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暗訪東方御藏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時,該公司總經理兼鑒定師鄧明謙說,記者從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以280元購得的瓷器“器形靠譜,有品相、有賣相”“起拍價怎么也得5萬元”
據新華社電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4.255億元成交,創近現代書畫拍價新紀錄”、“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圖》,4.025億元成交,創今春拍賣中國古代書畫作品成交新紀錄”……
2011年春拍頻曝令人咋舌的拍賣天價的同時,近日,記者根據網友舉報,調查揭開藝術品拍賣背后的重重黑幕。
網友爆料1
拍賣公司虛高估價騙圖錄費
網友“ZCN13”稱:“我曾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附近一拍賣公司參拍一件花1萬塊買的奇石,公司鑒定師一上來就估價850萬元,但事先讓我交2000元圖錄費做宣傳。拍賣當日,數百件拍品無一件成交,最后被告知流拍,雖與拍賣公司幾經交涉,圖錄費還是打了水漂……”
網友“ZCN13”發帖揭露,一些拍賣公司“先對咨詢者所持‘文物’虛高估價以引誘其上拍,而后收取數千元圖錄費。這些贗品的起拍天價通過各種媒介大肆傳播,最終大都以流拍告終。 ”
記者調查 “真假不重要,贗品也能拍出去”
近日,記者到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以280元的價格購得一件名為 “金絲鐵線”的瓷器,經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鑒定,該瓷器為20年以內的仿品。
隨后,記者來到具有拍賣資質的東方御藏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進行鑒定。
總經理兼鑒定師鄧明謙介紹收費標準:“若鑒定文物并出具鑒定證書,1500元;若送拍,可免鑒定費。 ”
記者問“收費標準由誰定? ”鄧回答:“行規。 ”為省去鑒定費,記者嘗試送拍。鄧經理戴上專業眼鏡、手持強光手電仔細“把玩”這件280元的“廢物”:“這可不是‘金絲鐵線’而是‘官窯’,宋代左右,器形靠譜,有品相、有賣相。”“大概能估價多少?”記者問。鄧回答:“起拍價怎么也得5萬元。 ”“5萬元?”記者不解地問,“真值這個價?”鄧煞有介事地說:“其實真假不重要,贗品也能拍出去,有人就想買假貨在家擺著玩兒。 ”
鄧還稱前期要收些費用,“一件1500元。 ”“拍賣不是免費嗎?成交后還給你傭金呢。 ”記者問。鄧回答:“成交也得看運氣,況且前期我們還得為你制作圖錄搞宣傳哪。 ”
網友爆料2
拍賣公司攬賣家“聯手做局”
“wlj123”等網友稱,一些拍賣“巨頭”為招攬賣家,不惜打腫臉充胖子,用“聯手做局、虛報‘天價’成交額”等手段渲染炒作、炫耀“實力”。
“浙江老藥”等網友認為,不能否認當前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等因素讓部分熱錢轉至藝術品市場從而推高拍賣價格,但“‘天價拍賣’背后難道真沒虛假炒作?拍賣市場果真沒有泡沫”?
記者調查 拍賣“巨頭”偷漏稅還是虛報成交?
“北京保利”“北京瀚海”和“北京匡時”等是國內幾家較大拍賣公司。來自中拍協和這幾家公司官網的數據顯示,2010年拍賣總成交額分別約為91億元、34億元和26億元。
依據這幾家公司官網顯示的拍賣規則,“保利”和“瀚海”都向委托人(賣家)和買受人(買家)分別收取落槌價10%和15%的傭金,“匡時”分別收取10%和12%的傭金。根據拍賣公司公開的計算公式 “成交額=落槌價+傭金=落槌價+落槌價×傭金比例 (如25%)”,則理論上三公司2010年傭金收入(主營收入)應分別約為18.2億元、6.8億元和4.7億元。因拍賣業屬服務行業,按營業稅5%計算,則理論上三公司當年營業稅應分別約為9100萬元、3400萬元和2350萬元。
記者從權威部門獲得的數據顯示,“保利”“瀚海”2010年已繳營業稅分別約為2305萬元、952萬元,分別僅為理論值的25%、28%;記者隨后在“匡時”的《2010年企業年檢報告》中發現,其當年 “主營收入”分別約為7500萬元,僅為理論值的16%。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要么涉嫌偷稅漏稅,要么涉嫌虛報成交額。”曾多次代理拍賣訴訟案件的艾連慶等律師認為,動輒上億元 “拍賣天價”的背后,潛藏著信任危機。
縱深
“天價拍品”背后假拍黑幕
文化部文化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興保等官員認為,假拍背后程度不同地存在欺詐、自我炒作、洗錢行賄、貪污等不法行為。
