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當地城管執法時發現,房主至今未露面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短短的一個月,城區就冒出許多套超面積別墅,我們也不知道房主是誰。 ”1月13日,負責城區違章建筑督查的亳州市譙城區城管督察大隊大隊長段煉稱,2009年12月中旬,亳州市、譙城區城管執法局管轄權交接前后,亳州城區冒出數百座私搭亂建的“隔夜房”,其中,許多超面積的“巨無霸”別墅無人認領,初步分析,這些超面積別墅是用來銷售盈利的。
現象:驚現數十座“別墅”
2009年底,亳州市曾經出現一天內市區冒出上萬平米違章建筑,這次因市、區城管執法權交接引發隔夜房“井噴”后,為遏制“隔夜房”“瘋長”勢頭,該市譙城區決定啟動區、鄉鎮(辦事處)、村(社區居委會)三級聯動機制,對現行違章建筑發現一起強拆一起。三級聯動機制明確,社區居委會是轄區隔夜房第一責任人,隨時發現隨時舉報。
但在譙城區薛閣辦事處譙陵社區卻出現一個怪現象:市、區城管交接前,與社區辦公室相距不到4米的對面,兩座面積超過700平方米、設計別致的豪華別墅開始動工,交接后一直沒有停工,2009年12月底被督查人員發現時還在施工且三層已經封頂。2010年1月1日,城管執法人員現場責令施工人員離開。由于三層已經封頂,且大型機械無法駛入,執法人員只得采用手工象征性對兩座別墅拆損。
“不只在譙陵社區,在湯王大道新欣園小區院內,9間違章建筑已經建到第三層,到現在房主沒有露頭”。段煉說,因為他們是督察大隊,不負責拆違,所以違章建房者大都不與他們照面。據市城管執法人員介紹,新欣園“巨無霸”別墅的房主在政府工作。段煉說,像這樣的別墅,城區有數十座。
議論:別墅主人大有來頭
對于譙陵社區的這兩座“巨無霸”別墅,附近居民告訴記者,這兩座“巨無霸”別墅非常“有來頭”,別說區城管局,就是市城管局也拆不掉,論職位,房主比指揮拆房的區長還要高。不過,居民們不愿說出這兩座別墅房主的名字,一時間,譙陵社區這兩座別墅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
1月13日,記者幾次撥打譙陵社區辦公室電話,談起“巨無霸”別墅,幾位居委會干部馬上說“不知道情況”,然后迅速掛斷電話。
對于亳州市出現違章建筑現象比較普遍并一直難以根除,亳州市建委工作人員說,亳州市是全省很少的允許私人建房的地方,我省其他地市早就關閉了私人建房的閘門,2006年,亳州曾經停止審批私人建房,但由于種種原因,2007年后又重新“開閘”,市建委位于行政服務中心的服務窗口開始審批危房和不影響城市規劃的個人住房建設,但審批僅限于一層建筑。不過,事實上,獲取審批手續后,絕大多數市民選擇建造兩層以上樓房。有人說,在亳州,少批多建是違章建設的一大“特色”。目前,即便是在偏遠的農村,人們蓋新房絕大部分也不再是一層的平房式建筑,“只批一層”也是違章建設的一大誘因,因為絕大多數獲取一層翻建批書的建房者實際建房在兩層以上。
苦惱:違建屢禁不止
據了解,對于違章建筑這一問題,自2005年以來,亳州市先后開展3次有關打擊土地“兩非”(土地私買私賣、房屋私搭亂建)專項行動,每次專項行動期間,違章建房就會減速或剎車,但風頭過后,違建房又會“春風吹又生”。
長期以來,亳州市對違章建筑采用的是以罰代管的管理方式,能取得城管局的罰款單也就等于取得違章房的“準生證”,而城管局也將違建房罰款作為主要的經濟支柱,收繳違建罰款成了違建戶和城管局兩廂情愿的好事。不久前,得知市、區城管管轄權交接,最早得到消息的各方人士紛紛主動申請城管罰款,較短時間內,有292戶違建戶“被立卷”,罰款數百萬元。
據介紹,現在譙城區政府正在著手出臺相關規定,對交接前后出現的違章房分類處置。根據當地慣例,違章房一旦封頂就不會被拆除,所以,那些最早得到信息突擊建房戶的違章房是否被拆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安徽商報 劉俊、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