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肝癌的馬占權的妻子悲痛欲絕。
村民家的水缸每天刷洗,存的水依舊渾濁。
孫傳軍 張振華 林衛杰 本刊記者 于衍峰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雞西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總面積22531平方公里,人口198萬。
雞西市雞冠區紅星鄉朝陽村座落在雞西市東南方向6公里處,共有土地面積10900畝。其中,耕地6700畝,果樹地1000畝;分為5個自然組,共有村民3720人。
從1988年開始,雞西市及周邊縣每天產生的生產、生活和醫療垃圾,源源不斷地都送到了朝陽村轄內的山溝里露天堆放。時至今日,這個垃圾場已占地10余萬平方米。垃圾場與村民住房之間最近的距離僅300多米。寒來暑往,朝陽村的村民忍受著各種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這里臭氣熏天,導致呼吸困難,皮膚起紅痘;果樹絕產,莊稼減產,魚塘里的魚已經全部死光;牛、羊、豬、雞等家畜不能放養,村民的養殖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飲用水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連村民自家的井水都有腥臭味,4組和5組的村民常年腹瀉,身心健康受到嚴重侵害……
垃圾成堆如“泰山”
在村民的帶領下,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沿著上山的土路,前往傾卸垃圾的山坡。隨著村民的指點,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看到:山坡上“煙塵”四起,不時有環衛車下山,也有裝滿垃圾的車向山坡駛去。距離垃圾堆越來越近時,惡臭的氣味鉆進了緊閉著車窗的汽車內。在垃圾場的最上方,幾個拾荒者見垃圾傾倒下來,便一擁而上爭相挑撿著廢品。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下車拍照,嗆人的氣味幾乎令人窒息。站在高高的垃圾堆上,看上去幾乎與相鄰的山一樣平齊。隨行的村民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堆放垃圾的地方原本是兩個山坡之間的溝壑,20多年下來,垃圾已將山溝填滿,甚至高出了兩邊的山坡。村民還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剛才在山坡下看到的“煙塵”,其實,是底層垃圾腐敗后產生的沼氣。所以在這個垃圾堆上是不能動火的,一旦產生燃燒或爆炸,后果不堪設想。
站在垃圾堆上,可清楚地看到山坡下的村民住宅;遠處城市的高樓也依稀可見;果樹林、魚塘、莊稼地、民宅,均沿著山坡的最低處依次排列。村民的宅地周圍,還有幾處高聳的煙囪在冒著煙塵。村民介紹,在朝陽村的西北方,與村子一道之隔,便是雞西市殯儀館;正北方,與1組村民住房一墻之隔,是雞西市北方制鋼有限公司;東北方,與2組、3組村民居住區緊緊相連的是雞西市北方熱電有限公司。
瓜果遭殃人患癌
朝陽村5組的村民姜長征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1986年,他在村子的西南側山坡栽種了果樹,附近還有自己的魚塘。每年的收入大約有7000元左右,日子過得相當不錯。但自從1988年在村子的西南山坡上有了垃圾場以后,他家的生活水平就逐年下降。先是魚塘受到垃圾污水的污染,導致魚全部死亡,接著就是果林的減產、絕產。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在姜長征的果林地看到,垃圾場就位于西南方約200米、呈約45度角的斜坡上,果樹沒有開花的跡象,山坡下的魚塘水面呈深褐色。姜長征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這樣的水,鴨子進去游幾下都能被毒死。
據姜長征反映,1995年,他曾得到過市環衛局38000元的賠償。當時工作人員還告訴他,以后這里不要養魚了,如果再有損失,將不會再有賠償了。
姜長征的魚養不成了,果樹絕產了,全家3口人僅靠種幾畝口糧田為生,現在的生活十分拮據。
