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包括衛生、質監等部門必須回答公眾,這些不法企業的合格證書和許可證書是怎么拿到的?”
“未來更需警惕食藥用明膠勾兌工業明膠的造假手段。”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蔣昕捷 實習生 張路延
曾經是中世紀貴族盤中的奢侈品,曾經是拿破侖極力開發的軍隊蛋白質來源,曾經讓人們吃藥不再皺眉,讓膠卷相機得以走入尋常家庭,明膠,這一功績卓著的物質,卻成了中國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揮之不去,不時現身的幽靈。

2012年4月15日,央視報道,河北阜城縣一些明膠企業把皮革廢料熬成的工業明膠,賣給藥用膠囊生產企業,由此流入修正藥業、通化金馬等9家藥企,送檢的13種藥物被檢出鉻含量嚴重超標。
事實上,工業明膠早已屢現食品藥品。2012年2月,天津水產市場上就查處了大量被注射了明膠的“注膠蝦”。2009年,工業明膠甚至化身為皮革水解物,混入浙江金華一家乳制品企業的產品。
四川一家明膠企業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最近該省藥檢所內抽檢的明膠產品“堆得像山一樣”,在抽檢結果公布前,包括外資企業在內,一律暫停銷售。
新一輪針對明膠行業的“運動式執法”正在全國展開,能否狙擊工業明膠進入食品、藥用等危害人體健康的領域,這一切有待觀察。
問毒膠囊有多毒?
2012年4月19日,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價中心專家孫忠實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稱,“一天吃六個膠囊,并沒有吃掉多少鉻。所以,要冷靜,不要把膠囊鉻超標說成是很大的危害”。該人士后來進一步解釋稱,此次超標的膠囊上,每個含大約1微克鉻,一天吃6個,就等于吃6微克,而自己多年服用的善存片,每片就有50微克的鉻。
中國農業大學(微博)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三價鉻的確基本無害,1999年甚至還有一項專利,把皮革中的三價鉻提取出來給缺鉻的人服用。“當然,臨床上沒有發現任何人因為缺乏三價鉻而導致疾病,根本不需要專門去補充。”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六價鉻離子的危害。朱毅說,如果把工業明膠當做食用明膠來用,要提防六價鉻離子的危害,長期過量暴露就會有致癌風險。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則指出,工業明膠中含有六價鉻,對肝、腎等內臟器官易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此外工業明膠中的鉛鎘錳砷等有害物質也需要警惕。
2009年,衛生部發布了食品生產中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質黑名單,工業明膠名列其中。衛生部衛生監督局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強調,凡是違規使用都屬于違法行為。
中國明膠標準是高是低?
與國外明膠相比之前,需要了解中國的明膠標準。目前,明膠行業有五大標準,包括食用添加劑明膠標準、食用明膠標準、藥用明膠標準,另外還有《藥典》中規定的明膠和膠囊用明膠標準。
董金獅指出,《食品添加劑明膠》中對于明膠(皮制)鉻的限量標準分為三級,A級1mg/kg,B級、C級均為2mg/kg;而藥用明膠(皮制)限量要求為2mg/kg。
董金獅建議,應提高相關檢測標準,將藥用食用明膠的鉻限量統一修改為1mg/kg。這樣有助于提高不法企業在食用明膠中摻雜工業明膠的難度。
不過,在廣東佛岡快康明膠有限公司生產主管劉國堅看來,中國的標準比國外要嚴,尤其是微生物和細菌數量方面,而且很多菌體很難控制,對人體健康也沒影響,業內一直有降低標準的呼聲。
羅賽洛亞太區市場總監袁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0版中國藥典中對明膠重金屬、鉻含量等的要求比歐洲藥典和美國藥典都要嚴格。美國并不檢測鉻含量,歐洲的鉻限量為10mg/kg。羅賽洛是全球最大的明膠生產企業,同時也是中國境內唯一獲準出口歐盟的明膠企業。
何時納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2009年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開始進入議事日程。隨著工業明膠頻頻混入食品領域,何時將明膠標準納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衛生部衛生監督局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透露,作為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前期工作,食用明膠目前已列入GB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目錄。同時衛生部正在制定食品添加劑的生產規范,目前已經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
張旭東稱,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此前關于明膠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仍然有效。
“食品安全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區別在于,更多地考慮公眾健康。”張旭東說,衛生部門不負責產業發展和消費流通,因此會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把公眾健康放在第一位。
明膠基地頻出事,地方政府為何視而不見?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是中國兩大明膠基地之一。早在2004年,在媒體曝光當地工業明膠流入食品企業后,當地政府也曾對非法企業進行查處。5年后,當記者重訪之時,發現工業明膠仍在非法流向食品企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媒體曝光的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依然來自阜城。
現在,在衡水市網站上依然能夠找到當年整頓結束時的“功績”——“對經營者從購進到銷售實行申請、報檢、驗收、出廠一條龍管理,有效地監控了明膠生產銷售行為。”
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微博)看來,之所以出現監管不力,主要是地方政府“存在多交稅,多為地方做貢獻,就放你一馬”的思想,其次是沒有相關措施規定對地方政府問責。
董金獅特別提醒,被曝光的河北學洋明膠廠法定代表人宋海新的弟弟宋江新本身就曾為鄉鎮干部。據媒體報道,原阜城縣王集鄉人大主席宋江新在看到新聞后,電話指使該廠員工趕到廠區縱火,試圖銷毀電腦、賬本和文件。
“地方政府,包括衛生、質監等部門必須回答公眾,這些不法企業的合格證書和許可證書是怎么拿到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反問道。
誰來擔綱監管之責?
董金獅專門做了計算,在由動物皮、骨到明膠再到膠囊以及藥品的整個生產流程中,相關檢驗環節多達八道,涉及農業、質檢、藥監等多個部門。
此次央視報道中的檢測數據來自隸屬于國家質檢總局的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然而啟動調查的國家藥監局曾對外表示,要對相關企業進行處理,必須由該局旗下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拿出的相關檢測結果,才能作為執法依據。
這種相互割裂,甚至推諉,事實上已經造成監管主體缺位。
汪玉凱指出,參照2008年后中編辦出臺的規定,出現類似問題應由衛生部來牽頭協調。竹立家則建議,在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的基礎上成立國務院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把藥品安全管理也納入進來。
下一次“毒明膠”會在哪兒現身?
明膠分為食用、藥用、照相及工業明膠。食用明膠主要用于糖果、果凍、奶制品、肉罐頭等食品生產,其衍生產品水解膠原蛋白也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和化妝品生產。藥用明膠則作為軟硬膠囊等藥用輔料。
何處將成為下一個毒明膠領域?
“公眾只能用排除法,看哪些已經倒下了,哪些還沒倒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說。如果從流向上看,60%的食用明膠用在糖果上,特別是軟糖更多一些。而此前傳言加了工業明膠的老酸奶用量僅在千分之二左右。
此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大型企業不會為了蠅頭小利鋌而走險。目前工業明膠8元一公斤,食用明膠30元一公斤,差價22元。按照老酸奶添加千分之二的比例,一公斤老酸奶差價僅四分多錢。但現在,朱毅說,如果膠囊都敢作假,那么只能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這些企業。
在朱毅看來,未來更需警惕食藥用明膠勾兌工業明膠的造假手段,“比如膠囊,就算鉻含量檢測合格,它也未必沒用工業明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