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曝光一系列讓人吃驚的內幕
核心提示
昨晚,2012年央視3·15晚會在北京舉行。晚會再次聚焦“誠信”,主題定為“共筑誠信,有你有我”。突出每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都來參與共建共同行動。被曝光的包括:麥當勞(微博)違規操作、隨意更改食品的保質日期;一些兒童玩具廠家回收醫療垃圾做玩具;中國電信(微博)為垃圾短信提供渠道獲巨額收入;招行工行內部員工被曝兜售客戶個人信息……
【廣東汕頭】
醫療垃圾回收成二料
溶解填充成玩具
據晚會報道,在廣東汕頭市澄海區,二料是玩具行業類的術語,是回收廢塑料,用來加工玩具。而國家要求,生產玩具所有材料應清潔干凈,玩具所使用的材料應該是新的,且經過處理。
據央視報道,在廣東省汕頭市,一個垃圾廠里堆滿了很多塑料瓶,記者還發現輸液器等一些醫療垃圾,我國法律規定醫療垃圾禁止進入系統,因為醫療垃圾容易造成傳染性疾病。該回收站負責人卻說,這些塑料醫療垃圾可是本地的搶手貨。
記者發現在澄海大街小巷,遍布著許許多多二料店。在這家公開收買醫療垃圾的回收站門口,居然也立著一塊牌子,批發二料。這些二料居然是做玩具。
據玩具業內人士透露,供應大超市的產品,一般會使用新料和質量好一點的二料。而那些“三無”產品玩具,通常會使用比較差的二料,這些二料“有的就用醫療器械垃圾來做的”。在澄海最大的玩具批發市場的塑料城里記者發現,很多玩具既沒有廠名、廠址,也沒有國家強制性3C認證。
【中國電信】
違背公約,為垃圾短信
發送提供渠道
在晚會上,中國電信的上海分公司、東莞分公司、隨州分公司等被曝光利用退市的小靈通號碼及網絡為垃圾短信的發送提供通道。
記者調查了解到,現在許多垃圾短信的發信人號碼是以各地區號開頭的,據悉這些號碼大多是退市的小靈通號碼。中國電信的有些分公司就是這些號碼使用權的提供者。而早在2008年,中國電信集團就加入了《中國互聯網協會反垃圾短信息自律公約》,但是4年之后,卻成了垃圾短信發送的渠道提供者。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針對消費者投訴、垃圾短信屏蔽等情況,有的中國電信分公司還想出了不同的應對方法,比如有的垃圾短信屏蔽系統是以一個號碼發送短信的頻率為標準的,那么中國電信的分公司就建立“號碼池”增加發送垃圾短信的號碼數量,這樣就降低了每個號碼的發送頻率,借以降低被垃圾短信屏蔽系統屏蔽的幾率。另外,如果遇到消費者對垃圾短信的投訴,他們會采取切換號碼、剔除號碼等手段應付。
【麥當勞】
晚間漢堡當早餐賣
隨意更改包裝時間
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麥當勞一些食品在制作和售賣過程中出現違規。
央視晚間曝光麥當勞違規操作,晚間吉士蛋漢堡當早餐賣、員工經常隨意更改甜品派紙質包裝標注時間;已污染牛肉餅重新使用等。
當晚,記者在北京三里屯的麥當勞門店,王姓值班店長稱麥當勞所有產品現做現賣的,不會有過期食品。衛生局工作人員正在該門店進行檢查。目前,該店內就餐顧客照舊。
對此,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發出回應:
對于央視3·15晚會所報道的北京麥當勞三里屯餐廳不遵循麥當勞營運標準違規操作的情況,麥當勞中國對此表示非常重視。我們將就這一個別事件立即進行認真調查,并堅決嚴肅處理,以實際行動向消費者表示歉意。
麥當勞中國將由此事件深化管理,確保營運標準的切實執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衛生的美食。歡迎和感謝政府相關部門、媒體以及消費者對麥當勞的監督。
【銀行內鬼】
內鬼出售客戶信息
導致儲戶賬戶屢失竊
近年來,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時有發生,而這也直接造成了許多銀行儲戶賬戶屢屢失竊。
據晚會報道,2011年2月14日,家住上海浦東的陳小姐通過網銀登錄賬戶,原存有4000余元的招商銀行(微博)賬戶余額卻僅剩85元。陳小姐的這張銀行卡一直隨身攜帶,密碼只有她一人知道,卡上的錢怎么會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王小姐身上,其原本存有1.5萬元的招行卡上,莫名其妙也僅剩下24元錢。
警方調查發現,作案人能如此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網銀把賬戶的錢劃走,是因為其通過尋找專門販賣個人信息的人,購買了大量機動車信息,這些信息包括車主在銀行的銀行卡卡號和賬戶余額,而個人征信報告中則包含了更為詳盡的個人信息,包括銀行客戶的收入、詳細住址、手機號、家庭電話號碼,甚至職業和生日等,正是這些信息,幫助作案人篩選出了最有可能的6位數密碼。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在出售這么詳細的個人信息?據晚會報道,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風險管理部貸款審核員胡斌就曾向作案人出售個人信息300多份。
本報綜合
全國·數據
消費者申訴量比上年增加12%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5日發布的全國工商機關受理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情況分析顯示,2011年消費者申訴量較2010年有明顯上升,增幅超過12%。
一方面,這說明消費糾紛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也說明消費者維權意識逐步提高。
無照經營成舉報第一熱點
消費者舉報的首要問題是無照經營,總量高達4.28萬件,占舉報總量的15.82%。
其次是違反產品質量法規2.20萬件、侵害消費者權益1.42萬件,分別占舉報總量的8.13%、5.25%。
家電商品、電信服務仍是侵權“重災區”
2011年,全國工商機關共受理消費申訴84.61萬件,其中,商品消費申訴56.46萬件,服務消費申訴28.15萬件。
申訴量最大的三類商品是家用電子電器、日用百貨、家用機械,總計占到商品申訴量2/3。
申訴數量最大的三類服務是電信服務(包括通信、游戲、下載、上網等服務)、居民服務、修理維護服務,總計占到服務申訴量的40%。
申訴涉及商標、售后服務問題增幅較大
從消費者申訴的問題性質來看,2011年,消費者涉及質量問題的申訴為36.23萬件、涉及售后服務問題的申訴16.55萬件、涉及廣告問題的申訴0.98萬件、涉及商標問題的申訴0.43萬件,分別占申訴總量的42.82%、19.56%、1.16%、0.51%。
值得關注的是,涉及商標和售后服務問題的申訴數量呈現明顯上升態勢,增幅較大,與上年相比分別上升了47.67%和28.06%。
這說明,涉及商標和售后服務的問題正日益成為消費者反映的熱點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工商總局已要求各級工商部門打擊假貨。
消費申訴涉及金額大幅增加
2011年,全國工商機關已處理的79.68萬件消費申訴共涉及爭議金額19億多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9.92%。
但值得關注的是,萬元以上消費糾紛增長31.80%,10萬元以上申訴增幅更是高達41.40%。這說明,消費者買商品房、汽車、金銀珠寶等大額新型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加快。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