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保健產品的短命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個怪異現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保健品如此短命呢?從虛假宣傳、非法添加藥物、低成本投入到巨額的廣告費用支出,種種迥異于別的行業的營銷策略,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保健品市場畸形的原因。為了更為詳盡地了解保健品市場,記者采訪了45名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近九成的消費者對保健品的虛假宣傳表示反感。如今,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廠家,都期待著一個誠信的市場氛圍。
敢問保健品身價幾何
保健品是一個暴利行業,這一點是行業內外人士都心知肚明的事實。然而保健品到底身價幾何?保健品的價格中又含有多少水分?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在消費者對保健品各種各樣的抱怨聲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針對保健品的價格。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對保健品的價格提出了質疑。
在消費者的心中,保健品是一種“廉價”的昂貴品。說其廉價,是因為成本低廉;說其昂貴,是因為售價太高。那么,保健品中間的利潤到底有多大呢?一位在保健行業內從業10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產的保健食品,從廠家批發價到零售價,幾乎是翻了10倍;而國外的保健品,如果是走私貨,則利潤不止10倍,甚至達數百倍。這是一個高利潤的產業。
然而這種暴利的背后,是廉價的產品打起了昂貴的廣告戰。它的另一個負面效應就是保健品的短命。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像保健品行業一樣新老更替如此頻繁。保健品的價格一向是眾人爭議的話題,那么它的價格定位是否合適呢?
記者在北京翠微商場的保健品柜臺前,粗略地計算了一下,在該柜臺所銷售的10種保健品中,價格100元以上的占60%。記者隨手拿了一小盒“蟻力神”,這是一種抗疲勞的保健品,價格為158元。按照說明書上的服用量來計算,只是四五天的用量。一盒“太太口服液”的標價一般在100元左右。按照說明書的服用量來計算的話,每月需要支出300元左右。如此看來,保健品的價格是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難以承受的。
與保健品價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健品的成本。據業內人士透露,保健食品的科研投入應當占其利潤的3%~5%,但大多數保健食品企業在科研中投入不及1%。而且保健品的門檻很低,一種保健品從研制開發到進入市場只需要20萬元左右。事實上,在扣除了龐大的廣告費用后,保健品到底值多少錢,恐怕只有廠家心里才清楚。
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保健品的價格呢?在北京翠微商場,一位姓劉的女士正在購買保健品,記者便上前同她聊了起來。劉女士告訴記者,保健品價格虛高是不正常的現象,一般保健品都是由中草藥簡單加工而成,成本并不高。龐大的廣告費用是保健品身價倍漲的主要原因。
保健品價位虛高,一方面引起眾多消費者的質疑;另一方面它也將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排斥在它的消費群體之外。如此下去,保健品將如何走向大眾呢?這是每個保健品企業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虛假廣告知多少
很多人認為保健品就是用廣告炮轟出來的“怪胎”。明明是抗疲勞的保健品,它卻能給你吹噓成具有“偉哥”功能;明明只是一種茶葉,它能吹噓成能夠祛斑美容。然而隨著保健品廣告越來越夸張,虛假宣傳成為了目前保健品市場最突出的問題。有人用這樣一句話形容保健品廣告現狀:“亂花漸欲迷人眼,虛假宣傳知多少。”
依靠鋪天蓋地的廣告進行狂轟濫炸,幾乎是每個保健品生產廠家打開市場的營銷策略。保健品企業如此熱衷廣告宣傳,無非是抓住了消費者渴望健康的心理。然而,這種靠廣告炒作起來的火爆效應背后,隱藏的又是什么呢?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保健品行業的廣告費用占了銷售額的33%左右。有的保健品甚至剛上市,就不計成本在廣告上投入巨額資金。這種惡性循環使得保健品產業在一開始,就陷入了輕科研、重廣告的怪圈中。同時也導致了保健品的暢銷不是因為自身功效,而是因為大量投入廣告。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測的最新數據顯示,報紙電視臺保健品廣告違法發布率達90%以上。為了有效治理虛假廣告宣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國家工商部門開展了“打虛假、樹誠信”廣告專項整治行動,僅2005年上半年就查處保健食品虛假廣告3364件。
在一輪一輪的保健品廣告宣傳中,隱藏著種種虛假、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一些經驗豐富的經銷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不惜夸大產品功能,鋌而走險地做虛假宣傳,品牌的持續性發展原則早已被拋之腦后。
