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道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英農業”)污染河南橫川縣小橫河水質,致使橫川縣水稻減產,村民大面積腹瀉。該村村民多次上訪反映此問題,卻遭遇歹徒襲擊。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截至9月20日,該公司仍未解決污染問題....。.
潢川大面積腹瀉 華英農業養鴨鏈條被指污染元兇
來自河南省衛生廳的消息稱,2011年1月1日至7月7日,潢川縣共報告感染性腹瀉病例294例,比去年同期增長53.6%。但當地居民則對此數據提出異議!皳宜,我們縣600多名出租車司機,有拉肚子、腹瀉癥狀的就有200多人。何況全縣僅縣城就有20多萬人呢”徐偉告訴本報記者,他全家有6口人,拉肚子的就有4人。
由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瑋帶隊的專家組在調研后表示,造成潢川縣腹瀉疫情的,是此前已經棄用4年之久的老水廠,而老水廠所用的水源,正是來自小潢河。
國內多家媒體爆出,潢川縣居民所用自來水,不僅由清澈變為醬油色,更散發出濃重的臭味,隨后,潢川縣部分居民開始出現腹瀉癥狀,“母親河”最終變為潢川縣的“傷心河”。
潢川縣自來水廠一位要求匿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所以造成此次潢川腹瀉,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來自小潢河上游企業的排污。位居濱河廣場的潢川縣自來水廠(俗稱“老水廠”)早在2007年便因小潢河污染被棄用。從2008年開始,潢川縣城居民所飲用的自來水,來自當地的鄔橋與老龍埂兩個水庫。但進入2011年后,包括潢川在內的整個信陽地區遭遇大旱,鄔橋、老龍埂水庫相繼枯竭。
據了解,2007年華英農業曾被河南省列為565家重點監控單位之一。此前有媒體報道稱,2009年潢川縣環保局回復河南官方門戶網站大河網時,承認“河南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來龍櫻桃谷鴨廠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手續,污染防治設施不健全且未經驗收。外排廢水C O D超標嚴重,懸浮物輕度超標”。
潢川一村民疑因舉報華英污染遭襲 再上訪要你命
孔祥全是河南省潢川縣付店鎮白洼村村民,8月21日晚,正在自家魚塘旁棚子里睡覺的他,突然遭到4名持獵槍、長刀和鋼管的歹徒的兇狠襲擊。
孔祥全認為,這次遇襲與他長期實名舉報當地的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英公司”)污染問題有關!拔覜]有什么個人恩怨,就因為提了這個問題,有些人懷恨在心,所以才來報復我,阻止我把一些情況反映出來。”據孔祥全稱,8月21日上午,他被付店鎮政府肖姓、張姓兩位官員叫去談話,談話的內容是解決孔祥全的上訪問題,“他們讓我先把字簽了,意思就是我上訪的事情就算了結了,以后有什么(問題)過段時間再解決!
據調查,近些年孔祥全曾多次到潢川縣、信陽市、河南省等有關部門反映位于潢川縣的華英公司肆意排放污水、鴨糞鴨血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為了消除上訪造成的不良影響,今年4月,華英公司還曾找過孔祥全,并讓其簽協議承諾不再對華英公司污染一事進行上訪。但孔祥全還是因此多次遭受了威脅。據孔祥全稱,一次因華英公司排放的污水流進了池塘導致他養殖的魚全死了,他拍了排污口等照片后去找華英公司理論,華英公司的一位負責人非但不承認,反而說孔祥全在威脅他!翱h環保局的一個官員也對我說,問題不要戳大了,要不然說你是神經病,把你關起來狠揍,華英是個企業,你不要把它搞倒了。”
孔祥全說:“不知道他們(行兇者)還會不會來,現在我女兒常問我,過幾天開學了,她上下學的路上會不會有危險,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我只是給政府和企業提了一點問題,就遭受了這么大的傷害,以后誰還敢提問題啊。”
廢水仍然未經處理 農民豐收成泡影
9月20日,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世界鴨王”上市公司華英農業排放養殖環節產生的廢水仍然未經處理。
眼下正是信陽市水稻收割的季節,然而信陽市潢川縣付店鎮凡村的農戶們卻沒有豐收的喜悅。記者在地頭看到,這里的水稻出現了大片倒伏,只能人工收割,費時費力。另外,由于稻子空穗出奇地多,產量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村民們說,這全都是因為村子緊挨的華英孵化三廠污染了灌溉水源。
記者就此采訪了信陽市環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稱,華英污染是個棘手的老問題了,但具體情況他不想多說:“他是公司加農戶,就造成了遍地開花,污染分散不利于集中處理。”
官商利益糾纏不清,企業污染豈能休
之前有網友將矛頭直指當事企業,譴責其無良心,只顧追求經濟利潤,不顧環境可持續發展。誠然,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但在企業頻曝“污染門”的背后,不僅有污染企業自身的問題,而且監管不力的地方政府也難脫干系。
我們還應看到,這些被媒體曝出污染丑聞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地方上經濟效益拔尖,甚至已經上市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身為納稅大戶,自然成為地方政府手中的“香餑餑”。例如有“世界鴨王”之稱的華英集團,就曾被當地政府譽為帶動地方經濟、提供就業崗位的模范企業。
另一方面,對于地方政府的領導來說,其政績考核也與當地經濟發展指標緊密掛鉤。只要企業能帶來GDP的提升,推動當地經濟較快增長,官員未來的升遷之路就會一片光明。所以,即使企業在運行中涉嫌污染,地方政府也難以痛下堅決處罰的決心。
從環保部門的角度來說,還要改變“以罰代治理”的監管模式。在我國,一些環保部門往往與企業的關系過于密切,治理污染企業的方式大多是以讓企業繳納奉了事。而這種“以罰代治理”監管模式的結果就是環保部門奉增多、企業污染并沒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