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記者劉延佶)今天,微博上曝出"黑心商販把針頭對準了尚未成熟的西瓜。'打針西瓜'所注射的是禁用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的消息,在經過多個實名認證機構發布后,引起了網友強烈關注。就此話題,"辟謠聯盟"骨干成員點子正表示該謠言是2006年的"舊聞",當年曾導致海南瓜農損失三千萬元。
"入夏,西瓜成為人們首選的消暑食品,但黑心商販卻把針頭對準了尚未成熟的西瓜。"
"'打針西瓜'所注射的禁用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打過針的西瓜瓜瓤呈紅色,汁液也很'豐富',但沒有一點西瓜味。"
"所用添加劑破壞肝臟、腎臟的功能、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等毒性!"

一條一條"爆料"信息讓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看后心驚膽戰,難道這又是一則食品安全丑聞?然而,記者在瀏覽微博中發現,也有很多人站出來指出該消息不實。"辟謠聯盟"骨干成員點子正在微博中說:"這則謠言曾在2006年導致海南瓜農損失三千萬元,當年專家已從生物、營養、經濟等角度分析過。"
此外他還表示"上海一小學生親自實驗證明謠言不可信"并給出鏈接。中國經濟網記者點擊該鏈接看到,在一個名為"全國青少年客機創新大賽"的頁面中,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殷雪瀅曾做過"對于"西瓜注射甜蜜素、色素說法真偽的鑒別"實驗,結論是"注射后的西瓜色澤、甜味不均勻,極其容易腐爛變質"。
專家分析
無獨有偶,知名科學網站果殼網所屬的"謠言粉碎機"賬號也就此作出了專業解釋。
科學松鼠會成員,植物性博士史軍根據伴隨"打針西瓜"傳言一起擴散的兩張圖片分析:從圖片上看,有不少值得懷疑的地方。"如果黃色的條帶是注射留下的痕跡,那這些條帶為什么沒有被染成紅色。另外,白色的瓜子為什么也沒被染成紅色?如果是在注射之后長成這個樣子的,那如何防止針眼處不被感染。如果無菌操作,那代價也太大了吧?"
西瓜內部為何會出現黃色條帶?史軍表示,這種被稱為"黃帶果"的成因已經研究得很清楚,氮肥施用量,生長后期遇低溫、品種差異等都有可能導致上述現象。
其實,早前的報道中,也有專家對傳言做出過判斷:西瓜不可能注水。西瓜沒有血管,無法在瓜肉里"注水"。而且停止灌水5天以上摘的瓜大約可存放兩周,而今天灌水明天就采最多存放2天,瓜皮損傷的1天就會壞,這樣的瓜,批發商(收購商)一個也不會要。
網友聲音
一些網友對謠言肆意傳播表示了不滿。身為瓜農的網友lenghon稱:"根本就沒有打針西瓜,發這信息的人能對我們大興農民負責嗎?用腦袋想想,要給西瓜打針多少成本?夠辛苦錢嗎?農民自己發明這個針嗎?大興絕對沒有打針西瓜!"
網友老喬剛認為"打針西瓜"純粹是假新聞,他指出,2006年的時候就出現過"海南西瓜注紅藥水",結果致使瓜農損失了三千萬,"現在入夏,進入西瓜旺銷季節,這則謠言的流傳,肯定對西瓜產業還會有影響。"
針對目前的情況,有網友建議,在謠言沖擊下,瓜農或會再次遇到損失慘重的局面,當務之急是:"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消除謠言影響,重樹瓜農瓜商種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