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工人正在用錘子敲打豆漿紙杯的模板。 左上:一些工人根本不知道QS標志是什么意思(圓圈內的藍點)。右上:工人在操作模切機 ,這種機器操作難度較大。左下:工人沒有戴口罩和手套 ,赤手裝紙杯。右下:包裝好的紙杯,大部分都沒有標注生產日期。
信報記者赴石家莊臥底紙杯生產廠
工人赤手包裝紙杯多數不標注生產日期
近年來,一次性紙杯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飲水的便利工具。我們使用的一次性紙杯安全嗎?紙杯是怎樣加工的?加工過程中有沒有不規范或不衛生的地方?4月12日,記者遠赴河北省石家莊市,對紙杯加工廠展開調查。
河北省石家莊市有幾家規模很大的紙杯加工廠。4月13日,信報兩名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臥底進入石家莊郊區的一家名為倍潔的紙杯廠,成為了操作工和模切工。臥底過程中記者發現,紙杯出廠并不消毒,是否合格,全部靠肉眼來看;多數紙杯上也不標注生產日期。4月15日 ,記者又暗訪了石家莊的一處紙杯廠,發現該廠生產的紙杯為“三無產品”,QS標志、生產日期等均無。
對兩家紙杯廠臥底和暗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兩家紙杯廠是把紙張等原料印刷好之后直接進行加工,對紙張的來源等問題均諱莫如深。據調查,紙杯紙的生產由造紙廠來負責,模板紙則有印刷廠來印刷。那么,紙杯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是否安全、衛生,是否讓人放心?
4月14日下午,記者曾聯系到所臥底紙杯廠附近的一家印刷廠。老板表示,只要有模板就可以印刷紙杯紙,而在模板上,QS標志隨便印。
4月16日上午,記者又趕赴石家莊市藁城的一家造紙廠繼續調查,結果發現,造紙現場衛生條件惡劣,情況更加糟糕。而老板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只要給出厚度,就能造出紙杯紙;廠里的紙已經加了增白劑,如果想要更白的話,還可以多加。
經過多天的暗訪和臥底調查,記者希望為您揭開一個真實的紙杯加工產業鏈……
1 應聘 連名字也沒問就讓去上班
藏在村莊里,偷偷招工人
4月13日上午,記者電話聯系了位于河北石家莊市倍潔紙杯廠。聽說記者是來應聘的,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你下午來我們廠里,咱們見個面就行,合適的話就可以開始干活了。”
4月13日下午1時許,記者來到這家紙杯廠時發現,偏僻的廠房隱藏在郊區一個小村莊里 ,廠房兩側都是菜地,一戶農家小院的大門口掛著紙杯廠的招牌。
工作人員鞏女士招呼了記者,“你們如果沒有駕照的話,就只能干操作工人了,去生產線上制作紙杯。”鞏女士說,“我們這兒分白班和晚班,白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具體上白班還是晚班,得看車間主任的安排,不過一年干下來,肯定是白班多晚班少的,這點你們放心。”
隨后,鞏女士帶著記者來到生產車間逛了一圈。整個車間并不大,擺著一臺模切所用的平壓壓痕切線機和六七臺紙杯加工設備,車間里噪聲很大,有七八名工人正在操作設備,切割后的碎紙片掉了一地,車間里顯得很雜亂,生產好的紙杯扔在紙箱里等待包裝。
