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視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分兩期先后揭露了河北“大城”偽造古家具和福建“仙游”白皮潛規則的大內幕。還是用一貫暗訪手法,讓商家不法勾當無處遁形。從欄目創辦近八年來,屢屢深入各類車間廠房等消費產品生產心臟地帶,讓消費隨著客觀調查的鏡頭了解各類行業產品質量的黑幕及真相。此次針對紅木行業的驚天亂象,進行深度調查報告,可見產品質量已經關乎民生大計。本報記者也將對目前《國標》不完善不規范的紅木的家具市場,一探當代民族家具“無法無天”背后真相。
紅木家具“白皮”現象猖獗“白癜風”家具怎能天價弄人業內人士稱此次央視如此狠招曝光“大城”和“仙游”兩地紅木集散地的黑幕其實在暗指國內紅木市場家具質量已經“病入膏肓”。據相關資料顯示,作為第一大紅木生產基地的福建仙游目前在生產銷售的大小企業就有3000余家,產銷量及國內市場占率為6成以上。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紅木銷售商大部分從仙游境內采購或加盟代銷紅木家具,甚至還有企業在仙游搜羅家具產品進行“貼牌”式銷售謀取暴利,其中不乏有業內被評“最受歡迎的紅木大品牌”。
真相:曝光白皮就像CCTV新聞向全國消費者曝光的一樣,廠家車間里放著一件件裸著身子家具,大量“白皮”夾雜或并接其中,如同患有“白癜風”,它們等待所謂“工美大師“的化妝師傅的上漆上色,喬裝打扮,然后流向市場,擺進消費者家中。 其中一家“白皮”含量在驚人百分之六十。
“白皮”,就是所謂的紅木樹皮,由于木質問題,不適宜做為家具用材,容易招致蟲蛀,家具壽命減少。失去紅木家具“稀貴”傳世價值。
紅木家具“白皮”形似人體“白癜風”
回顧:紅木家具身患“白癜風”多年據記者了解到,紅木行業內的從業群體對“白皮”黑幕都是“心照不宣”,在大部分紅木廠家看來這都是“情有可原”,“習以為常”。不然,《每周質量報告》的記者們也不會如此順利“顯形”貢品軒、魯藝、永盛等等當地“著名”企業。據記者了解,作為當地重點扶持的“貢品軒”也已經成立近20年。可想而知,在這樣的“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白癜風”自然“健康達標”。
近幾年,“白皮”舊案甚多。據相關報道稱北京紅木行業也出現有關家具摻“白皮”欺騙顧客的投訴案件竟達三成。消費者購買時,商家只標注家具材質名稱和產品名稱,暗示客戶這是“全紅木家具”。
北京勁飛: “紫檀”白皮案市場:“白癜風”家具怎能天價弄人癩蛤蟆也能偽裝小吉普?
為什么行業商家對“白皮”不舍不棄?據記者了解,因為邊材(白皮)摻入家具部件里可以大大減少紅木家具成本。在《每周質量報告》提到,白皮要真正的紅木心材價格要低50―60倍。據家具城負責人反應,商場里的紅木家具銷售門店,每年借著炒作之風,新品到貨標價都是驚人的天價,到了年關都紛紛掛上5折甚至2折“感恩”價牌。如此,明目張膽的“釣魚”行為戲弄顧客,也只有“紅木區”才有。
誰在隱瞞“大白”真相“白皮”下面掩蓋利益“關系網”
國內紅木家具存在“白皮”邊材摻假現象多年,這回央媒實是在揭“舊傷疤”或是“老調新曲”,之所以今天受關注全因國家級別媒體的權威性和客觀性。紅木家具不僅在福建仙游,在全國紅木行業市場都存在“白皮”摻假,上漆化妝掩蓋材質等行業潛規則。在國家對紅木幾乎空白管治情況下,即便是殘缺的《國標》也只是“法不責眾”的。據當地知情人反應,在仙游當地有以某些個紅木家具廠家為核心構成了一連串的紅木利益“關系網”,三五成團,平時 “互惠互利、互抬身價”,“你夸我我夸你”,但對于行業潛規則各自“心照不宣”,隱瞞“白皮”事實只是其一罷了。
歷史:央視曝光廠家曾經“風光無限”
本報記者,從央視曝光后,一直沒有電話聯系到貢品軒、華龍等曝光紅木廠家,只好通過官方網站、行業網站等等其他手段了解這幾家當地著名企業的相關情況。
從貢品軒官網提供信息中顯示,曾被中國廣大的鑒賞家和收藏家譽為“藝術之離騷,雕刻之絕唱”。公司更是多次獲得當地政府或協會 “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名牌企業”等稱號,其負責人軒主林福星更是仙游工藝號稱第一傳承人,得獎頗多,最為炫目的職稱是仙游古典家具協會執行副會長。
獎牌墻上懸永盛藝壇部分榮譽2005―2006年度被福建省質量協會評為“福建省質量管理優秀單位”。
2006年度被仙游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誠信單位”。
2006年4月被中國企業信用評價管理中心評為“中國最具信用價值品牌”。
2007年3月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2005―2006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單位。
2008年2月被福建省質量協會評為“講誠信、重質量”。
行業協會: 是運動員也是裁判避開真相只重“大家”利益記者了解到各地紅木家具行業協會或古典家具協會,其負責人都是當地市場名牌企業公司,至于秘書、顧問一些職位都是“兼職掛名”的,他們實際工作要么是政府要員或是媒體負責人。
據相關資料顯示,仙游古典家具協會成立近三年,承諾規范當地產品質量,做好自我約束。而今天央視曝光查封了多家協會企業成員,這事實說明協會的自律能力有待改善。
在登錄某紅木家具網站了解行業動態時,記者發現這樣一個行業網站竟全是花花綠綠的紅木商家廣告,至于近期的“白皮”黑幕卻只字未提,到是有北京第一紅木樓回應前不久“紅木暴跌說”新聞記者會。正應了近期《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一位憤然離開當地行業協會的不名人士的說法:“行業協會只愿意談價格升勢,不愿意談行業亂象;只愿意制定‘標準’,不愿意實施監測;只愿意囤貨待漲,不愿意扎實創新;只愿意‘吹高’價格,不愿意警示風險。”
誰在為“白皮”求情 同一協會兩種“妥協”
福建地方媒體也開始針對全國發出的質疑聲音作出反應,部分紅木商家或是協會也借地發聲,出面來為自己家鄉做辯詞,或是直接為“白皮”求情。
從海峽都市報兩篇專題新聞中發現,來自仙游協會的聲音竟然發出兩種“妥協”。或者說消費者應該誰的“權威”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