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自來水、蒸餾水、純凈水、礦泉水,喝什么最安全?昨天上午,廣東省衛生監督所主任醫師甘日華做客廣東科學中心與南方都市報聯合主辦的小谷圍科學講壇。7月1日起,由其參與起草的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即將全面實施。
106項指標,有的允許超標
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包含106項指標。
甘日華介紹,這106項指標分為微生物、毒理學、感官性狀、一般化學和放射性指標。感觀性狀指標,如濁度,在不影響健康,考慮到水源和設備等原因的情況下,可適當放寬。此外,一些化學指標,一定條件下也允許在一定的范圍內超標。據介紹,珠三角地區近海,遇到咸潮,水廠要采取壓咸措施,可能會出現化學物質氯化物超標。甘日華說,直接關系到健康的是毒理學指標,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超標。
現場測試,自來水濁度比瓶裝水好
甘日華讓觀眾從自來水管接了杯水,用便攜式濁度儀,檢測自來水和講臺上的一瓶某著名品牌瓶裝水的濁度。
經檢測。自來水的濁度指標(0.1)比瓶裝水(0 .28)還要好。甘日華表示,飲用水新標準,是以人的70歲壽命為基數。定標準時,假設每人每天喝水2升,連續70年是終身安全的。
其總的原則有5個: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化學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放射性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感官性狀良好;應經消毒處理。而瓶裝水的標準是《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是飲料類飲用水標準,它并不像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一樣考慮到人群終身飲用的健康效應。
硝基苯未納入指標
但就算所有指標達到新標準,也不能高枕無憂。
比如,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后,污水流入松花江,導致硝基苯污染水體事件。而硝基苯就不在這106項指標之內。將污水處理后,就算達到飲用水標準,還是不能喝。“污水里可能有很多其它的東西,我們不知道”。
據介紹,國家出臺飲用水標準之外,還有關于水源地水質、供水企業、自來水輸送設備和防護材料以及處理材料等配套標準。只有全部達到要求才能保證安全。目前,廣州自來水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上游的水源地和二次供水管網的污染。
瓶裝水為啥有點甜?
消毒劑的選擇上,有的國家選擇臭氧消毒。
甘日華表示,臭氧消毒,目前較普遍應用于瓶裝水生產。臭氧溶于水味道有點甘甜,且易揮發。制水后,放幾天揮發后就沒有異味,就可以拿去賣了。
據悉,廣州未采取臭氧消毒方法。主要是因為臭氧氧化性非常強,對管網會產生氧化破壞作用。加上其揮發快,不能在較長時間內保證持續消毒。此外,臭氧消毒也比較貴。他認為,臭氧消毒更適合局部地區的小型水廠和管道分質供水的供水設施。目前廣州只在南洲水廠采取了臭氧加氯消毒的工藝。
焦點
自來水、蒸餾水、純凈水、礦泉水,到底選哪個好?
據稱,蒸餾水和純凈水多是參照相關衛生標準,用自來水再加工而成。和自來水相比,其主要差別在于耗氧量指標降低了(耗氧量指標代表有機物總數)。但蒸餾水和純凈水中,礦物質的去除導致電導率降低。而礦物質含量特別低的水,某些人不宜長期飲用。
甘日華說,礦泉水未必對所有人都有好處,“最重要的是看看有機物的耗氧量指標,哪個更低就喝哪個,可惜最關鍵的指標,大家都不標出來”。
統籌:陳實譚萬能
采寫:南都記者劉軍 實習生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