簡單看了看情況,鞏女士把記者帶出了車間。“你們現在就可以試試機器,如果覺得干得了,就要長期在這兒干下去。”就這樣記者應聘成功了。令人不解的是,整個面試過程中,工作人員沒有查看任何證件,連名字都沒有問。
不簽合同也不給上保險
記者答應在這兒長干之后,鞏女士就說起了工資。“咱們這兒工資多少不一定,是計件工資,但你們放心,管吃管住,即使你啥都不會,我們也有個保底工資,給你開到1500元錢。”看到記者兩人一同來應聘,鞏女士接著說,“如果你們去干模切的話,工資我給你開高一些,保底工資1800塊錢,因為那個活更累點。”最終,記者決定分別從事不同的工種,一人做模切,另外一人在操作機器做紙杯。
談妥了工資,鞏女士特意叮囑說,“我們這兒收入都是自己算自己的,你也不要去打聽別人,我們的工資都是不公開的。有人能賺2000多元,有人就掙1500元。”說到這兒,鞏女士對之前關于保底工資一說改了口。“很差勁的那種人,我們也不給他保底,有些人事可多了 ,又是上不了夜班,又是這樣那樣的,活也干不好,這些人可能只拿到1200到1300元吧。”她還警告記者,“車間里有的是人跟我打報告,你要是問別人的工資,被我發現了得扣錢。”
記者在參觀生產車間時注意到,模切機器運轉起來速度非常快,工人的雙手就在機器間穿梭,很危險。但是鞏女士表示 ,“在這兒干活沒有保險,只要你不把手戳到機子里就沒事。”她很不以為然,“再說了 ,干啥活沒點危險啊 。”至于合同,鞏女士說,“不簽合同,如果干得可以、能長期干,有住宿的地方。”
在廠房內記者觀察發現,整個加工廠的紙張都是現成的,原料區并沒有太多東西。模切后的碎紙,也都集中回收在倉庫內。“咱們做紙杯用的模塊紙是哪里來的?”“你問這些干什么,干好你的活就行了。”鞏女士很警惕。
2 加工 拆紙杯模板竟用錘子砸
工人不知QS標志啥意思
4月14日,記者第一天的工作開始,要做的是該紙杯廠整個制作過程的第一道工序:模切。也就是把已經印刷好的淋膜紙切割成扇形,用來制作紙杯。
紙杯廠只有一臺模切設備,叫做平壓壓痕切線機。上班之后,鞏女士讓記者跟著工人黃師傅來學習操作這臺機器。“這個活就需要熟練,干熟了,速度也就快了 ,干的活才能多。”說完,黃師傅就給記者演示了一遍。他從旁邊的桌子上拿起三張淋膜紙,放進機器里,大約兩三秒種后,大張的淋膜紙上就出現了壓痕,黃師傅就將紙張放到一邊,繼續進行模切,如此周而復始。
不過,記者在一旁觀摩發現,紙杯還沒開始加工 ,每張淋膜紙上都已經印好了“ QS”標志。一位正在給紙杯點數目的女工人告訴記者,廠里制作紙杯所用的紙張都是從別的村里直接進貨,到廠里時已經印刷完畢,也包括“QS”標志。“我也不知道這個是干啥用的,反正都印好了,提前印上去也省得咱們費事。”這位女工說,“我們只管做杯子就行了。”
紙杯模板先用錘子砸
隨后,記者又跟黃師傅攀談了起來。他告訴記者,自己來這家紙杯廠工作一年多了,一直干模切。“這個機器很危險,不能走神,一個不小心可能就得受傷。”黃師傅說起模切機器時,一臉嚴肅。“你前邊還有一個學徒工,姓侯,他現在也不太熟練。像我干模切是把機器調到連續上,這樣干活快,但是小侯只能用單切,雖然慢點但是安全。”
說完,黃師傅就給記者安排了個活。“你先干拆紙吧,跟著小侯,模切機器沒有兩三個月很難熟練,這個不急。”
淋膜紙經過平壓壓痕切線機之后,紙張表面就會出現切痕,而所謂拆紙,就是根據這些切痕,把整張紙拆成一個個扇形來做紙杯。小侯年紀也不大,黃師傅上機器,他來拆紙。記者看到,小侯把紙張搬到地上后,首先掄起了錘子,對著即將做成紙杯的原材料一下下地砸了下去。小侯把錘子上包著黃色的膠帶,對著紙杯紙正面、反面來回敲了十余下,就隨手放在地上,等下一批紙需要拆時,就直接從地上拿起來繼續砸。
