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山寨手機會自動撥號或發信息被吸費。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可以獲取部分增值服務費,山寨手機廠家在軟件設置上設下陷阱,通過語音類、短信類和夢網類增值服務自動吸費。
市民無奈
山寨機自打電話吸費31元
昨日,李女士反映,前天,她發現4月份的話費比平時多了,就去運營商那兒查詢,結果發現4月16日12時至12時30分,主叫125的號碼,分別撥打了 3次,前兩次分別支付了15元費用,最后一次是1元。“我不可能撥打這個號碼,平時除了打接電話,連短信都很少發,其他的功能也從來沒有用過。”李女士說。
當運營商的客服人員確定此號碼是深圳華動飛天的下載彩鈴的網站后,李女士非常生氣,既然花費了那么多的錢,最起碼她應該下載成功一兩首歌,“要是聽了音樂也就罷了,一無所獲卻被吸費太冤了”。運營商客服人員認為,李女士用的山寨機是觸摸屏的,可能是在不注意的情況下開通了內設增值服務功能。
記者發現,李女士的山寨機內設很多功能,如音樂、游戲下載功能,還有兩性技巧、幸運Q吧等內容,而這些功能多是需要收費的。
擔心自己的手機再次被吸費,李女士希望運營商對這些多余的功能進行屏蔽,但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都是手機出廠時內部設置的,需要到手機的售后服務公司更換系統。遺憾的是,李女士的山寨機在鄭州并沒有售后服務的公司,“看來只能換一個品牌手機了”。
無獨有偶,使用山寨手機的市民董先生也遇到類似的苦惱,“已經快1個月了,每天凌晨2點左右手機就自己往外發短信。”
業內人士揭秘
山寨機預裝軟件巧設陷阱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山寨機暗中收費主要有兩種途徑:一、通過預裝軟件設置陷阱,比如預裝一個試玩版小游戲,當你進入下一關的時候,軟件不進行任何提示,自動進入收費環節。當你還以為是免費試玩的時候,其實已經通過無線與運營商進行了鏈接,在不知情的狀態下被扣掉了服務費和流量費。二、在軟件上設下圈套,通過這些特殊軟件,在用戶不知情狀態下,自動訂制某些增值服務,或自動撥打預先設置的某個特殊付費電話號碼。
“就像電腦中病毒,自己完成操作指令,打開增值服務網站或者自動撥打付費電話。”該人士說,“這里面自然有一個內部的潛規則,手機廠商、增值服務提供商、運營商之間有一個費用的分成。”
“問題山寨機”盜取用戶費用的技術和做法并不新鮮,幾年前,部分廠商的品牌意識增強,以及運營商“禁止SP和終端廠家直接進行終端內置業務的合作”的嚴格規定使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在利益的驅使下,部分山寨機廠家無視規定。
運營商說法
常查話費應對山寨機吸費問題
記者從該運營商客服人員處獲悉,山寨手機被吸費的現象很常見,一般吸費的項目分為語音類、短信類和夢網類3類。
客服人員表示,山寨手機內部的設置功能多,很多都是收費的,而且有的功能命名非常有誘惑力,所以經不住誘惑的用戶就可能點播,點播后就會被吸費。如果山寨機的用戶對自己的話費存在疑問,或發現有非常規的號碼、短信等收費項目,可以到營業廳查詢。
部門說法
不算質量問題,監管難度大
有關管理部門表示,由于“吸費陷阱”是手機預先設置的,尚不能算作質量問題,監管上存在一定難度。手機上市之前需要經過工業和信息化部下屬的泰爾實驗室的檢測。部分山寨手機企業的產品不管是安全方面、性能方面還是售后服務,都是沒有任何保障的,目前,部分山寨手機沒有通過泰爾實驗室檢測,容易造成監管空白。
2008年底,工信部下屬的電信終端測試技術協會向手機核發IMEI標識號,這個舉措被認為是對山寨機的“圍剿”,IMEI是手機身份惟一標識號,每個手機對應一個IMEI。
業內人士認為,職能部門和運營商對山寨機違規違法問題的處理上應該加大力度,國家有關部門對手機廠商在手機中內置增值業務問題亦要加以管理,并應出臺相應的規定。
網友支招
撥打客服電話,關閉增值服務
網友“淡淡紅茶”在聲動家園網上發帖給被山寨手機吸費的網友支招,撥打運營商的客服電話,轉人工服務,要求關閉增值服務接入功能,他列出操作的程序給大家提供參考。
1.要求關閉本機號碼所有增值服務夢網、短信接入點播、訂閱功能。
2.要求本機號碼不能點播、訂閱任何增值服務夢網、短信業務。
3.要求號碼只保留打電話、發短信、GPRS上網功能,其他點播、訂閱增值服務的功能全部關閉,以后需要什么業務,我自己會去營業廳辦理。如果遇到客服人員不給關閉或者說不能關閉的情況就要投訴,一定要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