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簡陋的廠房中工作。
煙花爆竹生產屬于高危行業,國家為避免出現傷亡事件,對這個行業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春節將至,煙花炮竹的生產安全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魯臺鎮煙花爆竹生產有長達數百年的歷史,素有“中原煙花第一鎮”之稱。近年來,魯臺鎮鞭炮產業更是迅速發展,成為當地村民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同時也是當地政府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
然而在有些人眼中,魯臺鞭炮經濟的發展是用一些人的“犧牲”換來的。鞭炮生產由于技術落后,目前大都處于手工操作狀態,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前幾年不少以個體作坊戶為主的庭院式作坊生產,一旦發生事故便會殃及四鄰,造成人員傷亡,也成為了當地一枚“不定時”的炸彈。
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魯臺鞭炮產業開始有意識地向規模化道路發展。但是時至今日,人員傷亡事件仍在發生。
家庭作坊 無證廠眾多
2007年12月中旬,記者以鞭炮采購商的身份對當地一些鞭炮生產廠家和鞭炮作坊進行了調查。
據當地村民介紹,幾年前,魯臺鎮鞭炮生產是以家庭作坊生產為主。近些年,隨著政府對鞭炮產業的規劃和支持,一些家庭作坊逐漸具備了合法的生產資質,并形成了較大的規模。但由于歷史原因,有關部門很難對家庭作坊全面取締,一些小作坊仍在偷偷生產,且生產數量不容忽視。
魯臺鎮任樓村一姓任的村民告訴記者,現在魯臺鎮正規的鞭炮生產廠家有20多家,其他的生產者都是非法的。他說,非法生產鞭炮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個別家庭作坊偷偷生產,因成本較低,故鞭炮價格便宜。目前,執法部門對這類作坊打擊力度很大,一旦發現,所有生產鞭炮的材料均會被查處,而且生產者也會被拘留,甚至面臨坐牢的危險。所以,當地此類鞭炮生產作坊都很隱蔽,陌生人很難找到。另一種情況是,一些家庭作坊為了逃避有關部門的打擊,租用有證鞭炮廠的生產車間,利用合法鞭炮廠的優勢保護自己,有關部門很難對其進行查處。
記者以想采購一些便宜的鞭炮為由,希望能隨著姓任的村民去一些家庭鞭炮作坊看看,但遭到了拒絕。他說:“現在查得厲害,這些家庭作坊根本不讓陌生人進去。如果真想采購鞭炮,我可以幫助你聯系,聯系一二十家沒有任何問題。”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姓任的村民陪同記者一起來到任樓村村南麥田里兩個正規鞭炮生產廠進行了解。他介紹說:“這里面大部分都是租賃合法鞭炮廠生產車間的一些家庭作坊,每個廠都有幾個家庭作坊,有的家庭作坊甚至是外地人干的。”
在采訪時,魯臺鎮的魯副鎮長向記者證實了無證鞭炮廠的存在。魯副鎮長說:“魯臺鎮現有正規的鞭炮廠22家,無證鞭炮廠14家。這14家無證廠的規模不小,存在的時間也很長了,但是沒有辦法進行取締,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2004年,淮陽縣政府提出大力發展魯臺的鞭炮產業,并把它做大做強。在這種倡導下,一些生產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作坊響應政府的號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組建了鞭炮廠。其中的14家無證鞭炮廠也曾向當地有關部門進行了申報,在相關部門進行了有關程序批準后,向省里相關部門申報的時候出了問題。其原因是省里相關部門對這種高危行業的審批非常嚴格。14家鞭炮廠至今也沒有得到批準,所以這14家廠子的有關手續并不齊全。但是,由于這14家鞭炮廠是當地政府當初鼓勵發展的,審批失敗后,這些沒有合法身份的鞭炮廠對政府部門也有很大意見,有關部門對其查處阻力很大,一般情況下允許其生產。
