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琰
花了高價買下的“綠色食品”很可能并不“綠色”。重慶市工商局昨日就重慶市沃爾瑪渝北冉家壩店等三家店涉嫌以低價普通冷鮮肉假冒綠色豬肉銷售一案進行最新通報,沃爾瑪三家門店可能面臨1000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假冒“綠色豬肉”事件的背后是零售業生鮮“竄貨”的管理隱患。
假“綠豬肉”被查
近日,重慶市工商局派執法人員對沃爾瑪重慶冉家壩店鮮肉銷售柜臺進行現場檢查,當時執法人員發現該店共有用于銷售鮮肉的冷藏柜4組,其中標有“高金食品·鮮凍豬肉·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等標識的冷藏柜有3組。經清點,現場共有“綠色食品豬肉”45斤,合計938.7元,但在該店鮮肉庫房卻只有尚未分割的普通白條豬328.8斤,庫房豬肉上均未發現有“綠色食品”印章。即出現了“綠色豬肉”無庫存,卻在冷柜有售的現象。
據人民網(微博)消息稱,沃爾瑪重慶冉家壩店工作人員表示,是從某公司購入455公斤普通冷鮮豬肉,商品標簽上標明的“綠色豬肉”正是從這455公斤普通冷鮮豬肉分割而來。
同時,重慶市沃爾瑪沙坪壩鳳天店、大渡口松青路店也存在上述涉嫌以低價普通冷鮮肉假冒綠色豬肉銷售的情況,其行為嚴重違反了《重慶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13條的規定,是對銷售的產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
據悉,今年以來,重慶沃爾瑪超市3家分店以低價普通冷鮮肉假冒高價“綠色食品”認證的豬肉1178.99公斤,涉案金額4萬余元。
重慶市工商局昨日對上述三家門店做出通報,這三家門店或面臨最高20萬元的處罰。
管理存隱患
針對此次假“綠豬肉”事件,沃爾瑪7日晚發表聲明稱,對受該事件影響的消費者,公司將給予相當于售價雙倍數額的賠償。今年1~8月曾在重慶沃爾瑪渝北冉家壩店等三家店購買“綠色豬肉”產品的消費者憑購物小票或其他有效購物憑證,辦理賠償。
重慶沃爾瑪推出五項整改措施:全面執行“綠色豬肉”在收貨、分割、儲存、銷售各環節與普通豬肉區分,執行一貨一簽;設立對“綠色豬肉”和“普通豬肉”的日常檢查機制;加強商場內的食品安全管理流程,完善監督機制,各部門設立專人負責相關區域,區域管理層定期抽查,第三方審核等措施;強化專人專崗對商場磅秤及自制產品凈含量、食品原料、添加劑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進行檢查;落實公司關于食品供應商質量審核的要求,特別是加強對包括冷凍、冷藏食品、熟食等高風險食品供應商的審核和管理。
沃爾瑪表示,目前涉假的豬肉供應商僅供貨重慶地區,因此全國其他區域的豬肉供應并不涉及。但被問及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假“綠豬肉”上柜銷售時,沃爾瑪稱還在調查中。
記者昨日調研獲悉,零售行業對于豬肉的銷售模式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租賃模式,第二類是自營模式,第三類是前兩者并存模式。租賃模式是指由豬肉供應商租借賣場內的冷柜銷售自家品牌豬肉,包括銷售人員、分割豬肉的刀手等都是來自供應商的員工。自營模式則是供應商只管供貨,所有的豬肉銷售人員、刀手等都是賣場員工。
“租賃模式下,賣場很難管理供貨商的工作人員,而且鑒于都是自家賣自家貨,在賣場內,不同豬肉供應商直接競爭,造成同一門店內打價格戰,賣場促銷時,為了保證自家利益又減少進貨量,所以這種模式已被市場慢慢淘汰了。”一位長期從事超市賣場生鮮管理的業內人士沈先生透露,目前大多數品牌賣場采取的都是自營制。
不過,自營也存在諸多問題。數位賣場生鮮負責人透露,自營制下,供應商僅將豬肉供給賣場,進入賣場后都是賣場人員進行分割和銷售,容易造成不同品牌的“竄貨”,而這也是供應商無法控制的。比如目前“愛森”、“雙匯”等屬于較高品質的品牌豬肉,而其他普通豬肉的售價和銷量都低于品牌豬肉,不排除賣場銷售人員為了提升業績,會將普通豬肉冒充品牌豬肉或高價綠色豬肉來銷售。根據人民網上述報道,沃爾瑪重慶冉家壩店也是將普通豬肉冒充“綠色豬肉”的“竄貨”。
在自營模式下,供應商也會派少量人員監督,可是優質品牌商最關心的是毛利率,別家普通豬肉冒充他們家品牌后會拉升他們的銷售額,提高毛利率,所以優質品牌商有時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普通供應商最關心的是量,他們的結款是按照進貨量來計算,只要豬肉進了賣場倉庫,即按照斤數在賬期內結款,他們更不關心豬肉以何種形式出售。沈先生透露,這給了賣場銷售人員和刀手“竄貨”的機會。
記者采訪獲悉,肉品按照部位定價出售,刀手分割后會將同一部位的貨分在一起,豬肉的銷售額高低與刀手有直接關系,分割更細致的一頭豬比分割不細致的豬整體銷售額要高出50多元,這更給了刀手做手腳的理由。而銷售人員為了完成指標,也會盡量多銷售知名品牌豬肉或“綠色豬肉”。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要制止這種“竄貨”,管理上很難控制,大多依靠該企業的軟性精神管理和職業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