5組村民焦翠萍拿出自己種的“新疆15號蘋果”。果實干癟個小,上面布滿斑點。她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全家8口人原本靠這些果樹養家糊口,可現在果樹大面積減產。她們多次找到鄉、區、市的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直到現在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4組村民姜兆英的家,距離垃圾場大約600米遠。她氣憤地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一年四季有三季生活苦不堪言。春天隨著溫度的升高,冰雪融化,垃圾堆上的雪水順著山勢沖到家門口,惡臭難聞;夏天雨水大,順著山坡下來的水都是綠色的,蚊蠅如下雨一般飛落,惡臭的氣味使得天氣再熱也不敢開窗,村民家里的井水都有腥臭味;到了秋天更是難過,秋風大,刮得垃圾滿天飛,很多村民患了癌癥。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在5組村民王貴的家里看到,66歲的王老漢患直腸癌,3年前的手術治療中,醫生在他的小腹上做了造瘺手術,現在家中養病。站在王老漢的家中,透過窗戶就能看到西南側巨大的垃圾場,隨著風向的變化,可以聞到一陣陣垃圾腐爛的惡臭味。
通過采訪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了解到,2008年,39歲的溫寶成死于肺癌,51歲的關慶祥死于骨癌,村民薛永軍38歲的妻子死于肺癌;2007年,37歲的王道勤因患肝癌死亡;2006年,65歲的馬明權死于肝癌,38歲的張玉春死于肺癌……據不完全統計,朝陽村在6年之中,就有25人死于各種癌癥。其中,肺癌11人,肝癌5人,腸癌2人,骨癌3人,膀胱癌2人,喉癌2人。另外還有幾個已經診斷出癌癥的病人。
朝陽村地域性的癌患群發,與當地環境污染有無直接關系需要有關方面的進一步證實,但一個僅有3700多人的村莊里,竟有如此多的癌癥患者,這種現象在其他地方恐怕并不多見。
昔日輝煌何處尋
在朝陽村委會,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見到了村黨支部書記宋華。他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村子西南方的垃圾場是1988年市里建設的垃圾處理廠。始建初時,還將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對村子的影響不是太大。但是,一年多后,這種簡單的處理也不做了,并將設備拆卸運走。從那時開始,運來的垃圾就直接堆放在山溝里,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現在垃圾已經比山高了,產生的沼氣、污水已經嚴重影響村民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甚至是生命的安全。另外,周圍的熱電廠、鋼廠、殯儀館對村里的生存環境也構成很大的影響。村民因此不斷上訪,村委會也多次向市里打報告,但問題到現在也沒有得到處理。
宋書記介紹說,朝陽村在1992年前全村人均收入2310元,而且村委會有自己的三層辦公樓,這在雞西市的農村是不多見的。只因這個垃圾污染源,對糧食作物、果樹及養殖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直接降低了農民的收入,近幾年來村民人均收入降到了1200元;水及污濁的空氣還造成了許多村民身體患病,導致朝陽村由富裕村莊演變成現在落敗的局面。原來朝陽村所種的蔬菜和水果拿出去都能賣個好價錢,可現在種出來的農作物沒人敢買,都說是垃圾堆里種出來的,白給都沒人要。
偏激維權未見效
當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詢問當地政府對態度時,村民們異口同聲地反映,想見領導太難了!我們的鄉長和村民代表也曾去市政府,苦等好久,剛開門就說研究完了,等消息吧。為能解決問題,村民也曾采取過激行動,封堵運垃圾的道路。政府雖然出面,但還是敷衍,不是讓等7天就是15天。就這樣,村民們堵了6次,最后盼來的不是解難的政府領導人而荷槍實彈的公安警察!
“連最低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都沒有,讓我們怎么活啊?”
“我們什么也不要,哪怕能讓我們呼吸新鮮的空氣、喝上放心的水也行啊!”
“我們老了,無所謂了,但是不能讓孩子和我們一樣啊。”
“我們只想好好地活著,這難道都不行嗎?”
