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外SOHO東區的物業糾紛愈演愈烈,目前小區拖欠電費、清潔費、供暖費等各方近1700萬元的費用,業主時刻面臨著停電、停暖、停熱水的危機。而這種危局也引發了人們對于物業管理模式的反思,業主們提出希望通過“應急保障平臺”來代繳各項費用,形成業主共管的物業新模式。
小區生存處崩潰邊緣
昨日下午,建外SOHO東區近20名業主召開會議,商討應對小區嚴峻的生存環境措施。小區一系列的亂象讓參會的業主憤怒不已。“物業糾紛長達一年,兩個物業公司各自雇傭保安占據業主物業用房相互示威,嚴重影響了小區的政策秩序。”業主張先生向記者表示。
記者從電力公司和保潔公司發來的欠費告知函中發現,建外SOHO東區目前拖欠電力部門電費超過700萬元,電力部門多次下達停電通知書。拖欠多個保潔公司清潔費共690萬元。
“至今物業公司未向熱力部門繳納供暖費,小區遲遲不肯供暖,并一度停供熱水。小區的各種設備欠保養,之前就出現了3號樓電梯停運事件。”張先生向記者表示,“目前建外小區生存環境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呼吁相關政府部門能夠解決小區的危機,維護業主的正當權力。”
業主成最大受害者
建外SOHO東區的糾紛錯綜復雜。小區原物業公司賽特物業被審計發現,在管理小區的2003年11月至2008年9月中累計挪走小區1743萬余元物業費。業委會主任韓兵以業委會的名義解聘賽特物業,并委托給新的物業公司賓至物業。隨后,兩家物業公司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性,兩家都去收取物業管理費,許多業主也對物業公司失去信任,拒交物業費。
物業糾紛的僵持讓建外SOHO這樣一個CBD甲級寫字樓的價值直線下降。“我在這買了4500平方米的寫字樓,以前可以到每天每平方米6元的租金,現在降到4.8元都沒人要了。”在場的一位王姓業主氣憤地表示,“我現在想往外賣掉,可這個在三環邊的甲級寫字樓居然賣不到兩萬元每平方米,我們損失太大了。”
尋求新的物管模式
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業主自發組織了業主繳費平臺。業主將應繳納的綜合費用交到繳費平臺,再由繳費平臺垂直代繳電費、水費、供暖費等各類相關費用。
“'物權法’第八十一條明確規定,業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屬設備,也可以委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張先生向記者表示:“'應急保障繳費平臺’是小區業主自治管理的一種形式,目前該平臺已經獲得了700多個業主(超半數)的同意,我們馬上要去政府申請備案,到時候將成為業主繳納物業費的有效方式。”
頻發的物業糾紛,讓現行的物業管理模式遭到了諸多質疑。目前的物業管理模式是,業主代表大會選舉出業主委員會, 然后再由業主委員會監督物業公司的工作。我愛我家副總經理胡景暉表示,現行的物業模式存在著幾個問題。首先,許多業主根本沒有行使自己的權力。業主委員會很多都不是業主意志的體現。其次,最早的物業公司必定是開發商指定的,當業委會成立,有選擇物業公司的權力,一旦業委會聘請新的物業公司,必將產生矛盾。此外,對于物業公司的權力界定以及監管也不明確。現在出現很多物業公司侵占業主的公共空間用以牟利就是因為權力界定不清,又缺乏有效監管。
實際上,建外SOHO東區事件僅是各類物業糾紛問題的冰山一角。
建外SOHO東區的業主們提出,建立繳費平臺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物業和業主的畸形關系,從制度上做革命性的變革,將物業公司從目前管理者的地位回歸其專業物業顧問和業主管家的身份。
胡景暉也認為,通過業主共管的繳費平臺,是很有益的嘗試。可以很好地解決目前物業公司侵占業主利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