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酸奶”售價高于普通酸奶近一倍,不少消費者對其“身世”看不清
管亞東
▲酸奶包裝盒上的成分表。 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 攝
深圳商報記者 管亞東
“去過西北的人都知道,真正的老酸奶口感很差,而且在運輸途中它又會液化,所以現在市面上的老酸奶都是經過加工便于食用的飲品。”市二院營養科主任張茂祥說,因為摻了其他東西,其營養價值肯定不如原汁原味的酸奶。
記者近日走訪市內各大超市發現,老酸奶的身世之謎也值得市民探究,相比于它高于普通酸奶近一倍的價錢,它的真實身份、真正產地等都存在謎團,精明的消費者需好好掂量一下。
“老酸奶”是通俗叫法
就和很多老百姓買咖啡一樣,可以看到雀巢、麥斯菲爾等販售所謂“速溶咖啡”都標示了產品類型是“咖啡飲品”,也就說賣的只是“咖啡味”的飲料。買老酸奶的人一般也都不會注意,商場熱賣的蒙牛、伊利、達能等老酸奶其實在產品類型上都已標示“風味酸牛乳”,只不過字體都非常小。
市疾控中心食品衛生專家介紹說,按照2010年12月1日實施的衛生部關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定義,風味發酵乳、風味酸乳都是“以80%以上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添加其他原料”制成,發酵前后均可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果蔬、谷物等制成品。
而對發酵乳的定義“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經殺菌、發酵后制成的pH 值降低的產品”。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除了生乳外,有沒添加其他成分。另外,從色澤來說,發酵乳是“色澤均勻一致,呈乳白色或微黃色。”而風味酸乳則是具有與添加成分相符的色澤。口味也是,前者需具有發酵乳特有的滋味、氣味,而后者則是與其添加成分相符。
由此可見,市面上流通的所謂“老酸奶”只是一種通俗的叫法,商家對其“學名”的標識,與老百姓理解的普通老酸奶越濃稠營養越高是不能劃等號的。張茂祥坦言,經過稀釋和添加其他制品的老酸奶,只是它的外觀口感發生變化,其營養價值是沒有增高的。
蛋白質很高,添加劑不少
記者發現,蒙牛、伊利這樣標榜自己“土”的老酸奶,達能這個走高檔路線的品牌則反其道行之,包裝上是“法式老酸奶”,弄了一個黃頭發的外國老太太當代言,還號稱是“法國酸奶世家”。無論怎樣,大家價格都不菲。
記者昨天在景田沃爾瑪購買了三個品牌的老酸奶,伊利的一瓶150克凝固型“老酸奶”售價4.8元;蒙牛的160克號稱搞促銷的內蒙古老酸奶售價4.7元;達能的不零售,四支100克的售價11.9元。相比同類型的液態酸奶,售價基本上是雙倍。
至于最近風傳的“明膠”風波,各大乳液巨頭也都并無隱瞞,伊利在盒子上產品配料標明:明膠、雙乙酰酒石酸單雙甘油酯、果膠、安賽蜜、阿斯巴甜等等,口感酸甜適中;蒙牛也在食品添加劑中標示了含有明膠、瓊脂等,口感偏酸;達能也是標明有明膠,其他成分無論是標榜土還是洋,基本都一樣,只是達能標注了生牛乳大于等于8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營養專家提醒,因為明膠、瓊脂等添加劑不會被人體吸收,危害性相對較小。而對于各大品牌標注的“高蛋白”含量倒是值得大家關注,基本上都在3.0左右,而真正最好的優質奶也才能達到3.3!這種飲料類的“高蛋白”含量應該在2點幾比較真實。
標榜大草原的酸奶其實產自清遠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這是很多消費者都知道的典故,說明產地與產品的品質有很大關系。
以蒙牛的一款內蒙古老酸奶為例,其制造商和加工商一欄竟有四個之多,有北京、眉山、泰安、清遠等,可見除了“蒙牛”這個名字外,其加工好像和內蒙古并無關系。
伊利的生產商地址包括北京密云、佛山三水、內蒙古呼和浩特、遼寧沈陽等地點。而號稱來自“法國世家”,又有金發老太太撐場面的達能,其產地則是北京懷柔!
更令消費者眼花繚亂的是,要知道這一小杯酸奶的產地,那就要和商家玩回“捉迷藏”。例如蒙牛是為每個產地編號,北京H、眉山S、泰安U、清遠W,然后再去盒子上找產品系列的第一個字母,記者讀了半天才明白,本人買的這杯蒙牛是正宗清遠產的“廣貨”。
伊利的“捉迷藏”方式更繁復,它的游戲規則是每個產地都有一長串的生產許可證編號,你要知道自己喝的這杯酸奶產地,去找批號末端的字母與生產批號對比。
其實,商家費盡心機繞圈子,無非就想掩藏產品的身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