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鍋,一處灶,一池綠水粉絲造;要綠色或白色,這里的作坊都能做到。這是記者日前在河北省欒城縣走訪時了解到的情況。
據了解,在欒城縣城的東部有六七個以加工粉條和粉絲為主的村莊。他們有的在村外臨時搭建一處簡單的小屋 ,再在莊稼地里騰出一片空地,這就是一個個粉條或粉絲加工場所;而有的干脆以農家小院為“廠地”搞生產加工。
粉絲作坊“隱身”村莊
欒城縣大任莊村以粉絲加工廠多、規模較大而出名,且產品暢銷全國。按理說,如此的生產規模,應該是大張旗鼓、光明正大地搞經營。然而,記者日前在那里采訪時卻發現,從該村的外觀很難看到粉絲加工廠,大部分加工場所都在農戶家里,其生產環境臟亂不堪,毫無衛生條件可言。
2006年12月1日,記者到達欒城縣城。剛出車站口記者就發現,在靠近汽車站的街道里,一位老農正在路邊撐著地攤賣粉條。記者意識到,以加工粉絲為主的大任莊村不遠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記者圍繞這個村子走了一圈也沒有見到加工粉絲的場地。隨后,記者在村西一處晾曬粉絲的空地上發現,在一處系著塑料繩子的木樁之間,搭著一小片粉絲,旁邊還停放著兩輛銹跡斑斑的機動三輪車,車箱里裝滿了等待晾曬的濕粉絲。
加工點可能就在附近!于是,記者順著這條街道向里走。“師傅,請問你們村做粉絲的地方在哪?”看到有幾位老農在街口閑聊,記者便上前問道。當問清記者是來聯系購買粉絲業務后,老農熱情地將記者領到一戶農家小院,并說這家就是做粉絲加工的。
不巧的是,這戶人家開著大門里面卻沒有人,老農便讓記者在那里等待,他出去為記者找這家農戶的主人。借此機會,記者便對這個“粉絲加工廠”進行了觀察。
記者發現,這是一處東西較長的農家小院,院內一東一西停放著兩輛破舊的機動三輪車,上面裝滿了等待晾曬的濕粉絲。進門往西,有兩個用水泥抹成的長方形池子,兩個池子中間還有一處略高于地面的平臺;6間北屋其中靠西邊3間屋門上掛著棉簾子;而東邊3間門上沒有簾子,屋門敞開著。
走進屋里記者看到,這是一個外面兩間里面又一間小屋的3間房,外間順北墻碼放著一袋袋用透明塑料袋裝著的粉絲,每個袋子上都印有“精制粉絲”和“欒城縣某某粉絲廠”等紅色字樣。旁邊放著兩個舊鐵皮工具柜,地上零亂地丟棄著沒有裝袋的粉絲和一些雜亂的編織袋,地面到處附著塵土。
里面那間屋里,更是雜亂無章,有已裝袋的粉絲,也有就地散放著的,以及亂七八糟的其他物品,本身空間就不算大的小屋里更顯得臟亂不堪。
停放在院子里面裝滿濕粉絲的舊三輪,車身到處銹跡斑斑,而加工好的粉絲就直接放在車箱里面,衛生條件顯然難以保障。
加工作坊粉絲隨地堆放,衛生難以保證。
綠豆粉絲染色而成
“看!這粉絲多鮮亮,在你們那里肯定好賣!”在一家粉絲加工廠,老板向記者展示著加工好的粉絲。“顏色是挺綠的,這是用綠豆做的嗎?”記者發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