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調查)無資質,無協議,隨意收費——重慶代駕市場亂象調查
新華網重慶2月7日電 (趙宇飛、韓振)春節期間,隨著親朋好友聚會的增多,重慶的酒后代駕市場也隨之火爆,某些代駕公司每天甚至能接上百單生意。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表面上生機盎然的代駕行業卻存在著“黑代駕”橫行、收費標準混亂、無監管部門等諸多亂象,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小視。
沒有入行門檻 “黑代駕”肆意橫行
記者多日調查發現,由于沒有入行門檻,目前重慶的代駕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除了正規的代駕公司之外,還有不少“黑代駕”充斥其中,他們多以司機或上班族為主。
渝誠汽車駕駛服務有限公司是重慶首家在工商部門注冊的代駕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高天順介紹,正規代駕公司服務流程一般為:客人向代駕公司預約,定好地點、時間;見面后,客人需要填寫一份《代駕服務協議》,確認車況、里程、車險等情況,并明確相關責任;到達目的地后,根據里程,按照公司規定的收費標準收取相應的代駕費用。
高天順告訴記者,無資質、不簽協議、隨意收費是“黑代駕”的普遍特點,這給代駕服務帶來不少安全隱患。“但有關部門還沒有出臺針對代駕從業者資質的規定,代駕行業沒有從業門檻,只要會開車就可以做。”
2月3日晚9點,在餐飲業發達的重慶兩江幸福廣場,招攬“酒后代駕”生意的就有10來個。記者看到,他們有的掛著“代駕”牌子攬生意,有的坐在面包車里等生意,車身上都印有“酒后代駕”字樣。
記者找到一名身掛“代駕”牌子的年青人,詢問他到重慶南坪6公里的價格,得到的答復是160元,當記者提出正規代駕公司只要100元時,他先后三次降價,最后表示80元也可以跑。
“不用簽協議嗎?”記者問。他說:“不用簽,您就當我是您朋友就行了,不信您可以看我的駕駛證和身份證,絕對安全。”記者注意到,駕駛證上他的駕齡僅有一年半。
家住重慶市龍頭寺附近的李先生就曾吃過“黑代駕”的虧。春節前,他和幾個朋友聚會結束后在餐館外找了“代駕”,由于當時已經喝醉,上車就睡著了,醒來后發現自己還在車上,但車身已經被擦傷。他隨后聯系代駕員,對方的電話一直無法接通。
“無資質、無協議的‘黑代駕’要是出了車禍,或是偷了你的財物,人一跑,你去哪兒找?”渝誠汽車駕駛服務有限公司代駕員左成說。
無主管單位 無統一標準
多名代駕行業從業人員坦言,盡管代駕行業前景看好,但該行業目前卻處于“無主管單位,無統一標準,無準入門檻”的尷尬境地。記者發現,國家統計局歸納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代駕服務”這一行業,《中國職業分類大典》里,也沒有“代駕”這一職業。
“我們公司成立快一年了,到現在也不知道主管單位是誰。”高天順說,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他們咨詢過市運管局、市工商局、交巡警等多個部門,得到的答復都是:代駕行業不歸他們管。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沒有主管單位,代駕行業連個正規的名分都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更是天方夜譚。事實上,各代駕公司在收費、服務等各方面確實亂象叢生,沒有統一標準。
記者以找代駕為由致電各代駕公司發現,重慶市的代駕公司有的按里程收費,有的按時間收費,有的公司還要額外收取等候費和返程費。
此外,在服務標準上,有的公司要求代駕員統一著裝,規范服務流程,有的公司則沒有要求;人員要求上,有的公司要求代駕員必須是重慶本地戶口,熟悉市區線路,5年以上駕齡,而有的公司則只要求駕齡1年以上即可,并無其他要求。另外,公司與代駕員之間的分配比例也不盡相同,從“三七開”到“五五開”不等。
行業治理亟待政策規范
2011年11月,由渝誠汽車駕駛服務有限公司牽頭,5家在工商部門注冊的代駕公司自發成立了“重慶代駕聯盟”。
代駕聯盟主席高天順說,成立聯盟是為了規范市場、整合資源,聯盟公司的代駕價格是通過充分的市場調查聯合制定的,如果顧客遭遇到亂收費、財物失竊等情況也可以向聯盟投訴,聯盟將進行妥善解決。同時,他們正在醞釀創建“重慶代駕協會”。
“但我們還是希望代駕行業能有一個主管單位,這樣整個行業就有一個統一的準入門檻、收費標準等,還可以有力打擊‘黑代駕’。”他說。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安白認為,目前重慶乃至全國的代駕市場,無論是駕駛人員的從業資質,還是收費標準、操作流程均呈現混亂局面,嚴重阻礙了“代駕”成為一個成熟的行業;同時,在沒有政策依據的情況下,駕駛人員資質、收費標準、服務流程只能由各代駕公司自行制定和把關,而公司本身的素質也參差不齊,這大大增加了代駕服務的風險。
多名業內人士都提到,目前韓國有一萬多家正規代駕公司,其代駕業務由韓國代駕協會運營,該協會由韓國國會社會委員會監督。8年前,韓國的代駕市場也很混亂,后來一個“黑代駕”司機駕車發生了嚴重車禍,車毀人亡,司機幸免之后逃離現場,有關部門無從查起,從那時起,韓國開始規范代駕市場。
王安白呼吁,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對代駕行業予以規范。例如,代駕公司要有多少注冊資金,要有多少駕駛人員,駕駛人員要幾年以上駕齡,《代駕服務協議》應包括哪些條款,哪個部門負責監管代駕公司等內容,都要在相關政策中予以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