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漸漸成為新寵。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2006年中國C2C網上購物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城市共有C2C網上購物消費者200萬人,網絡購物在網民中的滲透率達到16.2%,其中上海的滲透率最高,為18.5%,北京和廣州的滲透率分別為17.5%和11.5%。網上購物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目前,網上購物沒有發票是困擾消費者的最大問題。
沒有發票 網上購物憑運氣?
近日,家住廣州天河區的張先生向記者投訴,稱其在網上購買手機由于沒有開發票,以致手機有質量問題也不能退換。
張先生對記者說,今年4月他在一家網上商店購買了一款心儀已久的諾基亞6288手機,以1750元的價格成交,比在商場買要便宜將近1000元。手機到后,張先生發現沒有發票,向商家咨詢時,商家稱網上購物一般都是沒有發票的。購買5天后,張先生的手機質量問題不斷,張先生懷疑手機是翻新機,要求商家退貨,起初商家態度不錯,讓他把手機送去深圳的實體店免費維修,但就是不退貨。張先生郁悶地對記者說:“本來說是3包的,7天包退,半個月包換。由于沒有發票,一拖就是一個月,現在只好保修了,但保修每次需要40元的郵費。”由于沒有發票,張先生只好自認倒霉!
記者從網上發現,由于沒有發票而導致買家的利益受損還有很多。在某網站的BBS上,很多買家稱不是他們不想要發票,而是網上很多賣家根本就無票可開。暨南大學學生小王在網上購買了一張2G的手機SD卡,結果用了一個星期就壞掉了。當他要求退貨時,賣家卻對他:“這是從我這里買的東西嗎?有發票嗎?你啥都沒有咋說是在這里買的呢?”
一位網友說道,網上的電子產品一般都是“水貨”,根本不可能有發票。有的稱可以提供發票,但也是請批發商或者請其他公司代開的發票甚至假發票,真正用自己店鋪或公司名字的印章出發票的可以說是從未見過。很多曾在網上購物的人對記者說,在網上購買電子產品要看運氣和經驗,雖然這些產品大多數不會出問題,但出了問題就只能自認倒霉。
道破天機 要發票何必網上購物
5月9日,記者以購買諾基亞6288的手機為由在××網上搜索店鋪,結果共出現1200家店鋪賣這款機。其中價格最高的賣2750元,而價格最低僅為1420元,同一款機型最大價差1330元。記者隨機抽取了100家網上店鋪,發現主動提供發票的只有3家;在記者索要發票時,稱沒有發票的有90家。
一位信譽度為4鉆的店主一語道破天機:“網上購物一般是不開發票的,尤其是電子產品。買家一般也不會要求開發票,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為了便宜。如果需要開發票,他們就選擇去商場了,而不會選擇網上購物了。”
■專家視點
巨大黑洞流失稅款
據悉,2006年,僅××網的網購交易額就達162億元。據行內人士估計,網上購物由于大多數沒開發票,稅款的流失存在一個巨大的黑洞。
著名經濟學家、廣東省委黨校教授楊勁向記者介紹:網上很多商鋪都是一些私人閑暇之余搞的小買賣,而不是一些正規的企業。賣家們一般都沒有實體商店,沒有去工商部門登記,沒有向稅務部門領取發票,因此他們的私底下交易就肯定偷稅漏稅了;即使網上有一些有實體商店、有向工商部門登記、有向稅務部門領取發票等比較大型的正規商鋪,他們也往往樂于抓住目前網上購物市場管理的一些漏洞,千方百計逃稅漏稅,這些問題都是相當嚴重的。
楊教授認為:賣家只要在網上注冊一個域名就開設店鋪賣東西,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建議消費者在網上購物要多留心眼,買小件商品可以通過看賣家信譽來降低購買風險。如果購買大件電子商品,就必須索要發票,即使沒有也要事先和賣家約定一個憑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有個約束,就可降低購買風險。
網上購物出了問題難維權 九成商店不提供發票
2008-03-11 14:57 南方日報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粉鍋洗拖把 湖南雨花亭無名粉店被責令關門整
- 2巴比饅頭豆漿超齡半年 負責人稱生產日期打錯
- 3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實施
- 4遼寧鳳城供暖不達標 市民寒冷中苦熬迎春節
- 5體操隊總教練被曝享巨額招待 17人花費16萬
- 6網曝廣佛地下“援交網絡” 高中大學生當“援
- 7中石化被曝“獎金門” 虛假套現1400多萬
- 8工程院新院士名單涉嫌泄露:32人1個月前被猜
- 9湖北江陵“最牛女縣委常委”范潔 26歲4年升遷
- 10網曝四川某副縣長穿五六千元名鞋視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