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 據第一財經日報(微博)報道, 近日,北京新光天地古馳(GUCCI(微博))專賣店失竊的一款包引發了一場熱議,奢侈品成本與零售價之間的差異再次成為爭議的焦點。
有微博爆料稱,“在八里莊派出所遇到新光天地GUCCI店長來報警,一個價值兩萬多元的包被偷,最后沒有立刑事案件,因為進貨價只有幾百元。”
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奢侈品采取的是價值定價法,奢侈品的附加值是由品牌本身帶來的,以成本來衡量奢侈品產品的價值不能成立。”
周婷同時表示,究其原因在于奢侈品市場是由賣方主導,對奢侈品的需求高過供給,奢侈品品牌全權掌握市場的話語權,而消費者也愿意為這個溢價埋單。
曾擔任萬寶龍(微博)(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的陸曉明亦指出:“奢侈品產品的直接成本確實不會很高,但上架的一款包或衣服背后還有很多無形成本,如研發投入和設計成本,還有廣告投入、品牌代言、物流費用、運營成本、稅收以及品牌的價值等等。”
來自對外經貿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市場的高級腕表國內外價差達100%~350%,珠寶產品的價差為20%~80%,箱包皮具價差在30%左右,而化妝品的價差在40%~120%,最高甚至達到188.5%。
此前,消費者總是將關稅歸結為導致國內奢侈品價格較高的主要原因。但據陸曉明的經驗,關稅并不是奢侈品在中國價格貴的主要因素,在中國市場,關稅最多占到奢侈品最后零售價的5%左右。
中國對奢侈品征收的各種稅收是推高奢侈品內外價差的因素之一,它們包括進口關稅、消費稅、增值稅還有一些城市附加稅等。“定價基礎本身就較高,再加之各種稅收,最后的價格差異更大。”陸曉明分析。
“除了各種稅收以外,奢侈品品牌對中國市場的預期利潤,以及在這個市場的運營成本、物流成本等都是推高奢侈品品牌內外價差的因素。”周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