自明。
“甲級清洗資質是疾控中心環境所審批的。你只有購買人人康的清洗機器人,才有可能獲得青睞。”一名要求匿名的浙江企業主說,此前為了早日獲得甲級清洗資質,他不得不選購4臺人人康生產的清洗機器人。
“在業內,得罪人人康就是得罪環境所。”知情者說。
延伸到家鄉的利益鏈
這是一條長長的利益鏈。從疾控中心環境所到人人康公司,一直延伸至金銀龍的老家江蘇。
在江蘇泰州,泰州市祥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祥盛公司)和泰州市旭龍潔凈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旭龍公司)身份特殊。這兩家公司注冊的經營范圍,正是集中空調系統的清洗與消毒、清洗劑、凈水設備、空調等相關機械設備的銷售。
工商注冊資料顯示,一名叫金龍周的男子在旭龍公司中持有30%以上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而在祥盛公司,金龍周則以“金總”的稱呼出現,主導日常業務。
“金總的老大就是環境所所長。我們的關系從上面到下面,一條線到底。”祥盛公司的一名員工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咨詢時說。
金龍周正是金銀龍的親弟弟。在金銀龍的老家鹽城市亭湖區青墩鎮龍碾村二組,當地村民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了二者的關系。金家五兄弟中,出生于1951年的金銀龍是老大,而與其相差14歲的金龍周正是其最小的弟弟。
“旭龍公司的業務已經和祥盛合并。”祥盛公司一名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位于泰州市軟件園的這家公司,辦公場所僅有一個小房間,但就是這樣一家毫不起眼的小企業,卻能在江蘇業內如日中天。
江蘇省衛生系統的一位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旭龍公司成立后,便成為江蘇省首家獲得清洗消毒資質證書的企業,其后這兩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更成為2008年奧運會定點清洗單位。
2007年9月,衛生部在北京、遼寧、上海、江蘇、四川五省市各選2至4個地市或區試點開展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各方面俱無優勢的泰州市卻被定為試點城市,這一直被當地一些官員認為是刻意的安排。
好處顯而易見。泰州市衛生監督所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員介紹,當時估計泰州至少有二百多家單位和公共場所安裝有集中空調,但到2008年泰州推行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及衛生學評價工作兩年,市區僅有4家單位清洗過。
一旦成為試點城市后,2008年5月泰州市衛生監督所就出臺文件,將集中空調清洗情況納入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日常監督管理,并作為核換衛生許可證的前置條件。此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都將進行預防空氣傳播性疾病的衛生學評價。“強制性的要求,一下子擴大了清洗的業務需求。”
如此一來,祥盛公司一度銷售旺盛,公司業務遍及全省。
多重身份,質量堪憂
“(疾控中心環境所)既是直接參與的運動員,又是負責執法的裁判員,還是制定規則的立法者。”邵立華說。三重角色的環境所一直被業內企業詬病。
一方面,它在化妝品、涉水產品、空氣凈化產品等健康相關產品的檢測與安全評價方面是重要的國家級檢測與仲裁單位。另一方面,除了人人康公司,疾控中心環境所還擁有一家名為“北京大自然環境科技”的全資公司,其經營的范圍正包括自己仲裁和檢測領域的產品。
邵立華抱怨說,2007年4月,公司剛剛把評估申請交到疾控中心環境所質控處,人人康公司就收到了消息,狀告盈都公司專利侵權。但最后卻沒有出庭,以人人康公司敗訴告終。而當2011年公司再度提交材料時,人人康公司卻又到衛生部投訴專利侵權。
邵立華說,按照相關法規,盈都公司的審批工作本該在30個工作日之內完成,卻已拖了4年之久。同為申請,人人康公司卻在很短時間內就拿到了評估證書,第二代產品升級申報時,也只是象征性地走了一下程序。
然而,人人康公司的設備質量卻不穩定。盈都公司出具其制作的一份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廣東、福建、山東、上海、江蘇、江西、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等省及下屬疾控中心官員多數對產品質量表示質疑。
多位受訪的疾控中心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了這一報告的真實性:“買了人人康公司的設備不能用,而且采不了樣,壞了得不到修復,做不到應有的售后服務。”
“但只有它(指人人康公司)一家有證書,作為一個省級單位,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感到很煩惱。”要求匿名的某省疾控中心官員說,由于沒有更好的選擇,一些省市不得不放棄購買設備,讓檢測工作一度陷入停頓。
巨大的研發投入造成沉重的財務成本負擔,盈都公司已造成上千萬元經濟損失,公司不堪重負,幾乎瀕臨倒閉。
危機感正在加劇。2011年5月1日,《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開始實施,首次將“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情況”列入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應當”包含的內容。這意味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相關業務將大幅度加大。
邵立華心急如焚:“現在,我們沒有別的要求,只是想和人人康公司享受同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