小侯解釋說,紙張雖然經過了模切機器,但只是出現切痕,要拆下來還是得費點勁。“這些紙結實,用錘子砸一砸,咱們能省點勁。”他笑著說,又拆下了一摞扇形紙本紙,隨手放在地上,積攢多了后一起放到紙箱里。
3包裝 不戴手套和口罩,赤手抓紙杯
工人赤手包裝紙杯
14日下午,老板帶另一位記者去見車間主任,由車間主任帶記者上機器操作,負責紙杯裝袋和數紙杯個數,查看紙杯是否合格等。
操作機器的流程很簡單,把模塊放入機器后,機器自動便把紙杯切割好了。加工出紙杯后,操作工人需要把紙杯從機器上拿下來,挨個裝袋。車間主任告訴記者,一次裝袋100個,分兩排,一個箱子里面就有上千個紙杯。
記者負責的機器旁邊還有兩個工人,不停地數紙杯,把紙杯裝袋,中間偶爾拿出幾個不合格的紙杯。整個機器加工過程中,操作工連手套也不戴,直接赤手抓剛生產出的紙杯。操作工的活幾乎沒有一絲休息時間。拿下一摞紙杯,數清楚個數,裝袋后放在箱子里 。這期間,機器不斷加工,另一堆紙杯已經加工好了。
在工作中記者發現,生產出的紙杯第一時間并沒有消毒程序。對此記者咨詢車間主任,得到的答復是,機器加工就是高溫消毒。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得知,根據國家對一次性用品的規定,進入生產區要換工作衣和工作鞋,戴工作帽,直接接觸裸裝產品的人員需戴口罩,清洗和消毒雙手或戴手套;生產區前應相應設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與緩沖區。在這家加工廠內,記者沒有被要求換衣服,也沒有消毒雙手和戴手套。
是否合格主要靠肉眼看
記者旁邊有一位女操作工 ,她很熟練地數著紙杯,并不停查看每個紙杯。“這加工出的紙杯合格不合格,怎么看?有沒有標準?”記者詢問這位女操作工 。她告訴記者,“數紙杯的時候,你就挨個看杯子底是不是空的,底部是不是臟的。”記者這才知道,紙杯是不是合格,全靠肉眼觀察。杯子有硬傷,比方說紙杯壁上有瑕疵,不完整,得挑選出來。在操作機器的過程中,記者看到,確實有出現臟紙杯的情況,檢查出來的臟紙杯需要集中處理,扔到垃圾桶內。
下午,記者看到車間主任在填寫消毒表格。“這個消毒表格是干什么用的?記錄紙杯消毒嗎?”“這是員工消毒記錄,員工洗手消毒。”
整個模切剩下的紙張,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清理,捆綁以后放在倉庫內。讓記者意外的是,機器操作工把紙杯包裝好以后,直接裝箱,貼上膠帶就是成品了 ,中間并沒有其他檢測、消毒等環節。
4月15日下午的時候,記者曾到石家莊市南三條大型批發市場探訪。在二樓紙杯批發區域,記者看到標有本地廠家的紙杯價格要低很多,甚至連包裝上的印刷字體都不清晰。對此,老板直言,質量差一些。
4紙杯多無生產日期,紙張來源成謎
4月14日下午,記者正在干活時 ,黃師傅招呼記者一起去幫忙搬箱子,一輛小貨車正停在車間外面。“這些都是來拉貨的車,咱們到庫房里把做好的紙杯給他們搬一車上去 。”
進入庫房后記者看到,各種品嘗杯、紙杯都已經碼好放在庫房里。黃師傅指了指墻角堆好的紙箱,告訴記者說里邊是包裝好的紙杯,這一批是專門提供給石家莊某乳業品牌的品嘗杯。記者仔細看了看要搬走的紙箱,側面的批號和生產日期兩欄全部空著。除了這一批紙箱,記者在庫房里轉了一圈,發現其他包裝好的紙箱上也均沒有標注生產日期。
隨后,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一起搬紙箱的一位工人。“應該就是這兩天生產出來的吧。”這位工人表示,他也拿不準,不過存貨應該不會積壓太久。