欺詐與自我炒作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韓美林告訴記者,一些拍賣公司公然拍賣署名自己的偽作。很多傾其畢生積蓄買到贗品的買家紛紛找他控訴,甚至癱在地上,他不得不為買家再創作一幅真品。韓美林多次發律師函要求撤拍贗品,但大都遭拒。 “因為《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只要在拍前聲明不保證拍品真偽,便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維說。
“一些書畫作者自賣自買,幕后雇‘托兒’以高價買回自己的作品,而這一高價將成為二次拍賣流通的參考價格。 ”收藏愛好者年澤昌說。
洗錢行賄與貪污
張寧副會長舉例稱,有的行賄者利用拍賣平臺,鼓動受賄者送拍家中的贗品,而后與拍賣方和買受人聯手做局當真品拍得高價,從而把黑錢洗白、完成行賄。
“某國企負責人(買家)以企業行為投資競拍藝術品,與熟悉的拍賣人和買受人事先達成私下成交價,而后在拍賣會對外哄抬拍價,從而貪污差價部分。 ”一位業內人士說。
監管
須重拳整治拍賣市場亂象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認為,政府部門管理缺位、行業缺乏透明度是假拍泛濫的罪魁,必須重拳整治拍賣市場中的亂象。
國家文物局今年發布 《全國文物拍賣管理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強調要認真治理拍賣企業 “知假拍假”問題,反思拍賣標的審核“管真不管假”的錯誤做法。
針對網民“修訂拍賣法”的建議,張延華表示認同,她建議首先必須修改拍賣法的適用范圍:“拍賣法不應只管拍賣企業,不管拍賣行為,只有將賣、拍、買三方共同(都)納入法律制約范圍內,才有可能從根本上遏制拍賣亂象。 ”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拍賣法應要求拍賣公司在成交后公開繳稅憑證;第六十一條應補充 “買受人在拍賣成交后若有證據表明拍品有瑕疵,可按一定方式退換”的內容;對虛假鑒定、聯手做局等涉嫌欺詐行為,除民事責任外,須加入刑事處罰。
新聞延伸
男子稱花387萬買來的瓷器經鑒定為贗品;專家一方表示并無此事
央視鑒寶專家被訴賣贗品
據新京報報道
從鑒寶名家手里花387萬元買的一只宋代汝窯碗竟然是贗品?近日,北京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劉先生起訴鑒寶名家、央視《尋寶》節目鑒寶嘉賓毛曉滬,稱毛曉滬造假騙他上當,要求返還387萬元貨款及損失209萬元。目前,北京豐臺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原告
專家稱造假者是毛曉滬
劉先生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負責人。他訴稱, 2004年3月,他參加了一個古董培訓班。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楊先生前來講座,他通過楊先生認識了毛曉滬,并花387萬元,從毛的手里購得 “宋代汝窯碗” 1只。碗還附帶一份由 “中國文物鑒定中心和中國古陶瓷科技鑒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鑒定證書,證書上有楊先生等幾位專家的簽字。
劉先生說, 2005年 8月,他聘請5位故宮陶瓷鑒定專家鑒定此碗。專家稱毛曉滬曾帶兩只這種汝窯瓷缽給他們看,被當場指出是假貨,并指出瓷缽的主人和造假者就是毛曉滬。劉先生隨即向警方舉報毛曉滬詐騙,但一直沒有音訊。
2008年6月,劉先生再次找國家級專家對該碗進行鑒定,專家認為該碗系贗品,并出具了鑒定書。毛曉滬于2008年8月8日被警方拘留,15天后被取保候審。
劉先生稱,現在警方還沒偵結此案,自己只有向法院起訴,以維護民事方面的權益。
被告方
原告反映之事不存在
毛曉滬目前是北京華夏物證古陶瓷鑒定中心的法人代表。昨日,該所一名女性工作人員稱,劉先生反映的情況完全不存在。她表示,毛曉滬從沒向劉先生賣過東西,之前劉先生曾多次給該所打電話和寫信,但毛曉滬的解釋對方根本不聽。此外,毛曉滬也從未因此事被警方調查。“他如果有證據,我們倒希望他去法院起訴,相信法院審理能還毛老師清白。”
目前,豐臺法院已經受理此案。
鏈接
毛曉滬 男,1951年出生,被稱為古陶瓷界實戰派鑒定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古陶瓷鑒定、修復和復制。曾擔任中央電視臺 《尋寶》、《藝術品投資》以及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等節目的特約鑒寶專家。
字體放大 字體縮小 默認大小
用戶名:
匿名
解放日報 - 新聞晨報 - 新聞晚報 - 申江服務導報 - 新聞晨報社區報
報刊文摘- I時代 - 房地產時報 - 上海法治報 - 支部生活 - 新滬商 - 人才市場報 - 上海學生英文報
解放牛網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我要爆料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