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居民家中墻壁上的裂縫。
新房頻頻現裂縫業主維權遇難題
“才交房不到兩年,家里的墻上就都是裂縫了。”家住李滄區百通馨苑1號樓的業主沐女士說。
沐女士說,她是無意中聽到鄰居們議論房子出現裂縫,這才發覺自家的房子也存在這個問題。
11月30日上午,記者在沐女士家看到,幾乎所有墻壁上都出現了大小不一的裂縫,最大的近2米長,0.5毫米寬。很多裂縫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同一堵墻相對兩面的兩條裂縫對稱。沐女士表示,一些裂縫的開裂情況越來越嚴重,且每天都有新裂縫產生。
而3號樓業主汪女士家中墻壁裂縫更嚴重。4面主墻上裂縫都是2.6米長,約1毫米左右寬。“幾乎周圍鄰居都出現了這種問題,我咨詢了建筑專業的同學,他們說這可能是地基下沉導致。”汪女士說,“我現在住得都心慌。”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解決此事,一些業主天天“泡”在開發商辦公室。而為避開業主,小區售后干脆搬到了李家安。
記者用業主電話撥打了開發商的號碼,工作人員稱他們已找了建委指定的權威部門來檢測房屋,鑒定表明無安全問題。隨后,維修師傅打來電話,說這種情況是磚的問題。“沒治!修了也這樣!很多用了這種磚的小區都這樣。”
開發商所說的那份鑒定報告,鑒定日期為2009年7月1日,由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檢測。鑒定結論表示,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溫度變形和材料干縮引起,沒有安全問題。對于這份報告,業主普遍持懷疑態度。可開發商告訴他們,另找鑒定機構需要每戶出2萬元的鑒定費,這下可讓業主犯了愁。
該找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鑒定
對于什么樣的鑒定認證機構才能進行鑒定的問題,青島市建管局質檢站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目前有十幾家有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都經過了省司法廳審批,并且在青島市司法局備案,沒有備案的機構無鑒定資質,鑒定出來的結果也不被法律所認可。
可當記者咨詢青島市司法局時,司法局的工作人員卻給出了另一種說法:百通馨苑委托的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雖沒有在此備案,但國家并沒有法律規定不備案的就不能鑒定,也并不能斷言該機構的鑒定結果錯誤。如果對自己的房屋質量有疑問,可以自己出錢另找機構來鑒定。
那到底什么樣的機構鑒定的結果才準確?業主又將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對此,山東原君律師事務所的于律師表示,出現這種情況業主應該找第三方權威機構來鑒定。“如果找社會上的鑒定機構,就會出現業主和開發商對彼此的鑒定結果互相不認可的局面,最后無法解決。”于律師建議,最好由青島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或是青島建委政府網站上公布的機構來鑒定。另外,如果業主對開發商鑒定結果不認可,可以走法律程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