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地封存涉毒藥品2993盒
晨報訊(記者 吳亭)昨天,浙江新昌毒膠囊抽檢樣品的檢測報告出爐,96批次中33批鉻超標。
浙江省食藥監局介紹,截至昨天下午,在新昌縣2家被曝光企業和2家被通報企業中抽取的61批次涉嫌鉻超標產品,目前已全部完成檢測工作。其中合格32批次,不合格29批次。另外,在新昌其他14家膠囊企業中抽取了39批次產品,其中完成檢測35批次,不合格4批次,還有4個批次尚在檢測中。
此外,截至昨日,經核查,媒體曝光的涉嫌使用鉻超標膠囊的13批次藥品中,已發現流入浙江10批次,比頭天的核查結果增加了2個批次。浙江省各地就地封存了媒體曝光的涉嫌使用鉻超標膠囊的藥品2993盒。
■各地動態
吉林6企業發召回通知
“問題膠囊”被曝光后,吉林省有關部門成立兩個工作組,分赴長春、通化督促指導調查,并將對全省所有藥品生產企業和藥用膠囊生產企業開展大檢查、大排查。
據了解,媒體披露的吉林省6家生產企業生產的8個批次的產品及原料目前已全部封存,企業已全部下發召回通知。藥品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已停止銷售和使用疑似問題藥品,同時對省外企業生產的問題藥品已通知經營和使用單位停止銷售和使用。長春海外制藥集團負責人對于本次事件深表歉意。
學洋明膠廠7人被刑拘
記者昨日從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了解到,截至17日,阜城縣公安機關已抓獲涉嫌生產銷售假劣產品的學洋明膠蛋白廠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刑事拘留7名,1人因哺乳期取保候審;公安、質監等部門共查封這家企業的產品200余噸。
目前,已初步查明學洋明膠蛋白廠為制造“問題膠囊”的企業提供原料,經理宋訓杰為隱匿銷毀證據實施放火等犯罪事實。
江西一質監分局長停職
記者從江西省弋陽縣委宣傳部獲悉,因涉嫌“把工業明膠當食用明膠銷售”,龜峰明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元已被刑拘,分管生產的負責人取保候審,另還有5名相關人員被公安機關嚴密控制。同時,因監管不力,弋陽縣質監局城南分局分局長胡某已被停職接受調查。均據新華社
■相關新聞
衛生部部長:“饅頭包藥”不可取
晨報訊(記者 韓娜)知名中藥地奧心血康膠囊成功獲準歐盟注冊上市,成為首個進入歐美市場的中藥。適值“膠囊事件”在全國掀起風波,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地奧集團董事長李伯剛表示,他們的膠囊廠家是成都當地的一家企業,有國家認定的資質,而且也進行定期的考查。
出席發布會的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將加強對藥輔廠家的監管。他同時提醒,“把膠囊里的藥物用饅頭包著吃是不可取的。膠囊對某些藥物來說是起到增強療效和避免副作用的作用,會讓藥物到達身體合適的部位時才釋放出來,吃藥一定要遵醫囑”。
陳竺還指出,好藥品不僅靠監管,還要靠有道德的企業和企業家生產出來,要靠企業的誠信。陳竺說,“對國家藥品、對企業家的誠信,對衛生事業還是要有信心,有責任意識的科學家兼企業家應該是主流”。
國家食藥監局否認“再檢說”
盡管檢測結果未出意外,但公眾又對到底誰出具的鉻檢測報告更具權威性感到迷惑。昨天,有報道援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內部人士的話說:“對媒體報道的這13個批次的膠囊產品,我們很重視。所以暫停其銷售和使用,但現在還是存疑階段。這些產品是否真的鉻超標,還要看抽檢之后的結果。”
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處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表示,國家食藥監局從未有過上述表態,一切消息均以官方發布為準。
據了解,央視送檢藥品的機構為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隸屬于國家質檢總局,而國家食藥監局的指定檢測機構為其下屬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院辦許先生稱,該院出具的報告具有權威性,此前也曾做過食品、藥品等方面的檢測。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明膠檢測一般屬于質監部門檢測,但是一旦明膠用于藥用,則應該由藥監部門來監管。
岳成律師事務所楊冰清律師介紹說,在法律案件中,一方不認可另一方的檢測報告的情況很多,“即使一方在法院指定的機構進行檢測,如果沒有征得另一方的認可,檢測報告仍有可能不被采納,因此通常做法是雙方協商,到雙方同時認可的機構做檢測。”楊冰清認為國家食藥監局指定研究院對藥品進行再次檢測無可厚非,“從法律上來說,這是一種監管的流程,只要沒有違反規定,就可以進行。”
晨報記者 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