“那這些紙箱上為啥沒有標明生產日期啊?”記者問。“有啊,你來看看 。”這位工人給記者指了指角落里的一個箱子,上面用黑色白板筆潦草地寫上了“低溫”二字,以及生產批號和2012年4月13日的生產日期。“這些應該都是一批生產出來的,生產日期啥的寫一個箱子上行了,沒必要那么麻煩。”這位工人不以為然。小貨車上已經堆上了幾十個箱子,但是標有生產日期和生產批號的紙箱卻不超過5個。
記者了解到,這家紙杯廠并不是自己生產紙杯紙,而是直接從外邊進貨。紙張究竟是從何而來?安全嗎?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多方打探,但是整個紙杯廠的人對此都三緘其口。
早在應聘時,記者就曾經跟鞏女士打聽過紙張來源的問題。但是鞏女士對此卻似乎非常警惕。“你老問這個干什么?”她反問記者。“這個紙杯制作工序你要是研究的話,要研究的東西多了,你又不干這個。我們就是紙杯廠,你要考慮的是自己的活。”
在生產車間工作時,記者也跟幾位工人打聽過,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不方便說。工人小侯和記者比較熟,一次閑聊時,他向記者透露了一些內幕。
“ 咱們自己不造紙,做紙杯的紙好像都是從旁邊的方村印好了拉過來的,那邊應該有印刷廠或造紙廠吧。”小侯告訴記者說,“每隔幾天就有車給廠子里送紙,我也是聽別人說從方村里拉過來的,離咱們賈村也不遠,就二三里地吧。”
于是下班之后,記者便趕赴方村,想要找出該紙杯廠的紙張來源。但多位村民均表示,整個方村并沒有什么造紙廠或印刷廠。該家紙杯廠的紙張來源成了一個謎。
◎好的地方 全部為淋膜紙杯沒有涂蠟紙
記者在臥底過程中發現,該紙杯廠生產的紙杯基本均為淋膜紙杯。生產車間里掛著一張淋膜紙杯主要工藝流程圖,上面標明了原料控制和紙杯成型的溫度控制兩個關鍵控制點,上面對杯壁黏合溫度、預熱溫度 、壓花溫度、運轉速度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記者曾和其他工人聊到過該紙杯廠生產的紙杯類型,一位生產線上的工人說,廠里不做涂蠟紙杯。“涂蠟紙杯好像是說不能裝含油的東西,碰見高溫也會熔化,挺不安全的,咱們這兒都是淋膜紙杯。”
而在記者結束臥底之后,也曾經以紙杯購買者的身份打聽過該紙杯廠的用料問題,得到的答復是,紙杯全是用PE淋膜紙做的。對方表示,“我們只提供PE淋膜紙做的紙杯,這個比較環保、衛生一些,沒有涂蠟紙杯。”
◎記者手記 生產紙杯是個良心活
俗話說“病從口入”,紙杯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公眾健康。廠家如何做紙杯,還真是個良心活。記者臥底紙杯廠發現,紙杯生產中有些地方并不規范,比如QS標志隨便貼;員工不消毒,直接用手翻弄生產出的紙杯,僅憑肉眼挑選次品。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臥底的這家紙杯廠,紙杯加工后也沒有消毒程序,而且很多紙杯沒有標注生產日期。而根據國家規定,紙杯要符合《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凡不符合衛生標準的產品不得用于包裝食品 ;生產、加工、經營和使用單位要作好各環節的衛生工作,防止污染;要標明食品用紙的標志及產地、廠名、生產日期等。
如果市民用了劣質、不衛生的紙杯盛水,隱患不小。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產品還是少用為好。
◎相關鏈接 選一次性紙杯有小技巧
1、檢查紙杯外包裝上是否有QS認證標志