貼牌花炮泛濫
魯臺花炮雖然歷史悠久,但是由于生產技術落后,嚴重影響了花炮的品牌形象。而隨著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省外一些有名的煙花爆竹品牌也在逐漸搶奪魯臺花炮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花炮廠開始冒充市場上銷售情況較好的省外名牌。
淮陽縣第六花炮廠位于魯臺鎮東屯村北邊,是當地數得著的大廠。記者在第六花炮廠調查時發現,花炮廠倉庫里存放著大量的外地品牌的成品,以廣東省東莞市品牌居多,鞭炮的包裝上印有“冠牌,東莞爆竹,廣東省東莞市日雜公司監制”等字樣。淮陽縣第六花炮廠生產廠長劉太生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花炮大部分銷往安徽,因為那里的顧客喜歡東莞的煙花品牌,所以他們根據市場需要生產東莞的品牌。同時,劉廠長說,無論客戶需要什么樣的品牌,他們都可以為其印刷商標并生產,品牌的自主選擇權在客戶手里。
記者來到位于魯臺鎮東屯村東南部魯臺鎮東屯花炮廠的包裝車間時看到,幾名包裝工人正在包裝成品“瀏陽花炮”。同時,這家鞭炮廠的老板告訴記者,瀏陽花炮有名,客戶喜歡這個品牌,所以他們就生產。在魯臺鎮任樓村南面的一廠房里,記者見到了大量包裝好的“瀏陽花炮”。
濫用氯酸鉀 傷亡事件時有發生
從80年代開始,氯酸鉀取代了硝酸鉀,成為花炮行業生產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配制煙火劑。以氯酸鉀為原料的煙花爆竹因殺傷力強大,對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故國家禁止使用氯酸鉀作為鞭炮原料,對于使用氯酸鉀的鞭炮生產企業,將予以嚴厲打擊。
記者在魯臺鎮花炮廠調查時發現,一些鞭炮廠為了節約成本,違規使用氯酸鉀做原料的現象相當普遍,成為當地花炮產業的一大頑疾,同時也是一枚不定時的“炸彈”,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劉太生告訴記者,他們廠的花炮原料主要是氯酸鉀、銀粉、膨脹劑。為了提高鞭炮的響度,氯酸鉀的使用量有時候還會適當加大。記者了解到,劉太生所說的這種情況在其他一些鞭炮生產廠也同樣存在。
在鞭炮廠家使用國家禁用原料這一問題上,當地的一位村民這樣告訴記者:“使用氯酸鉀最主要的是因為它的價格低,而使用國家允許使用的原料價格要高很多,氯酸鉀能降低鞭炮的成本。”同時,淮陽縣安監局工作人員崔華也向記者證實了一些鞭炮廠違法使用氯酸鉀的事實。
記者在幾家鞭炮廠走訪時看到,廠區內違反安全生產規定的情況時有發生。安全生產首先應把工作人員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相關制度明確規定,生產工人年齡必須在16到60歲之間。在淮陽縣第六花炮廠的工作車間里,既有70多歲的老太太,也有年齡僅幾歲的孩子。而這一情況在多家鞭炮廠都普遍存在。當地村民說,由于一些精壯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所以花炮廠的工人以婦女居多,其中不乏一些上了年紀的,有的婦女工作時帶著孩子也是經常的事。
違規使用氯酸鉀為原料,生產工人缺乏安全意識,在花炮生產這個高危行業里,是一件致命的事情。2007年12月17日下午5點多,記者在走訪中突然聽到一聲悶響,一個村民說:“這是哪個鞭炮廠又出事了,這么大的響聲肯定要死人。”
