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簡工博
空調出了毛病,找來 “特約維修商”,花了300多元卻未能解決問題,再上門又要收取費用……日前,市民曹先生遇到了這樣的郁悶事。
炎炎夏日似火燒,市民空調使用率大增,空調維修量也隨之增加。可正規維修點因業務繁忙無法第一時間趕來維修,一些消費者不得不通過網絡或小廣告尋找其他維修點,結果遭遇“李鬼”。
“指定”維修點真假難辨
前不久一天晚上7時許,市民曹先生家里的空調突然“罷工”,曹先生上網搜索該品牌空調 “指定維修商”,一下搜出來好多個,逐個打電話去,有好幾家表示“趕不到”。終于有一家維修點答應上門,但需收取70元上門費。晚10時許,工人終于上門,可折騰了好一陣也無法修復,說要第二天才能修,可他走前還是索要維修費和上門費。后來曹先生向空調生產商投訴,才知道那家店并非指定維修點。
記者網上搜索多個空調品牌的指定維修點電話,發現一些品牌的官方網站竟有好幾家,不少維修店也自稱“品牌指定售后服務點”、“品牌授權維修店”,真假難辨。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有維修機構以“官方維修點”為名招徠生意,其實并不具備資質,甚至有維修工人自己在網上留電話接私活兒。
加一次“藥水”收費960元
由于空調維修十分專業,這給不法維修店漫天要價有了可乘之機。
市民楊先生要給自家空調加制冷劑(俗稱藥水),結果各家維修店報價相差近一倍。楊先生說,空調不制冷,找來一家維修店說因為 “缺藥水”,對方表示“加一個氣壓80元,一共說要加12個氣壓”。“我這個1匹空調買來才1500元,加一次藥水就要960元!后來我抱怨太貴,對方又表示可以只加10個氣壓,怎么能這么隨便呢?”更讓楊先生驚訝的是,自己隨后咨詢其他維修店獲悉,空調加制冷劑一個氣壓收費70元,只需5個氣壓,少了一大半。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1匹的空調加制冷劑5個氣壓已是最多。而一些不法維修店為謀取高額利潤,會將其他化學制劑摻入制冷劑中,消費者多花了錢,空調制冷效果卻未必佳,甚至會損害空調器件。
“24小時內上門”成擺設
今年7月1日起,《房間空氣調節器安裝服務規范》、《房間空氣調節器拆裝服務質量檢驗規范》和《房間空氣調節器拆解清洗維護規范》開始實施,對空調維修多方面作出規定,如空調加制冷劑必須 “明碼標價”。但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制冷劑的計量單位、價格等并未做到統一,空調制冷劑的純度也難以界定,因此“明碼標價”有難度。
此外,由于近期空調維修量大增,品牌售后服務的效率不高也讓不少消費者轉向“24小時上門服務”的“山寨”維修店。一些市民反映,近來撥打電話預約維修空調,沒想到最快也要一天后才能上門:“高溫天太難受了,明知價格有貓膩,也只能在網上找其他維修店。”記者隨后撥打部分空調品牌的維修電話發現,過去這些品牌會承諾“24小時內上門”,如今只能做到“24小時內跟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