經過質監部門檢驗合格的產品,才會被打上QS標志。對于有些違法商家私自將不合格產品打上QS的做法,消費者只需要在國家等質檢網站上,將產品的 QS認證號碼輸入進去,就可以查詢到產品的所有信息。如果包裝上的信息與其不能一一對應,消費者就不要購買了。
2、看紙杯的紙張顏色
挑顏色接近原木本色。正規廠家生產紙杯的紙,都是用原生木打漿做的,因此它的顏色不會太白。不合格的紙杯,一般都是商家為了節約成本,采用回收的廢紙或者再生紙做的。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漂白紙張,往往會添加熒光增白劑,這種物質進入人體有害。
3、聞聞杯子的氣味
合格的一次性紙杯聞起來不會有異味,但是一些淋膜不規范,或者使用的聚乙烯和油墨不合格,杯子聞起來就會有異味,這里面就有可能含有不利于人體健康的化學物質。
文/圖 本報記者(A4~A5版圖文版權所有,未經信報允許,不得轉載)
紙杯原材料三宗罪
紙亂堆亂踩泡污水;想更白多加增白劑;有模板隨便印
紙杯廠使用的紙是從哪里來的?會不會添加熒光增白劑?紙怎樣印刷?4月15日~16日,記者在石家莊郊區繼續進行了暗訪。在藁城郊區一家造紙廠,記者看到整個加工現場,衛生條件很差。而負責人透露 ,“想要白一點,得多加些增白劑。”隨后 ,記者又詢問了一家印刷廠,印刷廠表示,“只要你有模板 ,都可以印刷。”暗訪一家紙杯廠時,老板向記者推薦的便宜紙杯,是典型的三無產品。根據國家規定,紙杯用紙不得使用增白劑,紙杯上必須標有QS標志。
A 絕緣紙廠 想要更白點,就要多加增白劑
紙被踩得都是腳印
為了摸清紙杯用紙的來源,4月16日上午,記者趕赴藁城的一家名為“藁城市絕緣紙廠”的造紙廠繼續暗訪。
這家造紙廠位于藁城市勝利路,進入廠區后,當負責人劉先生聽說記者想要訂購紙杯用紙,一開始他表示廠里沒做過紙杯 ,后來想了想,劉先生又說,“我先領你們到廠子里邊看看吧。”
造紙廠的廠區不小,道路兩旁零零散散堆著做好的成品紙張。一路上,劉先生還向記者訴苦說,現在造紙廠的活都不好干,他們平時也只是做一些印刷紙張,不過如果客戶有特殊需求倒是可以根據情況來加工。推開一扇銹跡斑斑的鐵門,劉先生指了指里邊說,“這就是我們的生產車間。”
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個混亂、嘈雜的車間。生產車間里有七八名工人,都在忙著操作機器或者整理已經做好的紙張。車間里遍地都是已經印刷好的紙張,地上滿是灰塵,掉在地上的紙被踩得都是腳印,有些地上還有大片的污水,不少紙張也已經浸在了水里。記者參觀的時候,旁邊還有工人經過,把印刷好的紙張揉在一起抱起來隨手放在一個角落隨即離去。整個車間的生產環境很是惡劣。記者注意到,很多印刷好的紙張上都落滿了灰塵。
想要看紙,負責人很謹慎
在生產車間中,記者捏了幾張印刷出來的紙,感覺紙張非常薄,于是記者便向劉先生提出,希望能看看更厚的紙。
“再厚的紙也有,你們等會跟我去看看。”劉先生帶記者在車間里簡單逛了一圈,就徑直走向對面的庫房里,從門后角落摞好的一沓紙卷上隨手撕下了一片紙遞過來。“這個厚度你們看看行不行,這些紙價格高點,一噸的話差不多4700塊錢。”記者摸了下,撕下的紙張明顯比車間里剛印刷出來的紙要厚,但是距離紙杯用紙還有一定的差距。
看到記者仍不滿意,劉先生低頭想了一會,決定帶記者去跟他們廠區的車間主任談一談。到了車間辦公室之后,劉先生看到車間主任不在,便讓記者在屋子里等一等,自己出門和幾位工人簡單說了幾句,回來答復記者說,“我們車間主任今天出去了,但是你們要紙的話,我們這邊肯定能做。”劉先生說,“你們要開紙杯廠的話,光跟我說要做紙杯用的紙不行,你得給我個厚度啊。”劉先生告訴記者,像他們現在做的紙張,都有明確的厚度區分,“你回去問問,給我個厚度,看看要多大的量,我們給你定做。”
