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1月25日電 (商意盈 周竟) 騰訊QQ和奇虎360的“3Q”網上大戰硝煙還沒有散盡,現實版的“聯華”和“卡夫”兩大零售業和食品業巨頭已經“開火”。因為返點談判破裂,世紀聯華超市撤下卡夫食品公司旗下所有產品,再次上演“3Q大戰”中“有你沒我”的壟斷式博弈。
在這場商業巨頭強勢的“零供矛盾”中,消費者卻成了沒有知情權、發言權,任人擺布的“棋子”。消費者應當如何維權?商業博弈又應當如何規范?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商業巨頭的道歉。
卡夫產品遭世紀聯華“封殺”
杭州市民韓佳旭平時喜歡吃奧利奧餅干,但她在逛世紀聯華超市的時候,發現包括奧利奧在內的卡夫食品公司旗下產品都不見了。“售貨員告訴我奧利奧餅干等食品都被下架了,卻不知道原因,我當時還特別擔心是食品安全問題。但后來發現其他超市都還在零售,下架的只有世紀聯華。”韓佳旭說。
記者在杭州多家世紀聯華超市走訪發現,卡夫食品公司旗下產品,包括奧利奧餅干、太平洋蘇打餅干、麥斯威爾咖啡等都已經停售。而在上海、寧波等城市的多家世紀聯華門店,卡夫旗下食品也已經“被下架”。門店服務員稱,下架從11月初開始持續到現在,具體什么時候恢復上架還沒有通知。
據了解,此次停售風波只涉及2000多家世紀聯華超市直營店,另有近3000家加盟店并未完全執行該規定。世紀聯華超市西溪路店值班經理康雅萍向記者透露:“要求下架后,總部還給各直營門店發來函電,如果卡夫公司產品沒有下架干凈或者偷偷上架的話,門店將要被罰款。”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兩家“互掐”,是源于返點談判破裂。2009年6月,世紀聯華超市以4.92億元收購華聯超市全部股權,而在合并前,卡夫給華聯超市的扣點比給聯華超市的扣點高出30%。合并后聯華向卡夫提出享受華聯的扣點,但卡夫方面不同意,反而額外增加了其他附加條件,導致談判破裂。聯華全面“封殺”卡夫產品。
記者多次致電世紀聯華超市和卡夫食品公司相關負責人求證此事,電話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潛規則”下消費者成“挨宰羔羊”
事實上,近幾年來,世紀聯華超市與供貨商的矛盾時常發生。寶潔公司的部分產品及養樂多乳酸菌飲料均曾被“封殺”,矛盾皆因各方利益沖突所致。相關業內人士透露,絕大部分供貨商想進入大超市或大賣場,都必須繳納入場費、“堆頭費”、節慶費、管理費等費用,同時供貨商從銷售額中返點給超市。“這已經成為超市零售行業的潛規則。”
“我們的經銷商給予超市的返點一般在30%左右,超市賺取了利潤中最大的一頭。沒有辦法,聯華超市這么大,他們說了算,我們發言權比較少。”浙江情怡襪業董事長何建濤說。
一位在杭州世紀聯華商店為蒙牛酸奶促銷的工作人員則表示,蒙牛的返點數也在30%左右,而且其他七七八八的費用還有一堆,光促銷人員進場一年就得給兩萬多元。
他強調說:“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給超市返點的錢多,商品的價格就貴,其實這錢還是從消費者口袋里掏出來的。”
為了比較世紀聯華超市商品價格,記者走訪了物美大賣場、好又多超市,比較了同一個廠家出產的日用品、文具、食品等多種商品,發現世紀聯華的商品價格普遍比其他超市高出10%左右,最高的甚至高出20%。
“世紀聯華的東西貴不是一天兩天了。但聯華門店多,大超市和小區超市都有,我們還是經常來買。所以無論‘聯華’和‘卡夫’怎么斗,其實最終利益受損的還是我們消費者。”正在世紀聯華超市華商店購物的杭州市民許小梅說。
專家呼吁規范超市經營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雖然世紀聯華超市的東西普遍較貴,但這里一直生意興隆。世紀聯華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除了聯華超市門店多,十分方便以外,這和近幾年來聯華超市“消費卡營銷”的巨大成功是分不開的。
在世紀聯華,很多市民是持卡消費。這位工作人員說:“聯華一年僅在杭州發售的代幣卡面值就超過10億元。”
據悉,世紀聯華超市通過近幾年的兼并、擴張,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零售企業。其直營門店及附屬公司的總門店數已經超過5000家。據其2009年年報顯示,超市年銷售額自2000年的35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240億元,近五年來毛利潤每年保持在13%左右,而綜合收益率平均更高達24%。
浙江國盛律師事務所程學林律師認為,這個收益是相當高的。超市從它的性質上來說,有一半是屬于公益的,價格制定不能完全按照商業操作,應該滿足不同階層的需要,提供盡可能多的品牌,而不是誰給錢多就讓誰進來。
“超市近幾年在我國以爆發式的方式增長,但還沒有法律來規范超市的經營規則,導致時常發生超市與供貨商之間的矛盾及超市與超市之間的惡性競爭,最終損害消費者,有關部門應該積極研究以使其走上健康發展道路。”程學林說。
對于世紀聯華與卡夫的商業糾紛,杭州市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陶金說:“消費者在這起事件中的確是被動的,成為零供矛盾中的受害者。但作為工商管理部門,我們無權干涉超市與供貨商之間的正常交易,只能說這是商業道德不夠。但若涉及不正當競爭或壟斷,我們會進行調查。”陶金表示會繼續關注事態的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目錄銷售、團購等新興商業模式的興起,銷售渠道的可替代性正在增加,零供力量正在發生微妙變化。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建華說:“這表明國內超市必須改變思路,提高服務意識,通過提高物流、倉儲等方面效率提高效益率,建立與供貨商的合作共贏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