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日報訊 (記者/鄭道森)騙子通過電話推銷化妝品,再請宅急送(微博)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當拆開發現是假貨之后,銷售方卻很快失蹤。這一類騙局從2008年,甚至更早就已出現,但綿延至今屢禁不止。
近日,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此類騙局中,宅急送等快遞公司,不僅幫忙送貨,代收貨款,還涉嫌幫助銷售方隱匿地址、電話等信息。盡管在法律上,宅急送獨立于買方與賣方之外,無需承擔責任。但當這一類騙局屢屢上演,提供“代收貨款”業務的快遞公司是否該有所作為?
消費者投訴
假冒“歐萊雅(微博)”
宅急送送上門
本月初,佛山的王先生向本報反映,去年12月初,他接到一個來自北京的陌生電話,對方說他是某網站會員,將獲得一份價值3000元的“歐萊雅”化妝品六件套,會由快遞公司宅急送送貨上門,他只需要付298元的郵費。見對方一口報出了自己的姓名和具體的單位地址,王先生同意對方先送貨過來看看。
去年12月19日,貨品寄達王先生在廣州的一處地址,其朋友收貨后,幫忙付了298元。王先生回來后拆箱,才發現疑似是假貨。
他前往某商場的歐萊雅專柜驗貨,售貨員稱,化妝品六件套中大部分產品的包裝規格與正品不同,氣味也不同,“假得離譜”。隨后,他又撥打了歐萊雅公司的客服電話,歐萊雅方面稱,該公司從不進行電話銷售。
這時,王先生再聯系售貨方,電話已打不通,他幡然醒悟。
假冒“歐萊雅”是通過宅急送送貨上門的,貨款也是通過宅急送收取的。銷售方聯系不上,能不能通過宅急送追回貨款?
去年12月26日,王先生撥打了宅急送的全國客服電話,說明情況,并要求追回貨款,宅急送方面表示將進行調查。但這之后,宅急送一直沒有回音,王先生再打電話,對方也只是說“還在調查”。直到今年3月初,王先生找到本報求助。
同類騙局全國各地大量上演
記者調查
記者在網上搜索“假冒歐萊雅”,發現近年來,同類的騙局在全國各地大量上演,且基本都是通過快遞公司代收貨款的方式實施。早在2008年,就有媒體曝光這一類騙局,但直到今年3月,仍有大量消費者上當。
連日來,記者通過新浪微博聯系上了多位遭遇此類騙局受害者,他們大多都是在近幾個月受騙,這些受害者分布在廣東、廣西、河南等全國各地。
不少網友在聯系不上銷售方之后,都將矛頭對向了送貨,并代收款的快遞公司。在這類事件中,快遞公司宅急送的身影多次出現。
這些受害者大多數都曾向宅急送投訴,并要求退款,但往往遭遇“冷處理”。在記者接觸的多位受害者中,只有一位來自廣州的蘇小姐向宅急送成功索賠。
這位蘇小姐告訴記者,她遭遇騙局之后曾第一時間向廣州警方報警,并立即向宅急送要求退款,經過多次不懈的努力,宅急送公司最終同意全額退款。
據她的了解,在這種代收貨款的業務中,宅急送與發貨方簽有相關協議,宅急送還會根據收款金額提取管理費,因此,她覺得宅急送應全額退款。
“寄件人怎么寫,公司不干涉”
在宅急送官網上,對“代收貨款”業務如此介紹:“從1998年開始介入代收貨款領域,年代收額由50萬元迅速增長到50億元的規模……8000名經驗豐富的遞送員是您忠實的銷售伙伴。”
在“風險控制”的一欄中,宅急送稱,可以通過“屏蔽ERP信息系統敏感信息、啟用COD加密工作單”等方式,“最大限度確保您的銷售信息安全”。
屏蔽敏感信息、加密工作單,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保護消費者的隱私,還是為售假者開的一道門?
3月14日,記者以客戶的身份與廣州宅急送市場部一名鄭姓營銷員聯系上。對方在電話中表示,所謂“加密工作單”是指,宅急送可以隱去收件人的地址和電話,以保護客戶的信息安全;對于發貨人的地址,如果客戶需要,也可以不寫或者寫別的地址,宅急送方面“不會干涉”。
在王先生的快遞單上,寄件人的地址在北京,而當記者將快遞單號輸入宅急送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卻顯示是從山東菏澤的營業所發貨,經過濟南,運抵廣州。
那么,對于這種“代收貨款”的業務,宅急送對發貨方會有怎樣的審核和監管機制呢?這位鄭姓營銷員說,審核分為公司客戶和個人客戶兩種,如果是個人客戶,只須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和銀行賬號即可。
■聲音
佛山市工商局:若快遞未參與售假則無責任
在這個“化妝品騙局”中,銷售方通過電話銷售,并委托快遞公司宅急送送貨上門、代收貨款,如果銷售的是假貨,送貨和收款的快遞公司,是否有一定的法律責任呢?
就這一問題,昨日,佛山市工商局向記者發來了書面回復。回復中稱,消費者向經營者購買商品,構成了買與賣的消費關系;消費者或者經營者委托郵政(快遞)服務提供者提供郵遞服務,構成了委托與被委托的貨運合同關系。
若郵政(快遞)服務提供者并無參與違法經營假冒偽劣商品,或者無法證明郵政(快遞)服務提供者參與了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經營的,郵政(快遞)服務提供者僅須對委托方委托的郵遞服務本身負責,即對是否按照要求或允諾及時、準確、安全地將貨物送到指定目的地的行為負責。
律師:學淘寶實施“保證金”制度
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陳勇儒表示,在這樣的騙局中,要有證據證明快遞公司與售假者惡意串通,才能追究其法律責任。但作為一家大型快遞公司,宅急送如果能對委托發貨的企業進行更完備的審核,將可大幅減少糾紛。
事實上,在買方與賣方之間,宅急送的代收貨款業務類似于一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在電子商務領域,淘寶網(微博)等公司已探索出一種“保證金”機制,僅以淘寶為例,它推出了“消費者保障計劃”,向參與此項計劃的銷售者預先收取一定的保證金,當賣方與消費者出現糾紛時,淘寶會用這筆保證金向消費者先行賠付。陳勇儒建議,宅急送不妨學習淘寶網的這種“保證金”制度,最大程度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宅急送:遇到假貨“代收貨款”全額退還
3月14日下午,記者與宅急送位于北京的總公司聯系上,該公司宣傳公關部的負責人韋經理稱,王先生那一單貨物的確屬于宅急送的代收貨款業務,將對記者反映的情況進行調查。
韋經理稱,在代收貨款的業務中,宅急送的確會根據貨款的多少,提取一定的管理費。但根據宅急送的規定,一旦發現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將向消費者全額退款,并終止與發貨方的合同。
對于快遞單號上的寄件人地址是北京,而網絡查詢卻在山東的情況,韋經理先是表示詫異,接著表示將進行調查。他解釋,公司之所以有“加密工作單”的做法,是為了保護客戶信息。消費者如果需要追溯商品來源,宅急送與代收貨款的客戶都簽有合同,可以通過宅急送公司找到。
對于“保證金”制度的建議,韋經理稱,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提議,他會向公司的高層反饋。
3月20日,在本報記者的多次溝通之下,受害者王先生終于拿到了宅急送的全額退款。對于快遞公司的“代收貨款”業務,究竟應該如何規范監管?本報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