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王丹) 海腸顏色粉紅、外表鮮亮并不一定是新鮮,很可能被福爾馬林泡過。昨天上午,沙河口區工商局舉辦2012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咨詢活動。工商人員用工作中查沒的摻假食品,現場給消費者演示了鑒別技巧,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咨詢。
活動現場,一個展臺上擺放了10余種大連市民餐桌上常見的食品,包括木耳、海腸、魷魚絲、辣椒、海蜇等等,但這些賣相格外討人喜歡的食品,實際上都是被化了妝的摻假食品。工商人員介紹,活動現場展示的這些摻假食品,全部是工商人員近期在對轄區市場的檢查工作中查沒的。
工商人員介紹,日常檢查中常見的假冒偽劣食品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摻雜,如摻兌辣椒面、淀粉魷魚絲等,以次充好,或在值錢的產品里摻入不值錢的東西來降低成本;第二種是使用添加劑或保鮮劑,如染色黃花魚、福爾馬林海腸等,用添加劑和保鮮劑來改變外觀,誤導消費者;第三種是三無產品,近兩年最常見的是沒有中文標示的進口食品,這種食品是沒有經過海關檢驗檢疫的,質量難以保證,容易出現假冒偽劣。
工商人員還在現場為記者逐一講解了展出的幾種摻假食品的辨別方法。
1.染色黃花魚 工商人員首先拿出了一盤黃花魚,魚腹呈鮮艷的黃色。據介紹,這樣的黃花魚都是被色素染過的,正常的黃花魚魚腹應該是白色。
2.硫磺辣椒 在一個盤子里,擺放著鮮紅色的干辣椒,色澤光亮。工商人員介紹,正常的干辣椒其實并不是正紅色的,應該帶黃褐色,而且表面不那么光滑飽滿。
3.明礬海蜇 工商人員端起一碗質地飽滿、色澤剔透的海蜇絲,而旁邊的一袋海蜇,顏色暗沉發黃,干癟癱軟,賣相差了很多。其實,第一種海蜇是被明礬泡過的,對人體有害。
4.福爾馬林海腸 多數人買海腸的時候都愛選擇飽滿、紅潤的,認為這樣的才新鮮。其實,這種海腸很可能是被福爾馬林泡過了,平時少人問津的發黑的海腸才是正常的。記者掐了掐福爾馬林海腸,手感硬挺、有彈性。工商人員介紹,正常的海腸要癟一些,軟一些,“海腸放半天就氧化變黑了,用福爾馬林泡的海腸放3天還是紅的。 ”
5.染色木耳 一個大碗里泡著一些木耳,色澤黑亮,但碗里的水全是黑色。工商人員介紹,這種木耳是被色素染過的,泡了很長時間,仍然在掉色。正常的木耳應該是黃黑色,染色木耳格外黑亮。6.摻兌辣椒面 工商人員抓起一小撮辣椒面給記者觀察,里面竟摻雜了一些芝麻。據介紹,市面上存在一些以次充好的辣椒面,摻入低價的芝麻、胡蘿卜粉等,降低成本。
7.淀粉魷魚絲 工商人員拿起一撮魷魚絲,整個魷魚絲都聚在一起,成了一團。仔細掰開后,里面竟夾著白色的粉末,沾了工商人員一手。
“不法商販利用消費者以為‘辣椒就應該是紅色’的心理,用硫磺熏辣椒,來使賣相看起來更好。不法商販通過添加淀粉降低成本,正常的魷魚絲不會聚成團。 ”——工商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