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質期6個月的盒飯算什么?
動車上有保質期10個月的油條!
網友吃后表示口感很差;專家稱冷凍條件下確有可能"保質10個月",但營養會有所流失
前段時間,一位乘客在從上海回杭州的高鐵上買了一份25元的盒飯,但盒飯上印著的保質期竟然長達6個月。雖然食品安全專家說,這類產品屬于使用罐頭工藝的一種加工食品,不需要防腐劑,就可以達到延長保質期的作用,但還是引發軒然大波。
如今,動車盒飯風波還未平息,又有網友曝出在動車上看見保質期長達10個月的油條!對此,專家則表示,在冷凍條件下保質10個月或有可能,但營養也會流失。
動車早餐“老油條”保質期10個月
這是真的?
“真的是10個月!動車D312的早餐,大家快來看啊!”16日中午,微博名為“偶叫三胖”的網友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引發了網友們的一番論戰。
從“偶叫三胖”上傳的圖片上看,油條是3根/袋裝的,生產地點位于山東臨沂市,保質期寫的是10個月。但是與之前動車上的盒飯不同的是,這種油條的保存方法并不是常溫貯存,而是-18攝氏度保存。包裝袋上還印上了綠潤食品有限公司生產以及生產許可證號。油條似乎剛從冷凍室里取出來,袋身還透著水漬。
“這難道是山東臨沂的秘方嗎?我擦淚啊!”網友驚嘆不已。
但也有“理智”的網友發現油條的保存條件為-18攝氏度,“從食品工藝看,這真的是很正常的。”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了“偶叫三胖”。他告訴記者,自己是14日晚上由上海去北京的動車D312上買的早餐,油條就包含在早餐里。“一份早餐,含這個油條,還有粥以及蘿卜干,一共是15元。”
那么,長達10個月保質期的冷凍油條口感怎么樣呢?“偶叫三胖”告訴記者,吃起來口感很差。自己是在吃完了油條后才發現保質期竟然長達10個月,然后又拿同類產品拍照的。“我是吃完了才發現的,感覺也沒啥味道。吃這種油條時要用微波爐加熱,口感很差,有些地方很硬。” 謝堯 江晨
廠家說保質10個月是指“-18℃”
這是真的!
冷凍油條的保質期長達10個月,生產廠商怎么解釋呢?記者根據油條外包裝圖片,聯系上山東綠潤食品有限公司。
對于網絡上熱議的10個月保質期的油條,副總經理劉先生告訴記者,“我目前沒有見到那張圖片,不過我們公司確實有油條專供北京鐵路局動車組。”記者隨后向劉先生描述產品的形狀、規格,劉先生明確表示:網友熱議的油條是自己公司生產的。
油條的保質期竟然長達10個月?對此劉先生解釋:“我們從今年8、9月份開始與北京鐵路局合作,專供冷凍油條。在鐵路局的監制下,公司的冷凍油條生產都是嚴格按照國標要求生產的。從完成生產、包裝和物流,都是在零下18度的環境下進行的。在火車上,油條也是從冷庫里拿出來,然后用微波爐加熱后給旅客吃。所以在零下18度的溫度下,保質期10個月沒有問題。”記者隨后追問油條生產的國標是何時頒布的國標?劉先生只告訴記者是根據GB開頭的國標生產,具體細節未透露。
在“偶叫三胖”提供的油條圖片上,記者看到生產日期是“2011年09月10日”。劉先生說:“其實顧客根本不用擔心動車上的油條的生產日期。雖然我們能達到10個月的保質期,但是動車上油條的日銷售量大概是100份,他們也只預訂大概10天的銷售量。所以旅客在動車上拿到的油條基本上都是新鮮的。只不過在低溫保存的情況下,營養可能沒有那么好。” 謝堯
本報探究
街邊小店里炸出來的油條,一般“放”不過兩天;而動車上的油條保質期卻長達10個月,能吃嗎?昨天,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教授安辛欣聽聞后表示,從食品生產工藝上說,讓油條10個月不變質應該可以實現的,不過安全性到底如何得打個問號。
添加了什么不得而知
“保質期10個月,說明企業承諾這根油條在10個月內不長微生物,不腐敗,吃了不會拉肚子生病。從食品工藝上來說,是可以辦到的。”安辛欣表示,比如罐頭食品,通常能擺兩年,也是通過一定的工藝實現的。
那么,這樣的油條安全性如何?口感怎么樣?營養價值有多少呢?安辛欣說,這都需要打上問號。他表示,食品保質期并不是國家標準,而是由企業自己來定的,“究竟這家企業的油條是怎么做出來的,采用了什么工藝,我們不得而知。” “而國家的質量追蹤,也僅停留在對油條表面微生物、細菌總數是否超標上,對于保質期10個月的油條吃了會怎樣,這很難說。”
拿出冰箱后營養會流失
不過,網友們擔心的“零下18度冷凍”對油條本身的品質影響卻并不大。安辛欣認為,如果油條符合標準,它解凍后的品質和普通的油條相差不太大。“像豬肉冷凍都可以長時間保存。冷凍不會把維生素凍壞,而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不過,冷凍食品拿出冰箱后,營養會有少許流失。“比如冷凍肉,拿出冰箱后,慢慢融化,血水流淌下來,細胞膜會因細胞質的增長而破裂,在這過程中營養成分會有少量的損失。”
但是有一種情況是例外:食物放進冷凍室后,微生物生長停滯或者變慢,但一拿出來會迅速“反撲”。“打個比方說,早上從冷凍箱里拿一塊排骨來,到晚上又不想吃了,再擺回去。但就在拿出來又拿回去的這段時間里,微生物、細菌猛增,營養損失變大。” 邵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