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運行數月的國際原料奶粉價格觸底反彈,8至9月連續上漲超過50%,接近歷史高位。業內人士預計,因為原料成本上升,又有部分品牌漲價在先,奶粉市場近期可能會有新一輪漲價。
而分析同時認為,7月份率先提價的惠氏和雅培目前市場表現并未因提價而有所影響,這給其他洋奶粉提價增添了心理籌碼。
原料粉價格觸底反彈
占奶粉成本七成比重的主要原料———基粉的進口價格持續下降,前期進口奶粉到岸價已從去年的4.3萬元/噸跌至2.1萬-2.2萬元/噸,一度甚至低至每噸1.7萬元左右,遠低于國產奶粉每噸2.4萬元的成本價。
然而這個價格近期觸底反彈。
據了解,深圳口岸7月份進口乳制品平均價格為每噸3032.8美元,比去年同期猛增70.3%,環比激增3.6倍。
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商務發展部總經理郭學研介紹:奶粉升降曲線跟原油接近,近期原料奶粉價格上升超過50%。網上拍賣的全脂奶粉平均售價繼8月份上漲26%之后,又提升了24.2%,達每公噸2858美元。
同時恒天然表示,世界乳品價格目前已接近歷史高位,而今后半年內將保持穩定。恒天然全球貿易總裁凱爾文·威克漢姆公開表示,最近的價格上漲伴隨著庫存少及增值消費型奶制品的需求有所提高:“如果降價10%或者漲價10%,我都不會感到意外,目前價格起伏不定,而在未來3個月內價格即便出現波動, 范圍也是有限的。”
奶粉終端或將漲價
“奶粉市場近期可能出現新一輪漲價,畢竟這次原料價格是真的漲了。”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之前惠氏和雅培的漲價,先于本次成本提價。而這輪成本上升,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漲價風潮。
有不愿意公開姓名的洋奶粉資深人士分析,前次惠氏和雅培漲價的幅度雖然相近,但原因其實不同。該人士認為,雅培通過產品升級而導致漲價從業內角度看是比較正常的做法,研發成本是乳業的重頭開支;而惠氏以生產地轉移為由提價一成的說法,“其實只是要拉近跟業內最高價產品的差距”。業內一般將每千克售價超180元的產品定義為高端,然而高端產品的價格也區別明顯。以900克罐裝洋奶粉為例,之間的價格差在10-20元左右。
因此,分析認為,雖然一般乳品企業與供應商簽訂的都是長期協議,按平均每年的漲幅進行定價,成本相對平穩。但在本次奶粉成本真正提升之后,又有部分品牌漲價在先,“洋奶粉近期可能又將漲價”。
就在7月惠氏以“供不應求”為由高調提高產品售價后,業界就預計將在今年10月份再刮一次洋奶粉漲價風,“在遭遇了國家發改委對奶粉采取價格干預,以及三聚氰胺重創奶粉業等多次阻撓之后,洋奶粉提價的機會正在成熟。據了解,本輪漲價的整體漲幅不會超過10%。”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員陳晨分析認為,國際原料奶粉價格上漲要真正影響到消費者這塊,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按照這個上漲的趨勢,估計年底或明年初奶粉出廠價格和終端市場就會出現漲價。
記者日前就漲價事宜向美贊臣和安怡安滿生產商恒天然等洋奶粉品牌咨詢,獲悉這些產品目前暫無漲價計劃。
提價不會影響市場
洋奶粉漲價與否,最主要的影響自然來自市場。
對此,陳晨認為,洋奶粉漲價并不會影響其市場表現。他認為,目前洋奶粉已經形成了強大的話語權,在國內高端奶粉的市場份額達到80%左右,擁有了固定的消費群體,這一部分消費群體并不會因為價格上漲而放棄自己喜愛的品牌,洋奶粉的品牌忠誠度比國內品牌要高。另外這一部分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強,不會因為價格上漲而選用國產品牌。另一方面,如果原料上漲,一部分用進口奶粉做原料的國內品牌的價格也會上漲。如果大部分品牌都提價的話,相信奶粉市場的價格會集體上漲。
相關的佐證是,率先提價的惠氏和雅培近期的銷售數據并未受到漲價影響。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惠氏等進口品牌的銷量近期并沒有太多的波動,銷量也是維持增長。
優惠幅度逐漸收窄
今年來,隨著三聚氰胺事件后騰出的市場加大,以及原料成本的減少,洋奶粉優惠促銷的活動基本沒有停頓。一知名洋奶粉品牌華南區銷售負責人此前用“前所未有”來形容今年促銷活動的力度。
不過,近期洋奶粉的優惠促銷活動開始逐漸收窄。記者上周末走訪廣州幾家大型商超時發現,目前洋奶粉的促銷品牌和優惠幅度都明顯減小。而在促銷的,主要是此前率先提價的惠氏和雅培。
華潤萬家珠江新城店,原價72元的400g裝惠氏S-26金裝健兒樂現價64.90元;雅培金裝幼兒喜康力幼兒配方奶粉900g折后價為168元,比原價便宜17元。
在好又多客村店,買12罐惠氏金裝可送飛利浦榨汁機一部;買6罐或18盒送電子琴一臺;而惠氏金裝400g裝買滿36袋可送兒童電單車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