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消費者李先生向本報投訴稱,家里的桶裝水快喝完時發現桶內竟然有一小團像青苔的懸浮物。記者了解到,夏日正是桶裝水消費高峰期,碰到李先生這種情況的消費者并不少。
而就在近日,省工商局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流通領域桶裝水、果蔬汁飲料食品質量的監測情況,共抽查了77家銷售單位銷售的食品200批次,涉及生產單位146家,內在質量合格率為81%。在公布的桶裝水不合格名單中,有4家東莞桶裝水企業上“黑榜”,另外有一家桶裝水店也上了不合格名單。
在此次檢查中,廣東省工商局抽查了珠海、佛山、東莞等六地市,流通領域中49家飲用水專賣店所經銷的桶裝飲用水產品共80批次,合格的產品有50批次,合格率為62.5%。省工商局方面表示,本次抽檢涉及品牌70個,從本次抽檢的結果來看,大型企業的著名品牌產品還是保持了較好的質量狀態,通過了核查,但小型企業的產品質量狀況不容樂觀,主要問題表現在:一是微生物指標超標問題仍然突出;二是少部分產品的理化指標也存在不合格現象。從本次抽查的結果來看,微生物中的菌落總數指標超標情況較突出,是造成本次抽檢合格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80批次產品中有28批次產品的菌落總數不合格,菌落總數不合格數占全部不合格產品的93.3%,霉菌、酵母菌有11批次不合格,大腸菌群指標也有10批次產品超標,礦泉水產品有2批次檢出含有銅綠假單胞菌。
記者注意到,在省工商局公布的桶裝水不合格名單中,東莞產九洞山泉飲用天然凈水、黃旗山泉飲用純凈水等4品牌桶裝水上了“黑榜”,而這幾種檢查不合格的水,不合格項目大都為菌落總數不合格。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酵母菌是反映飲用水衛生質量狀況的重要指標。菌落總數、霉菌、酵母菌含量的高低,表明飲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而大腸菌群可用于評價產品是否被專門導致腸道疾病的微生物所污染,若產品的這些指標超出標準范圍,說明產品的衛生質量無法保證。
消費指引
盡可能飲用近期生產的桶裝水
為了提醒消費者購買桶裝水時防范“不合格水”,省質監局特給出了如下消費指南:
1、檢查桶裝水的桶蓋是否密封。桶蓋不密封,水容易受到細菌污染。
2、仔細觀察桶內的水質是否清澈,是否有懸浮物。若發現桶內有懸浮物、異物或渾濁時,則說明水質受到污染,不能飲用。
3、盡量挑選新桶裝的水,舊桶使用時間長,內壁會不光滑,特別是存放礦泉水的桶,內壁容易產生礦物質沉淀,不容易清洗干凈,會滋生細菌。
4、注意產品的生產日期,盡可能飲用近期生產的產品。桶裝水一旦開封飲用,應盡快飲用完,飲用期不應超過一周,否則,水容易受到空氣中細菌的污染。
5、飲水機應放置在干凈、通風的環境中。定期用消毒液清洗消毒,保證飲水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