要想白點,得加增白劑
談到增白劑時,劉先生表示,現在他們廠里邊造出的紙加了增白劑,如果想要紙更白點的話,增白劑就得多加。“那要是多加增白劑的話,價錢也更貴些還是怎樣?”聽記者說起價錢,劉先生頓了頓之后,把記者請出了車間,“咱們到辦公室談吧。”
除了添加增白劑,記者注意到,劉先生在剛才介紹造紙流程的過程中,還提到了“加膠”這個詞,這是什么意思?于是,記者便向劉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但是沒想到這個問題卻引起了他的懷疑。“就是說印刷的過程中加上這個可能會……”還沒解釋完,劉先生便頓住不說了,話鋒一轉,反問記者說,“你們做紙杯的,這個什么意思你們不知道嗎?”看到劉先生起了疑心,記者趕忙把話題岔開,跟劉先生聊了聊訂下紙張之后送貨的問題,但是劉先生已經明顯比較警惕了,他并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到了辦公室之后也在上下打量著記者。
之后,對于有關該造紙廠以及造紙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劉先生也并不愿意多談。無奈之下,記者只得借口回頭再確定一下紙杯用紙的厚度,離開了這家造紙廠。
B 印刷廠 只要有模板就能印刷
整個紙杯的加工過程,紙杯紙的生產由造紙廠來負責,然后由印刷廠來印刷,之后,紙杯廠再用專用機器進行加工。那印刷廠究竟是怎么印刷出來的?在石家莊裕華區賈村的時候,記者曾聯系到了一家印刷廠。當老板聽到記者要印刷紙杯時,表現得很興奮。
“你要多少貨?你那里有模板樣式嗎?”老板問。“量很大,我們用來加工紙杯 ,有模板。”記者答。“那就好,你把模板拿過來,按照模板印刷就行。我們這邊的機器你放心,質量都有保證。”
在暗訪中,記者發現,只要提供模板,很多印刷廠可以給印刷。如果都是這樣,問題也就出現了:即使生產了不符合標準的紙,只要有模板,印刷廠也能幫上忙。而在模板上,只要你想要QS標志,印刷廠就能隨便印制。也就是說,整個紙杯生產的上游產業鏈,造紙廠和印刷廠對不合格紙杯的生產也是負有責任的。
C 紙杯廠 賣的都是三無產品
之前,記者曾找到了位于石家莊郊區的另一處紙杯廠。門口旁邊是辦公房,記者直接進了廠房。幾名員工正忙著包裝紙杯 ,成箱的紙杯已經加工好了,將入倉庫。看到陌生人進來后,一名女員工很警惕,“你們是干什么的,到倉庫里干啥。”“過來訂貨的,進一批紙杯 。”“你到辦公室去,這里都是干活的。”說著,便攆記者走開。不得已,記者來到了辦公室。
女老板一看是過來訂貨的,很熱情。“你們要什么價位的?什么檔次的。”“價格當然越便宜越好,普通的紙杯就行了。”“最便宜的一包65元,各種規格的都有。”“能不能看看樣品。”“可以。”
隨后,女老板把記者帶到了樣品區域。旁邊一盒紙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包裝上貼著別的工廠信息。“這個是怎么回事。”“是別的廠家,裝上了我們的產品,這是侵權,我們會追究的。”女老板很警覺地把那盒紙杯拿走了。
女老板給記者推薦了4種紙杯 。記者發現,這幾種紙杯都很薄,一捏就變形了。更讓記者意外的是,這些紙杯都是三無產品,沒有生產日期、廠家名稱地址、QS標志也沒有。隨后,記者提出想到廠里再逛逛,女老板回答說,我們新的廠房在很遠的地方,你需要什么貨直接說就行,可以到這里來提。文/圖 本報記者(A6版圖文版權所有,未經信報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