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更營業執照 企業要備“信封”
【短片】黃陂區橫店工業園一家傳動技術企業,去年需要變更營業執照,由于企業資質不存在任何問題,只需要市區工商部門進行相關資料對接審核就可以辦理,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卻讓企業負責人感到頭疼。企業負責人說,辦事人要他準備“信封”。經過波折之后,這家企業總算完成了營業執照變更手續,但企業負責人心里覺得不是滋味。
【回應】市工商局局長高丹彥:(接過主持人遞給他的空信封做“紀念”)從短片披露的情況看,金額多少不重要,這種行為本身就違反了廉政有關規定,如果一旦有這種線索,將立即啟動問責和監察程序,對當事人嚴格追責、絕不姑息。
市監察局局長薛紅文:短片里,要“信封”的潛臺詞是要送錢,但沒明說。這個事要馬上調查,查清情況,到底是誰找他要錢,錢送給誰了?如果是國家工作人員收了錢,一定要嚴肅處理。
我們目前遇到過類似的困難:企業說流程審批時限還未兌現,我們聽到情況去調查,企業又矢口否認沒這個事。所以一是要請群眾監督,二是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問題發現機制,最近通過組織檢查暗訪、群眾舉報、媒體介入,也是在積極建立這樣一個機制,通過我們的努力主動發現問題、查處問題。
【點評】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看了短片后有疑問,到底是優化簡化流程出了問題還是工作人員出了問題?需要考慮簡化流程是否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需要靠信封辦事,意味著在行政機關辦事中流行著一種“潛規則”——沒有信封就辦不成事,此事值得思考。贊成薛局長所說的建立發現機制,讓大家愿意來監督、敢于監督,主動幫助政府監督工作人員不按潛規則而是按明規則辦事。它是公開透明的,并且每個人都按照規則去行使,效率也是最高的,越是潛規則流行,辦事成本依然會高居不下。
建議一方面檢查我們的流程簡化是否科學合理,一方面保證明規則落實到位。
配套細則“慢半年” 企業多掏冤枉錢
【短片】投資5億元,占地200畝的湖北華立信模塑有限公司今年2月落戶漢南經濟開發區。按照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辦公廳下發的《武漢市工業項目行政審批流程優化方案》試行通知,明確要求各工業園區內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園區統一編報,水務部門集中審批后,投資主體不再單獨報批。按照新的審批流程,該公司無需承擔水土保持方案的報批和相關費用。然而政府優化環境的這一優惠舉措企業并未享受到,反而多交了9萬元錢。按照規定,市水務部門應在去年8月制定出臺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細則,但直到今年4月,該局仍未制定出該細則,以致不少像華立信這樣的企業,多掏了冤枉錢。
【回應】市水務局負責人:這個事情我清楚,前段時間局里就此在整改。給企業帶來了經濟影響,回去后向主要領導匯報,妥善解決好,按照市政府要求,不該收的錢不收,該退的錢要退。
市監察局局長薛紅文:短片中的情況我們正在調查,我覺得這是一個有無決心執行新流程、新規定的問題。我們已經收到此事的舉報,正在調查。企業如果在園區內,水土保持方案申報就應該由園區來做,由企業做肯定是錯的。下一步提出追責意見,堅決落實。
副市長秦軍:我們優化流程很有必要繼續,在優化過程中應注意一些事項,只要是關系到群眾的事情,流程就不能省;關系到政府的,流程是應該優化的。
【點評】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我有疑問:為什么錢不能退?我們在建立政府行政流程過程中,要考慮其合理性和合法性,這也是依法行政必須考慮的兩個基本原則,兩者間要達到平衡點。
問責機制是為了建立起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問責機制本身是一種不信任機制。和諧社會的建設,是要建立一種信任機制,行政問責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政府各部門要有自信,切實做到依法行政;為老百姓服務也能做到他信;老百姓和政府間達到互信,最后政府才能有公信力。
我有一種強烈的愿望:通過行政問責,由一個不信任機制達到全社會的信任機制,讓老百姓和政府官員真正達到互信、公信,我們的社會才能達到一個和諧社會。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趙振宇:短片中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大部分是缺少程序,程序管理當中有科學法制,還應有公開。在可以公開、應該公開的程序上,如果我們都做到了,結果一般說來是我們想達到的。