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一手創立的中新地[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產之后,已經久未露面的前中新地產主席酈松校遭香港廉政公署通緝,而原因為涉嫌串謀詐騙。
武瑾瑩 香港廉政公署通緝信息顯示,酈松校與中新地產集團前執行董事車漢樹及張曜暉三人,涉嫌串謀為中新地產與一些英屬處女島(又譯維京群島)公司進行多宗有欺詐成份的物業交易,目的在于人為地抬高中新地產的利潤及資產,致使中新地產于2003年至2007年間在公告、通函及年報中作出虛假陳述。
事實上,這并不香港廉政公署第一次盯上中新地產。
中新往事
2008年1月22日,中新地產宣布停牌,其股份、可換股債券暫停買賣,此后中新地產一直未向投資者解釋停牌原因。
2009年5月11日晚,中新地產發布公告,首次披露停牌一年多的原因。公告稱,2008年1月10日,廉政公署因中新地產涉嫌觸犯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9條中的三項條款,搜查了其在香港辦事處。同時,逮捕了中新地產的一名雇員。但中新地產對其遭受香港廉政公署調查的原因,亦沒有做出具體解釋。
而后,有媒體報道稱中新地產被香港廉政公署調查,起因于內地某房地產公司對中新地產違規拿地行為的舉報。當時,被廉政公署調查的人員包括中新地產副總裁、合資格會計師及法定代表陳俊霖,以及公司秘書陳艷琴。
隨著案件進一步得到關注,終于被查出中新地產涉嫌違規拿地的就是“珠海淇澳島項目”。
2007年9月,中新地產從另一開發商手中以31億元拿到珠海淇澳島項目,被認為是中新地產債務危機的導火索。
資料顯示,該項目土地面積222萬平方米,但僅有20%可用于地產開發,容積率是2.0。
為了拿地,中新在此前大舉融資。2006年5月,其發行價值13.4億港元2011年到期的零息可換股債券;2007年7月,又發行了總額達4億美元、利息9.75厘、2014年到期的高息票據,每半年需為此支付約1.5億元人民幣的高額利息。
其實,除了珠海淇澳島項目,中新地產在當時大量獲取了不少土地儲備。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4月,中新地產的土地儲備只有300萬平方米,但到了2008年,已高達1500萬平方米。
如此急速的擴張并需要大量資金的時候,偏偏遇上“股票停牌”, 導致銀行對中新地產催債,銷售利潤都用來償還銀行,沒有多余的錢發展項目或償還融資利息。
無奈之下,酈松校選擇出售項目“割肉填倉”,這對于一手創立了中新地產的酈松校來說,的確稱得上巨大的打擊。
酈松校
現年46歲的中新地產創辦者酈松校,曾就職于建設部和物資部等單位,行事低調,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1996年下海打拼到了2008年,積累的個人財富已位列當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73位。
2003年,酈松校收購香港上市公司科建集團,成立中新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并陸續注入地產資產,最終形成中新地產集團。此后,酈松校多次向上市公司注入自已名下的土地儲備。
在酈松校的帶領下,短短三年時間,中新地產便闖入全國“十強”。雖然業界曾發出預警,擔心中新地產重蹈順馳覆轍,但酈松校堅定不移地推行發展“快速論”。
直至2008年中新地產停牌,其“快速論”才戛然而止。而在苦撐一年多之后,中新地產的財務漏洞全面爆發。2009年1月,中新地產沒有按時支付4億美元高息票據的半年利息1.5億元,被認為資金鏈斷裂。
在被種種困境逼迫之下,酈松校最終選擇出售中新地產。
2010年1月18日,上實控股宣布了收購中新地產股權、認購其增發股份以及出售淇澳島項目的一攬子交易。
2010年6月24日,上實控股以27.46億港元的代價收購中新地產45.02%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同時上實還提出向中新可換股債券、購股權、認股證持有人以及余下小股東實行強制性全面收購,涉及金額約38.198億元。至今,中新地產相關資產依然在重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