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深圳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5名來自粵北韶關翁源縣上某村包括3名初中生在內的青年人被同村人教會“黑”人手機的方法后,在廣州、佛山等地頻頻作案,他們在猜出“動感地帶”、“神州行”等類型的手機卡服務密碼后以機主身份將卡掛失,然后到移動營業廳換卡通過通話清單發短信詐騙機主朋友,短短3個月內,珠三角地區有200多人的手機卡被這伙人“黑”掉。
案發:
使用手機信號突然消失
據深圳市公安局大亞灣分局副局長楊達標昨日介紹,9月11日下午,他們接到大亞灣核電站員工王海報案稱:當日他在辦公室發現自己正常使用的手機突然沒有信號,而與此同時,他的家人、同學和朋友陸續收到他本人手機號碼發出的短信,短信中稱“有急事,請幫我充值,并把充值卡密碼發給我”。
他的親友先后買了2000多元的充值卡發到“王海”手機上,最后發現這些款項全部落入別人之手,王海感覺自己的手機被人“黑”了。
隨后,大亞灣核電站多名員工都有同樣遭遇,手機拿在手中信號紛紛消失。對于這種情況,大亞灣分局成立“9·11”詐騙案專案組,刑警大隊介入偵查。
研究:
作案者都有相同作案軌跡
大亞灣分局刑警大隊經過調查發現,這幾起案件有很多共同點:竊取事主手機卡的時間選擇在下午5時左右,使得事主無法及時申領新的SIM卡;被竊取的電話卡都是“神州行”或“動感地帶”卡,辦卡無需身份證;為了提高成功率,犯罪嫌疑人詐騙的數額都不大、很少超過200元,但是詐騙的對象非常廣;犯罪嫌疑人都要求被騙者提供充值卡密碼、特別強調不要直接替事主充值;都把事主的手機呼入轉移到一“余額不足”的號碼上、使得事主的家人朋友無法與其通話。
警方通過調查初步描繪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軌跡。但在取證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犯罪痕跡很少,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補領事主的SIM卡只要知道密碼,無需身份證件;作案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與事主無任何聯系,未留下任何個人特征信息。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是怎樣獲取受害者密碼通訊運營商也弄不太清楚。
收網:
摸清銷贓渠道初中生落網
專案組最后決定從犯罪嫌疑人銷贓渠道尋找線索,辦案民警通過偵查最后發現,這些被騙取的電話卡密碼大部分流入到佛山市一個名叫何某的犯罪嫌疑人手中,通過他轉賣給一些中間人,再零售給一些“客戶”。
偵查發現,何某在佛山平洲某工廠工作,是一名技工,何某在整個團伙內部扮演著“總經銷商”的角色,他不直接參加作案,但是大部分贓物都由其負責銷售,在獲得充值密碼后,何某通過他的親戚朋友以8~8.5折將充值密碼低價出售,但何某在贓款的轉移上從不使用他個人賬戶。
11月19日,經過近兩個月跟蹤,專案組在佛山、深圳兩地同時對5名嫌疑對象展開抓捕行動,抓獲何某及同案嫌疑人梁某強、張某揚等4人。
目前,該案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來自韶關市翁源縣上某村,其中3人還是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