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人的陷落
記者之所以能打入傳銷組織內部,是得到了一個線人的幫助,他叫老侯,曾經被老鄉騙到來賓,他逃出來以后,他主動帶記者來這里揭開騙局。但是,讓記者完全想不到的是,僅僅一周的時間,老侯卻逐漸被洗腦,開始癡迷于傳銷。
剛剛到來賓時,老侯的想法是,為了讓所謂的“資本運作”不再坑騙更多的人,他主動要求帶記者去揭穿這個傳銷騙局。老侯說:“帶3800,掙三百八十萬,一聽就是你想錢想瘋了。” 但接下去的幾天,在傳銷人員的帶領下,老侯與記者一起去了來賓市政府廣場,去烈士紀念碑,來賓的人民銀行金庫,他漸漸開始相信了資本運作的合法性。 在傳銷人員一對一洗腦時,參加行業推銷會時,老侯都聽得格外認真。后來甚至改變初衷,開始勸說起記者,不要再曝光這個資本運作,不要犯錯誤。當記者準備結束暗訪時,老侯已經一心想著的都是即將到手的財富,堅決不肯走了。
從老侯身上,記者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傳銷組織洗腦的力量,竟然把一個已經醒悟了的人又重新拉入了騙局當中。
不可能實現的發財夢
說到這,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感受到了這個騙局設計得是多么精心,那么他們所說的投入3800元,就能賺380萬,投入69800元就能賺1040萬,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在很多“資本運作”書里,都會有這樣的表格,上面清晰地列明了從初級到最高級,各個級別的收入,在這張表里,即使是只投入3800元,一步一步發展下線,仍然分別可以得到1900元、53萬元、26萬元、41萬元、62萬元和192萬元,最終總共能夠得到373萬元。當記者拿著這個算法咨詢專家時,專家指出,這個算式表,也是他們騙人的一步。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荊林波說:“當你一旦進入演算,想證實這個演算是對的還是錯的時候,實際上你有一部分已經被他蒙騙了。他的這個算法肯定是對的,我只要發展了一個下線,你從3800元里提你的業績提成多少,你再發展一層又多少,實際上,假設每一個人發展兩個人,我發展一個下線,發展到3層的話,就是2的3次方,就是8個人,當2的3次方再翻一番,就是64了,這個翻番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實際上這個夢是建立在這個組織,寶塔不斷地延緩,不斷地在構建,但客觀的現實是殘酷的。這個寶塔只賺到了前兩個層次的時候,它沒辦法延續,所以寶塔啪嗒倒掉,賺到錢的人只有寶塔尖的發起人那為數不多的三個人五個人。”
曾經被騙去做過傳銷,現在專門從事反傳銷的李旭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他這個一變三三變九就變二十七這么倍增下去,我們不用說得太遠,到了第二十代的時候已經達到十一億六千多萬人,如果把第一代到第二十代的總人數加起來,就達到十七億多人,就是把全中國人拉進來都不夠了,所以這個倍增理論他只是玩了一個數字游戲。
每個人拉三個下線,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仔細一算,竟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旭還以自己當年的經歷介紹說,如果發展順利,每個傳銷組織其實只是一兩年時間,就會出現發起人卷款逃掉的事,即使你能拉來最后的下線,他也不會給你上平臺,也就是不會給你發財的機會。
眾叛親離 傾家蕩產 信譽掃地——被騙者的不歸路
在這場騙局中,所謂國家整合民間資金做投資的說法完全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少數老總的分錢游戲,但是很多人卻迷失在了這場游戲中,一步一步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場騙局帶來的打擊不僅僅是他們曾經夢寐以求的金錢沒有了,同時還輸掉了人生其他更為寶貴的財富。
在這場騙局中,很多人投入了全部家業,甚至畢生心血,所有的人都承認,雖然騙子的謊言很美麗,最終起作用的還是自己貪婪的欲望。一夜暴富的欲望讓一批又一批的人卷入了資本運作這個新型傳銷大網。當本錢投進去之后就再難以自拔,當初的被騙者開始充當騙人者,并且騙的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丈夫拉上妻子,父親拉上兒子,妹妹拉上哥哥,叔叔叫上侄子,因此往往是一個一個的家族被卷了進去,還有的人急于上平臺又拉不來人頭,就自己出資買人頭,等上去之后發現都是假的。
當初激情澎湃去掙大錢的人如今有的離了婚,有的到處借房住,有的每天在父母家蹭飯,有的債主上門一直流落在外不敢回家,由于當初騙的都是至親好友,所以如今的他們變得孤立無援,他們自己不愿與外界接觸,別人也不愿給他們提供幫助。
一位被騙者告訴我們:輸掉的錢是一部分,最大的打擊是精神上的,走的時候激情澎湃的走的,而且走的時候還跟人絕情絕意的,等你這樣灰溜溜的回來的時候,別人能看到你的失敗,自己也無地自容,這是最受打擊的。
幾乎記者采訪的每一個人都說有過輕生的念頭,有的甚至已經準備好了安眠藥。所有的被采訪者都強烈渴望這個騙局被揭穿,騙子被繩之以法。
來賓:靠傳銷搏商機?!
就在發稿時記者獲悉,在烏蘭察布市有一位曾經的受害者自殺了,資本運作給卷入這場騙局的人們造成的傷害確實讓人心痛,然而與此相對的是,記者卻發現,資本運作在來賓不僅是公開的秘密,而且已經融入了當地的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給當地帶來了商機。
在來賓市區,尤其是城郊結合部的大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走來走去。當地人似乎也都知道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在干什么,見怪不怪。
一位出租司機告訴記者:一個騙一個,一天就在那弄弄弄,你說哪有錢賺?政府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打一半留一半。反正我們是希望他多來一點,來多了對我們的生意也會好一點。管他傳不傳。
來做傳銷的人多了,沒地方住,當地人就開始蓋房,然后出租給這些人。一位老大爺告訴記者,這里的房子都是整層往外出租的,由于來的外地人多,房子還沒蓋好,就已經有人來問過了。很多來賓市民承認,從租房到農貿市場買菜、三輪出租等等,沒有外地人來,來賓可是發展不起來的。
讓記者想不到的是,連當地一些企業,也開始挖掘其中的商機了。在一家中國移動營業廳,當記者拿著外地身份證進去想辦一張卡時,工作人員主動推薦記者加入大眾網,這是他們專門針對外地人推出的優惠套餐,辦業務還贈送三本資本運作方面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