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節能補貼停止后下鄉政策也即將畫上句號
曾經讓消費者拍手稱快、企業歡欣鼓舞的家電下鄉政策已經接近尾聲。據悉,山東、河南、四川、青島三省一市首批試點地區的家電下鄉政策將在今年11月到期。昨日,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向記者表示:“這三省一市的政策已經有了明確的截止時間。對于全國何時停止這一已啟動4年之久的優惠政策,商務部和財政部還沒有明確通知,但也不會太久了。”而業界更關心的是,后家電下鄉時代,行業格局會何去何從、企業又如何應對?
小品牌失去支持將遭遇洗牌
4年來,家電下鄉政策給了小企業、區域性品牌成長的沃土。一直以來,農村消費者對價格敏感而品牌意識不足。在補貼政策助力下,這些小品牌借助低廉的價格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賺得盆滿缽滿。去年就曾有企業對媒體表示,家電下鄉給了中小企業一個舞臺,一些老品牌和區域性品牌得以起死回生。然而,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微博)指出,中小企業的瞬間繁榮恐怕只是曇花一現。政策結束后,市場可能遭遇一輪洗牌。
“下鄉”的期間,綜合性家電企業海爾、美的等早已將渠道延伸至三四級市場,專門建立專賣店渠道,并將物流配送的觸角延伸到全國的大多數縣城和鄉鎮。徐東升表示,4年的家電下鄉,讓大品牌進入到農民的生活中,使他們的品牌意識逐漸覺醒。
隨著下鄉政策使命的完結,大品牌與小品牌又重新回到了同一競爭平臺,大品牌很有可能對農村市場進行“兇狠反撲”。而小品牌失去“下鄉補貼”政策的有力支持后,很可能遭遇洗牌。但與此同時,新的擔憂也出現了。若是這些品牌消亡,那些已售出產品的售后服務怎么保證?陸刃波表示,零售渠道原本應承擔起售后服務的責任,但一些家電下鄉的渠道也隨著下鄉政策的結束而被取消,所以目前還無法保證能夠找到承擔責任的主體。另外,也有業內人士建議,遭遇洗牌的品牌可能會被行業龍頭企業納入麾下。這些收購方應負責解決售后問題。
企業呼吁政策截止時間盡早明確
盡管業內普遍感覺下鄉政策已經接近尾聲,然而具體結束時間還沒有確切消息。徐東升表示,這樣一個卓有成效的經濟政策加速了家電行業發展的步伐,因此要畫上句號會很慎重。
一位不愿具名的黑電企業代表向記者坦言,家電下鄉政策到底什么時候結束企業心里沒底。從家電下鄉時代到沒有政策的時代必須有個平穩的過渡期,但現在企業根本不知所措。下鄉產品要生產到什么時候、比例多大?渠道還要怎么鋪設?企業都無法做出很快的判斷,所以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明確政策截止時間。
這家企業的表態其實也是很多家電企業的心聲。青島一家知名白電企業的負責人也表示,節能惠民補貼叫停的過程是分階段進行的,家電下鄉也應該如此。
據了解,2009年6月,國家開始實施節能空調惠民補貼。對生產企業補貼標準為每臺300-850元;2010年6月對補貼額度做了調整,降為每臺150-250元;2011年6月政策正式結束。這位負責人表示:“政策的時間節點國家提前就做了明確,企業根據時間調整生產步伐,所以政策結束的時候也沒有感覺太突兀。而家電下鄉政策到底什么時候結束,一直沒有準信,這讓企業不知所措。”
各類企業提前備戰“無政策”時代
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與國產品牌下鄉收益頗豐相比,洋品牌可謂營收慘淡。由于種種原因,首輪家電下鄉招標,國外家電品牌集體缺席。直到彩電的最高限價標準提高到3500元后,夏普、LG等國外品牌才首次進入家電下鄉行列,但競標產品數量也屈指可數。陸刃波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洋品牌此前在農村市場網絡布局基礎太弱的原因;另一方面,4年前的農村市場主要走低價競爭路線,這顯然與洋品牌的高端定位形象不符。
但時至今日,外資企業也早已意識到,隨著城市市場的逐漸飽和,三四級市場已經是必爭之地。一些外資品牌開始下沉渠道,而東芝打了頭陣。東芝有限公司商品企劃部部長郭玉林告訴記者,東芝電視今年將重點發展三四級市場,未來將使得三四級市場銷售量占整個東芝銷量的50%。除了這些外資品牌,國內企業也絲毫不放棄三四級市場。美的、志高、創維等企業紛紛在三四級市場建專賣店。盡管志高集團公關部部長黃通華認為,為拓展渠道優勢,專賣店建設已經勢在必行,和家電下鄉結束與否并無太大關系。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伴隨著下鄉政策的結束,家電企業在原有下鄉市場增建專賣店的行動會更加如火如荼。
家電企業提前備戰無補貼時代 小品牌遭洗牌
2011-07-26 22:59 中國家電網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百思買水土不服?蘇寧接手百思買門店
- 2海信液晶電視過保就壞 維修成本高遭投訴
- 3蘇泊爾電壓力鍋漏氣爆炸 被指存設計缺陷
- 4西門子冰箱再陷“洋品牌”服務困局
- 5山西“美的”狀告美菱不正當競爭遭身份質疑
- 6疾控中心壟斷空調清潔市場 多身份質量堪憂
- 7消費者難消受大中電器優惠 積點換禮算暈消費
- 8美的電子鞋柜現質量問題 折射小家電行業困局
- 9美的小家電失信深陷承諾門 出了質量問題先拖
- 10前員工揭內幕 現場探訪TCL“返修機”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