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亞運城
風光無限的廣州亞運城,正因為多個合作伙伴之間的協調問題而陷入“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尷尬境地。
早于9月25日,數百名亞運城業主與開發商利合地產就追討裝修費等關鍵問題進行談判,但最終無果。這是繼今年5月亞運城首次交樓時的“質量門”事件4個月之后,相同問題的第二次爆發。
參與當日談判的業主中不乏人士假設:相同的事情如果落到5家開發商中的任何一家身上,恐怕早已經得到妥善解決,但如今同時涉及到5家公司時,原本并不復雜的交樓事件卻成了一場漫長的拉鋸戰。
在各占20%的平均股權分配下,亞運城如今頗有幾分“群龍無首”的意味,五個地產大佬,似乎誰也不愿站出來,為這個數百萬平方米的項目承擔應有的責任。
收樓拉鋸戰
為了房子的事情,亞運城業主小陳(化名)顯得神情疲憊。
按他的說法:自去年10月成為亞運城的購房大軍后,心里一直興奮和期待。但收樓時與開發商漫長而糾結的拉鋸,這個讓他曾經充滿無限遐想的新房夢想,正一步一步走向破滅。
“他們先是不讓我帶驗房師進去,接著又不愿意就整改和賠償問題和我談。”據介紹,他從今年6月開始收樓程序后,到現在依然沒有解決問題。
多位有著類似遭遇的業主證實,亞運城項目公司利合房地產的整改態度并不積極,始終采取拖延戰術,意圖用時間來消化質量缺陷導致的此輪危機。
事實上,亞運城的質量問題早在今年5、6月已經暴露。第一批接到收樓通知的部分業主在驗房時發現墻體空洞、滲水、發霉甚至踢腳線長出蘑菇等問題。
6月初,為了安撫業主的不滿情緒,廣州市相關主管部門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廣州利合房地產務必嚴格按照交樓標準,對業主已反映的問題組織專人跟蹤,逐一落實維護、修繕工作;對未交樓部分開展地毯式逐戶檢查,提前修繕,避免新的交樓糾紛;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完善交樓程序。
然而事件經過4個月后,依然沒有太大改觀。隨著交樓數量的增加,不愿收樓或被迫收樓的業主也從最早期的幾百戶,到最多時的兩三千戶。
利合房地產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大約有七成業主收樓或者同意托管鑰匙讓開發商整改。如果按照已售5000多套房計算,不愿意收樓的業主數量仍然有上千戶。
據介紹,利合房地產給出了兩套解決方案:一是幫業主整改并達到交樓條件為止;二是免除業主一兩年物業管理費來彌補質量的缺憾。不過,大多數業主更希望開發商能夠適當退還裝修金。因為當時房子是帶裝修賣的,而如今的房子幾乎無法在不重新裝修的情況下入住。
在雙方的訴求分歧之下,亞運城的交樓問題始終未能妥善解決。一位接近開發商的知情人士透露:“開發商從政府手中接過這8000套房源時,確實發現了質量上的不足,也是很無奈的。現在只有等時間來消化了。”
不過,中原地產投資部總經理黃韜的觀點是:雖然亞運城前期工程(首批8000套房)由廣州市重點負責,但既然利合房地產已經接手了整個亞運城項目,那么就應該在接手時對已建工程作全面了解,存在質量問題應該與承建方提前溝通解決。
同樣的觀點出現在今年5月廣州市副市長蘇澤群的一次公開表態上:如果亞運城收樓出現質量問題,業主應向開發商投訴。
“可是我們現在投訴無門!”據小陳介紹,自從業主開始就質量問題維權以來,利合房地產從來沒有高層出面協調過,銷售部、工程部以及物業管理相互推諉,本來很簡單的問題卻遲遲得不到解決。
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曹志偉則表示:亞運城不同于其他開發商的項目,一是存在趕工期行為,二是曾經被使用過,因此房屋質量上的不足是可以預計的。由于首批產品最早由政府委托的建設單位施工,開發商本身沒有參與,在這個事情上本身不應該承擔過多責任。
曹志偉認為,事件的妥善解決,需要政府協調,開發商與業主都拿出誠意來,互相諒解,以更積極的態度來化解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