村民們圍著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七嘴八舌發匯著心中的民憤怒,企盼著相關政府部門能早日為他們解危救困。
污染企業花小錢
據了解,2007年5月28日,雞西市北方熱電有限公司曾與朝陽村協簽署一紙協議,原文如下:
雞西北方熱電有限公司(甲方)就煙氣粉塵排放污染朝陽村(乙方)問題進行協商,雙方就有關事宜達成如下協議:
1、甲方愿意一次性補償乙方以前年度至2007年12月31日前的環境污染費2萬元。
2、乙方對甲方支付的2萬元補償款,乙方自行辦理對村民的補償,如在辦理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由乙方自行解決,甲方均不負責。
3、隨著甲方逐年對環保的治理,目前煙氣排放已基本達到環保要求,甲方以后將不再對乙方予以補償。
北方熱電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田雨在協議上簽字。
在該協議書的邊上,還寫著“市環保局宋玉杰”的字樣。
然而,這份協議沒能生效,原因是村委會主任認為污染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了協議中賠償的2萬元。
在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的調查中,還得知雞西市殯儀館與朝陽村在2003年1月14日也有一紙就污染環境的賠償協議,其內容如下:
朝陽村委會(甲方)與市殯儀館管理所(乙方)于2003年1月14日雙方共同協商研究,達成如下協議:
一、殯儀館管理所每年付給朝陽村土地污染費6000元。
二、交款時間在每年的1月20日前一次性付給甲方當年污染費。
三、以上達成協議后,村民再不能為上述事宜找乙方和市政府以及上機關告狀,如出現此事,甲方負責處理。
四、經雙方協商達成協議,共同遵守。
甲、乙方在協議的下端都有簽字、蓋章。
看來,這些企業也知道自己有問題,想花點小錢就將問題掩蓋過去,可是朝陽村有3720人,人均補償微乎其微!
垃圾堆里秀生態
更具戲劇性與諷刺意味的一幕是,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在朝陽村看到了立在村口路旁的“生態家園示范村”字樣的石碑。據朝陽村黨支部書記宋華介紹,“生態家園示范村”是在2007年由黑龍江省政府和黑龍江省農科院聯合評出。以下是“雞西市生態示范村和環境優美村標準”,請讀者一覽(見頁左下表)。
據宋書記介紹,該村只有14、15、20這三項基本符合標準,其余差距都很大。這樣一個村,是如何成為生態家園示范村的呢?恐怕只有立碑者自己心知肚明了!
垃圾處理造新堆
據宋書記介紹,雞西市新建了一個垃圾處理廠。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來到距離“垃圾山”不遠處的雞東縣境內的寶川垃圾處理廠。藍顏色的車間式房子,是寶川生活垃圾處理區,院內干干凈凈,如果不是看到門口垃圾處理區的文字,絲毫看不出這個地方與垃圾有什么關系,廠門緊鎖,見不到一個人影。不遠處黃色的辦公樓顯得格外醒目,也是干干凈凈,大門緊閉。
沿著上山的路繼續前行,是一個四周用鐵絲網圍起來的“大坑”。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看到,一輛車牌號碼為環衛00001的垃圾運輸車正在往“大坑”里卸垃圾。車到之處,垃圾堆上成群的烏鴉四處飛散,盤旋著又落回原處,這里顯然成了它們的樂園。
據當地村民反映,這里原來也是一個山溝,他們(政府)把上面的植物鏟掉就形成了現在的寶川垃圾處理廠。
據有關資料顯示,寶川垃圾處理廠總投資1.54億元,為雞西市2008年重點推進項目,項目進度為在建。
既然在建,為什么現在就投入使用呢?垃圾處理廠門口的兩個空房子又是給誰看呢?而且,所有垃圾也沒見分類,現場也沒有工作人員,長此以往,恐怕第二個“垃圾山”又要誕生了。
何時能走出癌癥籠罩的陰影?何時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氣?何時能喝到干凈的自來水?何時能看到藍天白云?何時能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再次致富……
朝陽村的村民仍在苦苦期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