一位職業打假人士向記者披露了保健品廣告宣傳常用的手段:一是虛假承諾。廣告上號稱免費試用、無效退款,實際上根本不會兌現;二是夸大其辭。宣揚包治百病,或者違法宣傳其產品具有療效作用;三是篡改產品說明書。夸大功效,打法律擦邊球。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一些保健品廠家,常利用醫療機構、醫生、專家等“權威結論”和“患者的現身說法”作宣傳,以獲取消費者的信任。有45%的受訪者對這類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表示信任。其實,所謂的“權威結論”和“現身說法”并不一定可信,就算有的患者的“現身說法”是真實的,也可能是個別現象。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在保健品宣傳上,完全不符合法律法規內容的占73%,其中對產品功能進行虛假宣傳的占42%;未經衛生部批準,擅自宣稱產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虛假宣傳是使保健品行業榮譽掃地的主要原因。據了解,有七成以上的保健品投訴緣于虛假宣傳。
“為什么一個保健品往往在市場上賣的風風火火后才發現有問題?為什么這么多虛假廣告能在市場上如此猖獗的存在”,一聲聲來自消費者的質疑讓保健品市場“腎虛”起來。消費者呼吁“誠信”,生產商呼吁“誠信”,保健品市場期待著“誠信”的洗禮。
真真假假保健品
一間廢棄的廠房,破損的窗戶,銹跡斑斑的大鍋,幾名工人,還有一些中藥殘渣,就成了一個知名品牌保健品的生產基地。我們常在電視畫面上看到這樣的場景。這樣的保健品廠家,這樣的產品,這樣的制作流程,看到這些,正在服用保健品的消費者能不憤怒嗎?
記者在采訪中,有5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經購買過假冒偽劣保健品,7%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自己曾被假冒偽劣保健品傷害過。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嚴重傷害了整個保健品行業。
還有一些保健品經營者利用消費者對醫學和科技知識不甚了解,大肆鼓吹所謂的“最新科研成果”、“高科技”產品。如一種增高貼片,宣稱可以讓使用者在一個月內增高 7厘米,并標榜為“美國高科技產品”,許多消費者購買使用后卻沒有半點效果。據調查,所謂的增高貼片,既無報關單、商檢單,又無衛生部門批文,實為假冒偽劣產品。
此外,目前市場上突然涌起的很多男性“偉哥”類產品,在廣告中吹噓能提高男性“動力”。不管這些林林總總的“中國偉哥”能否和“洋偉哥”媲美,但有一點卻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到目前為止,我國沒有批準過任何具有增強性功能的保健品。在我國已經審批的保健品中,保健功能有 24項,其中根本就沒有增強或改善性功能這一條。由此可見,這些保健品多數屬于假冒偽劣產品。
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男性保健品都是從小作坊里生產出來的。因為涉及個人隱私,即使很多人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也不好意思到相關部門去投訴。
據了解,2005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處制售假冒偽劣保健食品案件近5萬起。
其實,造成保健品假冒偽劣情況嚴重的原因很簡單,由于它制作簡單,成本低廉,又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加上利潤豐厚,這為造假者提供了便利條件。而消費者對保健品知識的缺乏,也是造成假冒偽劣產品猖獗的原因。
成分不明 隱瞞真相
由于保健品是個暴利產業,因此一些不法生產企業見利忘義,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國家違禁成分。還有一些保健品對于產品中一些敏感的化學成分,更是只字不提,蒙蔽消費者。這種情況在減肥類食品和宣揚性功能保健品中比較嚴重,對消費者身體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45名受訪者中,有7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注意過正在服用的保健品成分,80%的消費者表示自己對保健品涉及的成分狀況不清楚。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保健品品牌,消費者表示有八成以上的產品沒聽說過。
據業內人士透露,高知名度產品“腦白金”,在對其主要成分“褪黑素”的宣傳上總是遮遮掩掩。原因是有人曾經評價“褪黑素”是一種會對身體構成威脅的外源性補充激素。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每種保健品的標簽和說明書上都要注明主要成分、功效成分、營養素含量、保健功能、適宜人群、食用量以及保質期等12項內容,但不少保健品說明書上常常語焉不詳。
此外,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比如外包裝上信息不真實,如生產日期和有效日期虛假;包裝盒內含量不夠;對于一些成分可能會導致消費者不良反應的,采用回避手法;沒有售后服務或者不兌現諾言等等。
目前,有很多著名保健品品牌因為營銷策略中涉及非誠信行為而倒閉,不少保健品企業因為非法添加藥物而敗北。
“誠信,是市場的基石”,這句被多數行業所奉行的原則,卻屢屢在保健品行業中受到挑戰,這是為什么?所有人心中都有著這樣的疑問。保健品市場期待在“誠信”的氛圍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