12月19日,記者向淮陽縣安檢局對此事進行了了解,安檢局工作人員崔華稱,17日發生爆炸的鞭炮廠是明星鞭炮廠,爆炸事件造成一死一傷。崔華說:“此次事故是由于半成品鞭炮起火爆炸引起的,死者叫阮桂梅,女,40多歲。傷者也是一名女子,傷勢不嚴重。事故已經向上級安檢部門上報。”記者向崔華詢問了解魯臺鎮鞭炮廠2007年全年發生的爆炸事件時,崔華說:“2007年總共發生兩起鞭炮廠爆炸傷亡事件,3月份一起,12月17日一起。這兩次事故都向上級安檢部門進行了上報。”
然而,關于2007年全年魯臺鎮鞭炮廠的爆炸事件,崔華所說的情況與爾后記者從魯臺鎮魯副鎮長口中了解到的情況大相徑庭。魯副鎮長說:“2007年魯臺鎮發生的鞭炮廠爆炸事件有七八起左右,死傷人員多達十多人,鎮政府在這些方面都留有記錄。”
成立聯盟 應付傷亡事件
對于鞭炮發生爆炸的事件,當地村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鞭炮廠發生爆炸,在他們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就是鞭炮廠老板給死傷賠一些錢事情就解決了。也有村民說,現在有關部門對發生爆炸事件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一旦發生爆炸出現傷亡,鞭炮廠老板害怕有關部門追查,他們會盡可能不讓更多人知道,甚至把事情隱瞞起來。
鞭炮廠發生爆炸傷亡后,鞭炮廠老板首先要做的工作應該安撫傷亡人員。那么在魯臺當地,發生爆炸后死亡人員鞭炮廠要賠多少錢呢?魯臺鎮任樓村的一村民說:“在1990年的時候,死一個人也就是賠償兩三千元錢。慢慢的就越來越高了,2000年的時候大概要賠償三五萬。現在死亡一個人要賠償15萬左右,有時候20多萬。”村民們說,鞭炮廠一旦發生爆炸傷亡事件,為了掩蓋住事情,鞭炮廠老板會迅速把錢賠給死傷者。但是,有時幾十萬的賠償一個鞭炮廠根本拿不出來,發生一次爆炸事件就會讓鞭炮廠老板傾家蕩產。魯臺鎮任樓村一姓任的村民告訴記者:“由于現在死人賠償的費用越來越高,一些規模較大的鞭炮廠老板自發組織起來,成立了所謂的‘賠償聯盟’。現在參加聯盟的鞭炮廠有20個左右。成立聯盟目的是為了應付突發爆炸傷亡事件。參加聯盟的鞭炮廠發生爆炸死人后,聯盟的每個廠都要無償地拿出5000元錢。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把爆炸傷亡事件的賠償應付過去,安撫傷亡人員及家屬,防止有關部門對傷亡事件的追查。”
針對這樣的“賠償聯盟”,記者向淮陽縣有關部門進行了了解。淮陽縣安監局工作人員說:“魯臺鞭炮廠有一個協會,目的是為了服務魯臺的鞭炮產業,使其更好地發展。它是一個民間組織,政府部門不參與他們的工作。”魯臺鎮魯副鎮長說:“鞭炮廠發生爆炸出現傷亡,現在的賠償很高,有時候一個鞭炮廠確實拿不出那么多錢,所以鞭炮廠的老板會互相幫忙,一旦發生爆炸,關系好的鞭炮廠都伸出援手幫助一下,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至于所說的“賠償聯盟”,安監局的工作人員和魯副鎮長的回答基本相似:“不清楚這一情況,這是協會自己的事情。”
魯臺花炮生產作為當地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對鞭炮廠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政府有關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無證生產、貼牌生產、違規使用國家禁用原料、安全管理缺失等問題,似乎已經成為了魯臺花炮產業致命的頑疾。
鞭炮廠隱藏的安全隱患,像一枚不定時的“炸彈”,無法預測其什么時候會發生爆炸。而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造成的結果更是無法預料和難以彌補的,希望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對此類問題引以為戒,加強管制力度,讓悲劇遠離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